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特检 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9月 第5卷 第26期 MEDICINE INNOVATION RESEARCH 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比较 宋小芸【中图分类号】R446.1 单新洁 孟新艳武丽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6—0154—02 体阳性的有74例,阳性率为34.1%(74/217),见表2。两者的敏 抗dsDNA抗体对诊断风湿免疫病(SLE)有较高的特异性,已 成为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其检测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需要荧光 微镜特殊仪器。欧蒙试剂公司推 印迹条带技术检 感性做统计学分析,进行 检验,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l 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检测结果 (n) 测抗dsDNA抗体,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我实验室分别用上 述两种方法对我科就治的SLE患者及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共 466例,进行抗dsDNA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1材料及方法 1.1标本来源选取2006~2007年我科就治的风湿免疫病患 者共466例,包括SLE病例217例,其它非SLE病例249例[其中 类风湿关节炎(RA)12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22例,强直性 脊柱炎(As)46例,骨关节炎(OA)55例]。 SLE患者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分类标准 明确诊断;RA患者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 明确诊断;SS患者根据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明确诊 断;AS患者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明确诊断;OA患者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明确诊断。 1.2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欧蒙印迹膜条技术进行抗 dsDNA抗体测定。 1.2.1 问接免疫荧光法采用欧蒙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检 测试剂盒进行检测。血清标本进行1:10倍稀释,与抗原片室温 下反应30min,用PBS冲洗5s,浸泡至少5min,擦干边缘后与荧光 素标记的羊抗人IgG室温下反应30min,用PBS冲洗5s,浸泡至 少5min,擦干封片。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蝇短膜虫动基体 均质和部分环形荧光,即为抗dsDNA抗体阳性,如果阴性,则动 基体不显示荧光。 1.2.2欧蒙印迹膜条技术 采用欧蒙抗核抗体谱检测试剂盒 (欧蒙印迹法)进行检测。先将膜条放入反应槽,加入样本缓冲 液1.5m],置摇床反应5rain,扣干加入I:101倍稀释后的血清 1.5m],置摇床反应30min。扣干后洗液冲洗3次,每次5min,置 摇床反应。加入酶标记的羊抗人IgG(酶结合物已用样本缓冲液 做1:10倍稀释),置摇床反应30min,同样冲洗3次后加入底物 1.5ml,反应10min后,扣干,蒸馏水冲洗,每次1min,扣干,将膜条 贴于结果观察对照表中,自然晾干后观察结果。当质控带出现 时,包被dsDNA纯抗原位置呈现一条深色条带,为阳性,反之为 阴性。 2结果 2 1 比较两种方法对SLE的敏感性在217例SLE患者中,用 问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阳性的有73例,阳性率为 33.6%(73/217),见表J;用欧蒙印迹膜条技术检测抗dsDNA抗 一l 54一 表2欧蒙印迹膜条技术的检测结果 (n) 2.2 比较两种方法对SLE的特异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 dsDNA抗体,对SLE组阳性率(33.6%)和非SLE组阳性率 (0.4%)做 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SLE组中的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同样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欧蒙印迹膜 条技术检测在SLE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而对两种方 法的特异性进行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为99.6%(248/249),欧 蒙印迹膜条技术为99.2%(247/24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在249例其它风湿性疾病中,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 NA抗体阳性的有I例,阳性率为0.4%;用欧蒙印迹膜条技术检 测抗dsDNA抗体阳性的有2例,阳性率为0.8%。将二者做 检 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的 有1例,欧蒙印迹膜条技术阳性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有 1例,这两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ss的诊断标准。而在_126例 RA、55例OA及46例AS中,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均 阴性。 2.3 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在217例SLE病例中,两种方法 均阳性的有60例,均阴性的有131例,符合率为88.0%[(60+ 131)/217]。另分别有印迹法阳性而荧光法阴性病例13例,印迹 法阴性而荧光法阳性病例l3例,临床均符合SLE诊断标准。 3讨论 抗dsDNA抗体是诊断SLE的标志性抗体,1997年美国风湿 病学会(ACR)推荐分类标准中已将其列为诊断标准之一。