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温度计》教案

《温度计》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精品文档★

《温度计》教案

“温度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多媒体出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 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多媒体出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2016

1 / 9

★精品文档★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 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3: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教师总结: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

根据图片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

2016

2 / 9

★精品文档★

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二)摄氏温度(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呢?

多媒体出示录象:(配音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师总结:原来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生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生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生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2016

3 / 9

★精品文档★

教师介绍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 共同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2016

4 / 9

★精品文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2]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4]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了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后,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

2016

5 / 9

★精品文档★

多媒体出示:比一比谁的判断准 凉水 温水 热水 用手感觉℃

实际测量℃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通过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

(四)体温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

2016

6 / 9

★精品文档★

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并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2]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3]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4]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小结

多媒体出示:我的收获

2016

7 / 9

★精品文档★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堂实录评价】 刘金法

看了唐勇老师设计的“温度计”课堂实录,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我认为,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本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的教学情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设计选材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 三、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通过“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这一篇教学设计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倡导了“自

2016

8 / 9

★精品文档★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2016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