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PlanningandDesignofJiangsuHuqiuHillScenicArea,Suzhou,项目地点:苏州市完成时间1982年-2005年获奖情况1984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万景山庄)1984年城乡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表扬奖(万景山庄)2004年度苏州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总规)2004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总规)2005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西溪环翠)200,5年-t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西溪环翠)2006年度苏州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南A.n改建)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南^口改建)1概述虎丘山.泉石奇诡,景色秀丽。“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以独有的品格名闻中外,成为。吴中第一名胜”和苏州的形象。虎丘山的胜迹有剑池、白莲池、憨憨泉、双吊桶、干人石、养鹤涧、百步趋、小武当、云岩寺塔、拥翠山庄、冷香阁、致爽阁、小吴轩、云在茶香等等。虎丘景观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长文称“虎丘之景尽有三绝”:一绝“望山之形,不越冈陵,而登诸见层峰削壁,势足千仞。”是说虎丘山不高,也不大,却有千仞悬崖峭壁,能和名山争胜:二绝“近临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属,万景都会,西联穹窿,北亘海虞,震泽论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颀,指掌千里。”山在百里平畴中矗然而立,云蒸雾吐,气势壮阋:三绝“剑池泓滓,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剑池削壁清泉的神秘莫测.。独怜剑石潺溪水.霸业销沉在此图01总平面图图02总体鸟瞰图图03千人石1¨1三绝中。”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万方数据虎丘绝岩耸壑,堪比九山十岳。宋代朱设计作品1.2百里田畴,后山胜前山清顾诒禄对后山风光作了生动描述:“虎丘之胜,空蒙浩渺,尤在后山。遥望绣壤平畴,纵横交错,青芽黄穗,层垒参差。行帆野艇,出没波间,忽隐忽现。云开雾卷,虞山如供几案。东眺马鞍,历历如睹。昔人诗谓:‘虎丘后山胜前山’,不虚也。”连康熙登山亦有“爱看后山景,错落野田开“的感慨。1.3山塘的水乡风情山塘始于唐代。诗人自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在山前开塘筑堤,引运河水至阊门,并于堤上栽植桃柳,人称七里山塘白公堤。同时,又绕山凿浜引水环山,使得虎丘山风景秀美,万方数据交通方便。因而有“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风景园林2012第二期增刊021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的繁华。至明清.这里园圃花市繁华,成为重要商埠。随着康熙六次南巡,建万岁楼、含晖邋氇山馆,更是画船萧鼓.游人如织。“楼台照荽鎏ll水影层层,隔岸波光午夜灯”,盛极一时。戮。2灏囊。缱妨。1.4一座历史文化宝库虎丘历史悠久,贯穿2500余年。这里历来文人云集,既是苏州本土文人雅士的活动中心,也是四方墨客骚人盘桓讽咏的场所。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资源。它荟萃了苏州地区人文资源的精华,文化品昧很高,可以说是绚丽多彩吴地文化的缩影。