正确 判断抗dsDNA抗体结果显得尤为重要。经典的间接免疫荧光法 特异性高,但实验需要特殊仪器——荧光显微镜,判断实验结果 需要操作者有娴熟的形态学技术及丰富的经验,且受人为影响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创新研究 碧, lI: 垂:≯鲁: 2008年9月 第5卷彰0 曩 。萋ll10 ON RESEARCH 第26期 MEDICINE INN0VAT【 '| :l: 0 l≥ ≯影窍乏与 爹检 用ELISA与PCR法检测弓形虫所致异常妊娠的比较 贾运民 内黄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河南 内黄456300) 【中图分类号】R3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6—0155—01 障碍,引起流产、死胎,即使幸存,其智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国内多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弓形虫IgM抗体,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传统的细胞培养法和免疫荧光法, 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此法存在由于非特异性结合而降低 诊断准确性的缺点。本实验表明,用EHSA法测定为IgM阴性并 不能完全排除弓形虫感染,与用PCR检测对比都有较高的阳性 选择2000年1月~2001年12月来本站接受优 率。由于PCR技术可使极微量的DNA在短时间内扩增百万倍,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应避免由于PCR有极高的灵敏度而在操 作上容易因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特异性, 在每次标本DNA提取及进行每批PCR扩增时均设置阴、阳性对 弓形虫感染在我国流行范围很广,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弓形 虫感染的报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以通过胎盘危及胎儿,引 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畸形与缺陷,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 视。本文用ELISA与PCR法同时检测弓形虫感染情况,以便明 确诊断,正确指导预防与治疗,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生咨询有异常妊娠史的118例育龄妇女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 92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3m1分离血清,存4℃冰箱 备用。 1.2检测方法用间接ELISA法测弓形虫IgM抗体,试剂盒由 照。PCR尤其适用于潜伏期或临床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两者 的有机结合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弓形虫感染。 北京天象人生物工程公司提供。PCR试剂盒由厦门泰伦生物工 程公司提供。2400型基因扩增仪由美国PE公司生产。实验严 格按说明书操作。 实验表明,有异常孕产史的妇女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 健康育龄妇女,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报道,早孕妇 1.3统计学方法2结果 采用 检验分析其差异显著性。 女弓形虫IgM阳性,致畸机会明显增加 。 鉴于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严重危害,早孕妇女应常规检测弓 用ELISA法及PCR法检测同批标本,其阳性率差异有显著 意义(P<0.01)。见表1。本文结果判定以PCR为准。 表1 ELISA法和PCR检验弓形虫感染情况n(%) 形虫IgM抗体,如早、中期妊娠时该抗体检测阴性,应于近足月时 复查,以确认有无弓形虫感染,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妍,董兆文.弓形虫感染与优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8,6(4):185—186 [2]赵树馨.不可忽视弓形虫病的危害[J].中华医学杂志,1991, 与PCR法比较P<0.0l 71(3) 3讨论 [3]徐叔云,主编.临床用药指南[M].第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8,144 我国弓形虫感染率为1.87%~31.33%,正常人群中平均感 染率在4%一9%左右。孕妇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接触 和肠道传播。当孕妇获得急性弓形虫感染时,40%一50%可传播 给胎儿 J,胎儿受损程度与胎龄有关,妊娠早期感染,胎儿多发育 【收稿日期】2008—6—27 素大。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具有一致性,方法的符合率高达88.0%。两 种方法检测在SLE中和非SLE中的阳性率做统计学比较,有明 欧蒙印迹膜条技术是德国欧蒙试剂诊断公司研发的一种新 型印迹技术,其原理是将天然的dsDNA抗原经亲和层析纯化后 包被在膜条的固定位置上。若是阳性标本,已稀释血清的抗dsD 显差异,SLE组远高于非SLE组,更进一步验证了抗dsDNA抗体 对SLE诊断的意义。由于欧蒙印迹膜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肉眼 观察结果、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因此笔者认为在无荧光显微镜 的基层医院的实验室,可以推荐使用该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 以提高SLE的早期诊断率及活动度的判断。 NA抗体与膜条上的抗原结合,结合的抗体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 抗人IgG抗体反应,加入底物液使已结合的抗体显色,呈现一条 深色的阳性带。结果肉眼观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膜条结果 可长期保存。 本文通过对两种检测抗dsDNA抗体方法比较,证明两者的 【收稿日期】2008—6—6 --——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