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建立。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源就是最初产生的字;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上说,字源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 3小篆以前的文字;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 第一空无答案。 卢戆章《一切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图画和原始刻画符号。 7创制期。形成期。 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 9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保留了大缘“引书”的基本特征,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13符号表意。 首先是指文字的形体不再是它所表示的对象的形体的描摹,而是一种符号。其次,所谓符号而存在并以此来显示意义的一种表意方法。
14字体的变化。15隶书和楷书。 16小篆,小篆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 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 二、1复习指导P25—011
2 复习指导P25—014 3复习指导P26—019 4复习指导P26—0110
5复习指导P27—0116 6复习指导P4—0119 7复习指导P4—0120,只答后一问。 8复习指导P33—119 9复习指导P35—113 10复习指导P36—1215 三1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2《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3表情与语言,表达了心中所想的东西,愤愤告诉其他人所想的,莫过于是语言。迷盖天下之事,记载的久远,能够映照记载古今之事,莫过于是书法。所以语言,是心声的表现;书法,是心画的表现。
4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虽说是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但绘画中的线条随物象而变化,书法中的线条随“字象”而变化,而书法是从表象脱离出来,绘画是从意象中脱离出来;绘画复杂,而汉字精炼。凡是象形物体都可以入画,不能入画就可以用书法描述。然而书法虽少但是却变
化多端,所以绘画虽然复杂占用大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少;而书法虽然简单只占用少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却很多。
5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五湖四海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都可以造字。(中间那句话貌似你打错了我看了原文)圣人所作,命上古乐官造之,并协其名声;同文字相比,都会显得繁琐,所以最终还是要人们自己造。
作业2
一1《周礼》。《汉书》 2许慎 3戴震,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书之体”,转注、假借二者是“书之用”。 4象形字、声假字、意音字。 5通过字形表示字的意义的字。 6 7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人见形而知义。8 9用比并字的形体、组合形体的意义,以此显示新字的意义的字。 10同体会意字,异体会意字。 11字形会意和字义会意。 12指事字是由一个部件构成的字,而会意字则是合体字。 13用字表示语音,通过语音表达意义的字。 14是借用同音字的声音表示意义的字。 15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16字形既表意又表音的字。 17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门 18整字内部的各部的各级部件及其在组成其整体时的组合方式。 19接触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组合的层级关系。 22字的形体遵循着原来的基础和造字意图的变化。 23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失去了原有的表意功能的变化。 24原来的一个形体分化为不同的形体。英25一个是内部因素,即字的制作者、使用者与字形的矛盾的角度来考察。一个是外部角度,即社会因素对字形的制约。26书写快捷方便的要求使字体变化从图画型变为方块型;书写快捷方便的要求使字形趋于省简。
二、1复习指导P37—212 2复习指导P 38——213 3复习指导P38——216 4复习指导P39——225 5复习指导P40——235只答后一问。
6复习指导P41——246 8复习指导P45——329 9复习指导P 46——343 10复习指导P46——346
三、鼎 皿,本体象形;舌 须,烘托象形;本 朱,指事字;淼,同体会意;睡 劣,字义会意;储,形声字。 四、复习指导P42
作业3
一1用汉字为汉字注音包括整字标注整字和反切注音。用字母注音,包括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 2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3 4两种情况,一种是把适用于甲义的音,误用于乙义。另一种是误读了一个字义本来没有的音。 6字义的引申、字义的分化、字义的假借、字义的更替等。 10字的后起义排除了其原有的意义,使得这类字后来的意义与最初的意义完全不同。 二1复习指导P48——424 2复习指导P48——433
3复习指导P49——复习指导P——513 4复习指导P50——522 五、复习指导P49
六、复习指导P14—P15答案P51 七、复习指导P52,四题 八、复习指导P62—63
作业4
一、1在不同的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一对或一组字,这一对或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合称古今字。2一个字记录词的任务的变化。3古书中本有其字
而不用,却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临时代替的用字现象。 4一是假借是本无其字可用,不得不借;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只是出于习惯,临时找一个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二是假借是某字借之后,就成为借者的字形,因而长久地具有了这个意义;而通假则是借字只是在被借的情况下才临时的具有借义,而在其它场合下,借字仍然表示它原来的意义。
6用来表示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符号,或者说是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 7造字结构不同的异体字;构字部件不同的异体字;构字部件结构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因笔画差异而形成的异体字。
二、1复习指导P52——611 2复习指导P53——621 3复习指导P53——622 4复习指导P53——623 5复习指导P54642 6复习指导P54651 7复习指导P56——714 三、复习指导P57 一题五、复习指导P59三题 8复习指导P56——724 四、复习指导P57—P58
六、复习指导P60五题 七、复习指导P60六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