虎丘山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跻身于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行列.成为旅游热点。参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的主要项目有:万景山庄规划和设计。该项目1979年开始筹建.1982年10月基本建成开放;虎丘西溪环翠景区规划设计(2001年5月至2002年7月),2003年8月建成开放:编制《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版(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虎丘山南人口区改造工程设计(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2005年6月竣工开放:编制《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西部景区详细规划》(2004年5月——2005年9月)。2总体规划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100hm2,分为虎丘山景区(核心景区)、金鸡墩景区、西山庙景区和市井景区4个景区,它们各有特色和个性。其中虎丘山景区规划面积41.14hm2,景观特征为深涧寒池,绝岩耸壑。茂林深篁,胜迹荟萃;金鸡墩景区规划面积19.32hm2,景观特征为波光云影.众水汇集。遗址古韵,湿地风光:西山庙景区规划面积28.81hm2.景观特征为暮鼓晨钟,梵音塔影。画船箫鼓,水上风情:市井景区规划面积10.7hm2。景观特征为小桥流水,白堤烟柳,万家灯火,市井繁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定性定位为“以苏州标志性的历史人文胜迹为景观特色、具有游览观光功能的省级殿景名胜区”,根据风景区、保护区的不同景观特征,制定集历史文化与生态自然于一体的东山、西水、北田、南市的规划框架。万方数据没计作品具体规划要点如下:(1)保护文物、名胜和古树名木。风景区内现存的众多文保单位、名胜古迹和古树名木.大多集中在虎丘山核心景区,规划将环山河内核心景区列人重点保护范围。景区内布局不宜作大的调整。以植物群落的调整、充实与提高为侧重点。适当恢复历史上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如“书台松影”的松、“莲池清馥”的白莲和。云在荼香”的白云茶等。(2)恢复部分历史景观。如塔影园、一榭园、东溪红梅、白堤春泛和平林远野等。景点均规划在环山河的外侧。1)塔影园:塔影园始于明代,由文肇祉建。以塔影在池而得名。后归顾苓,多有修葺,园名“云阳草堂”。清乾隆年问,蒋重光重建塔影园。清光绪年间建李鸿章祠。现仅有祠堂建筑和水池假山的局部残迹。2)一榭园据记载,园址在东山浜北,原系薛雪别业.嘉庆三年归太守任兆炯。“清风一榭隔尘氛,栏外荷花漾水云”,园中有亭翼然,负山面水,别饶幽致。3)东溪红梅:《桐桥倚棹录》记载,“虎丘东溪,明初栽梅极盛.一种红梅尤异”。有诗描绘其景:“溪梅万树花总白.了景观花嫣柳媚的特色。5)平林远野:这是虎丘历史上十景之一,位于后山。绣壤平畴的田园特色,有许多诗、赋、记中作了概括:“高窗闲敞面平畴,干顷晴云一望收,遥见疏林茅舍晚,堤边好系钓鱼舟”,“不甘风雨春偷度,借得茶坊看菜花”.“平甸俯万顷,闲瞻烟树稠”。景观的恢复,规划借助于路北保护区来实现。路北保护区面积较大,占地2I天舒景色。6)西山庙:晋时,“王晌与其弟司空珉舍宅为寺,故寺中立祠祀之”。西山庙系后人祭祀王珉的祠堂或称香火庙。(3)山塘历史街区风貌保护。历史上虎丘山与山塘街、河联为一体,密不可分。有关虎丘史、志,均将山塘包括在内a七里山塘沿河风光带,会集了众多的名人祠堂、宅第、园林、会馆、寺庙等名胜6.22hm2。境内具有丰富的河网水系,达图04西溪环翠总平面图28.73hm2,尚保存有88.68hm2的农田。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路北保护区用地性质为城市绿地和苗圃,《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其为田园风光保护区。希望能够出现“野旷远山去,天空明月星。