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土层名称 杂填土 粉土 粉质粘土 细砂 粉质粘土 埋深(m) 粘聚力(kPa) 渗透系数(m/d) 1.0 4.0 7.4 11.5 16.7 4 3 5 0 8 5 5 4 10 2 备注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1.336K(2H-S)*S/(lgR-lgr0)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取综合渗透系数10m/d H为含水层厚度(m):主要为细砂层以上取6.5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根据施工经验取15m r0为基坑范围的引用半径(m):r0=(r1+r2r+r3+r4+…+rn)1/n
坑中心点的距离;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D为基坑开挖深度(m):取9.0m d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取4.5m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取0.5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672m3。
精心整理
降水干扰井群分别至基
2、降水井深度确定:
降水井深度按下式:
HW =H1+ H2 + H3 + H4 + H5 + H6
HW—降水井深度(m); H1—基坑深度(m);(取9.0m)
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1.0m)
H3—iy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y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得0.9m,取1.0m) H1—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取2.0m) H2—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取3.0m) HW—沉砂管工作长度(m);(取1.0m) 根据上式计算得:降水井深度为17.0m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 = (l′d)/a*24 降水井数量计算: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d为过滤器外径(mm):取400m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过滤器进水部分有效长度取3.0m); a为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渗透系数5—15m/d,含水层厚度≤20m,取100)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10个。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ri为各井距离基坑中心的距离。
根据计算得S1=5.512m > S=5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精心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