《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20单选题(每题2分)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 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执法监察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 A、**化 B、规*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 B、以上都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是
4、( 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 ! .
. .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 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B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2008年1月29日,在政治局第( C )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 C、三 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B )
. ! .
. .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 B )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A )A是错的 A、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 D、以上都是
11、( A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 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A、生产方式层次
. ! .
. .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C、生活的感觉 D、地、水、风、火
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16、将( D)纳入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 ! .
. .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17、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 A ) A、经济型 B、生态型 C、文化性 D、以上都不对
18、( D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分布问题 C、人口素质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19、系统的( C )动态均衡发展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A、规*化 B、辩证化 C、机制化 D、开放化
20、( A)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 A、十 B、十七大 C、十七大四中全会 D、十四中全会
. ! .
. .
21-30多选题(每题4分)
21、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B D )并重的产业结构。 A、环境友好性 B、资本密集型 C、市场导向性 D、劳动密集型
22、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 ABCD ) A、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B、认为公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
C、认为除经济、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
D、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品之外的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
23、国土资源包括( ABD ) A、土地 B、矿产 C、天空 D、海洋
24、坚持( 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保护环境 B、保护资源 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率
. ! .
. .
25、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征?( AB ) A、自组织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26、“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 CD )开发的良性循环。 A、矿山资源 B、生态保护 C、土地资源 D、生态治理
727、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那个层面来展开?( ABC ) A、废弃物的无害处理 B、资源高效利用 C、资源的循环利用 D、以上都不是
28、我国已建立的国内环境、灾害、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主要有( ACD )。 A、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经验 B、信息技术发达
C、环境、灾害方面的信息姿态或数据库 D、有利益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
29、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机制的不适应造成的,如
. ! .
. .
职能的( ABD ),造成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适应。 A、“越位” B、“错位” C、“到位” D、“不到位”
30、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 ABCD )。 A、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 B、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C、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 D、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31-40判断题(每题2分)
31、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改造的对象。 【正确】
32、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 【错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33、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错误】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34、 在十上,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 ! .
. .
【错误】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 35、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项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正确】
36、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模式。 【正确】
37、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B是对的…,不明觉厉! 【错误】按其来源不同, 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 的废物等几大类。固体废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38、环境产品提供是的职责,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品,是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正确】
39、十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四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审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神态文明的新时代。
【错误】十报告提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的 五位一体 。
40、“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 .
. .
【错误】“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
! . .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 .
! . .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