人家低绿水,雉蝶隐苍烟”的平林远野、极目图05西立面图图06戏厅图07匾额图08聆音榭匾额圈09纤歌云遏小筑囤10聆音榭一枝独艳出林头”。溪边有梅花楼等,为赏梅之所。4)白堤春泛:系指虎丘山至青山桥、绿水桥或桐桥一带两岸桃柳、舂水泛舟之景。自居易修自公堤,栽桃柳两千株,可能是这一景观的最早渊源。描写白堤春泛的诗很多,如“白公堤边绿杨树.斟酌桥西柳影多“、“风吹杨柳丝丝长,半烟半雨垂半塘”、“桐桥南去丝丝柳,多少浓阴覆画船”等等,充分表达万方数据图11环罩阁图12清风亭图13晓春梅韵图14摇清碎玉图15摇清碑玉圈16天香深处(问樨亭古迹和山塘桥、星桥、桐桥商肆等等珍贵的历史遗产。虎阜桥至万点桥山塘街,列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规划使这里成为典型的传统风貌水乡街肆,再现“夜市卖菱藕,春船戴绮罗・逢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的水乡风情。(4)南人口规划。规划要求建成一个包括山前广场、商业配套设施、水上码头和停车场等内容、具有良好环境、设施齐全、为风景区服务的入口区・(5)水面景观的营造a加大水面,营造水上景观,是规划的重点之一。现有环山河水系,约3.17hm2,仅占原风万方数据景区面积的11%。《总规》规划水体面积约设计作品24.6hm2,占规划面积的24.6%。优化了风景区用地结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新增水面主要集中在西山庙景区,水面东近虎丘,形成山水相依的格局;西靠金鸡墩.形成湖水汪洋、群岛飘浮的景像。西山庙景区水面的规划创意来自众多诗词对山塘河游览之胜的描写,企图在这里云集各式灯船,画舫、游艇,再现山塘河昔日。萧鼓画船,朝歌夕舞”的辉煌,从而带动山瑁习网(E涌强E———————————————一(6)生态培育。这是规划中最重要部分。规划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风景区绿色资源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充实、提高。二是规划金鸡墩湿地生态景观。(7)保护区规划: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划分有三个保护区,规划面积475.9hm2。①自洋湾保护区,位于风景区西侧,用地性质为城市公园绿地。利用白洋湾、下水洋现有水系和低洼地,建湿地生态园。②路北保护区,保护、整理现有水系及农田耕地,保持田园特色风光。逐步向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培育发展用地和城市绿地过渡。◎虎丘西路、虎阜路保护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各项建设应与景观相协调。建筑层高一般控制在二层,限高三层a苏州地区粉墙黛瓦传统风貌。要求扩大绿化面积,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5%。纤歌云遏、坐花醉月和西溪草堂等景点。景区布局分南、中、:{b-'-个区域。南区.位于环山河的东南,由镜台云梦、晓雪梅韵、晴恋飞翠等景点组成。布局以镜台云梦双戏台为中心.通过山石和游廊亭榭围合成二座庭院,作为虎丘花会、曲会、庙会演出活动场所。南北戏台匾额分别题款“纤歌云遏”和“春皋丽瞩”。南戏台楹联为:“景色本鸿台之南面的山石上书刻高启《题虎丘西溪)诗句“西溪风月宜真赏。东岭烟霞称苔吟;他日黄扉勤论道.秋风一梦到山林”。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戏台东西两侧有梅林和清池。中区,为西溪环翠的主景点,由西溪草堂、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等院落组合而成。按乾隆年间《虎阜志》“西溪环翠图”规划设计。西溪草堂为三间门厅,坐东朝西,紧邻环山河与环山路。匾题“西溪草堂”,联题嘉,重来西溪。见八方环翠山如黛:高丘多雅乐,再度清音。聆一片笙歌花想容。”戏3西溪环翠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其胜迹主要集中在中路和东路。西路则缺少景点。为了完善景点布局,扩大游览面积和提升风景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于2000年立项建设西溪环翠景区。