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苏教版小学四年上册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1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2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七:

3

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实验八:

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实验九:

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制作其它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

4

瓶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实验十: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滴管 实验过程:

(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

(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实验十一:用漏斗、软塑料管等材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

(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

5

(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 (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实验十二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 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中。 6、观察现象。 7、记录。 倒。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实验十三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 度。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度计放入热水。 或杯底。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数据。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 次。 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5、画出记录曲线图。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操 作 要 点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实验十四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7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点燃蜡烛。 1、在汤匙柄滴上蜡。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酒精灯。 2、点燃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3、观察酒精灯火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焰。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4、给汤匙加热。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 6、记录。 7、整理实验器材。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十五实验内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8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将两种颜色的杯子放在阳光阳光要强烈,白色、黑色面积稍大些效果会下 2、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 3、记录6次 4、将杯子拿进教室 5、每隔1分钟记录 6、记录6次。 7、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 结论。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8、整理实验器材。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

一、问题解答

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答:不一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9

更好。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

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一、问题解答

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 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10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

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

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

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11

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或听不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问题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答:能。

问题3: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答:装沙子时效果最好,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问题2: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答: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问题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音量会变大。

问题4: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3)离开噪声区。 问题5: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12

问题6: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答:同情、关心、理解、帮助。

问题1:你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一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答:不一样,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 问题2:想一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强弱取决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到声音越强,反之,由声音弱。

问题3: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答:这些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问题4:想一想,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高低与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系,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