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高三的时候,我非常的拼命地备考。当时的我,整天都埋在书堆里,哪怕是在课间,我也要求自己尽量不与别人接触,因为我一直认为与别人接触很可能会产生影响学习的情结。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像打杖一样看书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我自己都对自己说,从来就没有跨天睡过觉。也就是在这样长期的煎熬中,我的身体终于在一天晚上撑不住了。那天晚上我突然觉得心口疼痛,于是便躺在床上,之后立即全身发冷,心跳紊乱,呼吸困难,顿时,我想到了一个概念:猝死。就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我还最差什么事情没有做,才知道了做什么事才能让自己得到一生的满足。我想到了在班里班外有我很喜欢的人,也有很多喜欢我的人,还有很多与我挚爱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那么充满回忆;我又想到了我和我朋友们在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那时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是多么的有趣。于是,我当时对自己说,如果老天能够让我活到明天,我一定要好好地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带着感激一直活到了现在,而那个晚上的感受也成了我认为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东西: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1)“自己喜欢的人”
我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爱人,还包括朋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其实自己最清楚。我父母在家里就经常吵架,他们常常感到生活很不幸福。因为他们在结婚时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爱人。他们怕年纪大了才草草结婚,结婚后才明白,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人。而现在父母跟我讲起的,都是他们在花季里与朋友们在一起的事情。因为只有很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最能让人回忆的。 (2)“自己喜欢的事”
同样,自己喜欢做什么事自己最清楚。我相信,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经济学,可是每个人高考完之后都会对别人说,我想去读经济。高考前,我就知道我很喜欢的工作也许是做一名中学老师。当我问我妈妈时,她说,做老师有什么好?到了大学,我自己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我发现,当我把一个小孩子教好,得到他父母的称赞时,我是很幸福的。所以,我觉得很多人现在在做的事都不是他们喜欢的事,大家只是为了钱、为了名而在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欺骗自己说,我爱我的工作。其实,当你把钱和名都挣够的时候,一天还不是只吃三餐,名再高又高也高不过胡锦涛。而到自己年老的时候,只有自己幸福的感受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2、是否应该平等地对待外国人
我认为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外国人,前提是,这种平等应该注意友好与尊严。 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是整个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这个思想就应该包括国人和外国人。我十分赞同上课时一位同学的观点,如果连自己国人的权利都保障不了,对外国人的友好只会让他们更瞧不起中国。但是我认为并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平等友好的关系。与外国人的接触毕竟是不同于国人的接触,他会牵涉到外国人对中国的形象,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平等地对待外国人时还应该注重友好与尊严的前提。
我觉得我们在上课时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给外国人的特权到底是表现出了友好的品质,还是显得卑屈的心态。我认为,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如果对外国人友好就不能注重自己的尊严,如果注重自己的尊严就不能对外国人友好。但是我认为,在对待外国人时,友好与尊严是不相对立的,在平等地对待外国人时,两者都能做到最好。 (1)对外国人友好不意味着自己卑屈
例如,我们在给一个外国人指路时,与给国人指路相比,我们可以给予更耐心地讲解,给予更多一些的帮助,毕竟他们人生地不熟,我们甚至在顺路的情况下可以带他们一程。这些都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我们的友好,不影响中国人的尊严问题。但是如果是说为了尊严而故意讲解不清,缺少耐心,显然是不合理的。 (2)保持尊严不意味着不能友好 同样是给外国人指路,我们完全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友好,如果没有时间,我们没有专门的义务非要给予帮助。这时,我们可以友好地说明情况,让他去找别人。这也一样能够表现出友好的待客品质。
所以对待外国人时,友好与尊严是可以兼得的。只有把握好这个前提,我们在平等地对待外国人的基础上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但是,不管是友好还是尊严方面,都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尊严做得太过了不行,友好做得太过了也不行。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子,我认为就是友好做得太过了。铁路完全没有牺牲整车人的利益以取得少数几个外国人的利益。在中国火车晚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更何况那辆车还是慢车呢。如此高规格的友好,只会让国人感到失落, 3、角色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我认为解决角色冲突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怎么处理好角色之间的事,而是在于处理自己内心因为冲突而产生的失衡状态。为了使自己的内心重新居处平衡,我们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砝码,这样才能使心理的天平重新平衡。
初中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的班长,一天晚上自习时,班里边很吵闹,我几经管制都管不住,一气之下,就在黑板上写了一排字,“根据班规,下晚写说明书的有:”。这一招厉害,全班人一下就镇住了,这时,我突然听见我的一个好朋友还有说话,一气之下就把他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了。之后,他非常生气,不再理我。因而我的内心就很冲突了,我不知道当时是自己太严了,还是自己就应该这样来树威信,内心很难受。后来为了合好,我专门写了一封秘密的信给他,向他说明了情况,也承认了自己的失当。于是我们就合好如初。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其实有一些事是自己处在那个位子上一定得去做的。就像我是班长,为了纪律我在那个场合必须得维护全班同学的利益。但是作为朋友,我们之间的情感必定会受到冲击,这是十分难以避免的。所以我认为,在发生角色冲突时,我们不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对了还是错了,因为角色冲突本身就难以避免。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冲突发生后通过一件别的事来对冲突加以化解,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衡。就像是我给我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一样,我在冲突外,自觉地做了一件事来维护了与朋友的友谊。
我十分赞同一句话,能力越强,承担越多。正是由于一个人的能力强,承担得多,才可能遇到角色冲突的事。可见,在我们因为能力担起责任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承担角色冲突的时候。既然这样,我们就更应该学会把在冲突之后多做一件事当成是自己本身的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