西溪环翠景区包含了虎丘山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其东紧临山麓登山路,西至环山河西溪.规划面积3.37hm2,占虎丘开放景区的1/5。西溪环翠,系虎丘历史上著名的景点.与风壑云泉、海峰雪霁、石涧养鹤等景点齐名,同列虎丘十景。有诗描绘其景:“林皋生众绿,西溪春欲来。野旷乌声静,风和花意催”。规划将体现诗意中的。绿”、“花”、。野”、“溪”、“静”作为景观特色与意境创作所追求的目标。设计了天香深处、摇清碎玉、晓雪梅韵、卷石岫烟、溪水泉声、万方数据的声响,烘托出茂林绿荫的寂静与幽深。在竹苑,利用隙地,点缀一组竹制休息亭廊,匾额题款。摇清碎玉”,柱联为:。竹密不妨凉水过,山高定碍白云飞。”桂树林中点缀六角小亭,匾题“问樨”。每当桂花盛开.香气馥郁,沁人心脾之时,成为人花对话交流之所。4南入口区改造工程设计虎丘山南入口区改造工程包括山前广场、服务配套设施、停车场、游船码头等几个部分。4.1山前广场设计延伸虎丘南北轴线,由南向北设置“。‘’一圉17牌楼、周王子吴鼎和“虎丘赋”石刻景观。牌楼匾题“吴中第一名胜”。周王子吴鼎.“相传东晋时开山故物”.历来为虎丘镇山“翠岭黄扉,添此处十分风月:清泉白石,问何处一枕烟霞。”草堂内院南侧有“清风亭”,小亭临池.与聆音榭呼应。内院北为西溪环翠景点主庭院。主体建筑、二层环翠阁座落院东,西向。楹联为虎丘归联:。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高风人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由放功书写。院北有桂子轩,其北为桂花林。匾题“天香深处”。联日:“桂香添露重,雨净觉山宜。”院中有斗鸭池.溪水穿流而过。溪边石峰书刻“流觞”.含兰亭修楔之意。景点建成后,苏州书画名家聚会于此,行流觞修契之宝,现已失传。重铸宝鼎借以延伸文脉和增加广场气势。轴线两侧,辅以大面积绿地,形成占地约6350m2、具有历史印记和雅事。北区,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大面积竹苑、文脉传承的绿色广场空间。同时,改建望山桥.并在山门东侧另建一座石桥,形成对称桂林的自然条件.设计了一条溪流,起自山麓.自东向西,穿越竹苑、桂林折而向南.格局,方便游客从头山门进入景区。这样布局,可以强化风景区人口形象,突出绿韵,过西溪草堂叠落至镜台云梦景点池中,全长280m。溪流困地制宜地利用地形落差.造成流水叠落,形成丰富多彩的动态景观。流水与风景区取得内在的呼应与联系。4.2服务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612m2,建筑占地面积10912m2,容积率43.3%,覆盖率35%。旅游品商铺,以传统商业街格局布置在山前广场东侧,开设旅游用品、工艺品、地方产品商店.特色小吃店以及银行、邮电所、储蓄所、书亭、急救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休闲茶肆酒楼,规划在街肆之东。虎丘斟酌桥一带,历史上。行行小幔邀人坐,依旧茶坊共酒坊”.多茶坊酒楼。著名的酒楼有三山馆,内置“凉亭暖阁”;山景园.飞阁流翠,“疏泉叠石,略具林亭之胜”:聚景园,亦“杰阁连甍”。茶坊以情园为最.“春秋花市竞渡,香满楼中”。这组休闲建筑系综合历史名楼而创作。建筑群以水中凉亭暖阁为中心,周边环抱群楼。建筑匾联借用旧名,题款“坐花醉月阁”、“勺水卷石之堂”等等,构筑起“竹外山影,花间水香”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区。整个建筑群多数为二层,少量一层、三万方数据设计作品层。商铺建筑上下两层均有外廊相连,可使各层面的商店相互通达,又互不影响经营。外廊又可遮阳避雨.方便游人。建筑平面布局和檐口高度错落有致.使街景协调而有变化。单体建筑无论开问、进深、层高、屋面的提栈曲线、色彩等都参考和采纳了苏州传统商业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建筑立面突出传统木构架、木装修的特征,油漆采用栗壳色的亚光油漆。建筑外貌力求小体量、多变化.亲近宜人。建筑造型与七里山塘的传统风貌协调一致。建筑技术设计考虑节能要求,采用双层自玻彩铝门窗,屋面采用保温节能措施。4.3船坞码头在山塘河南岸、商肆之东,开挖50mx70m水域,用作船坞码头.为开辟水上旅游、方便画舫游艇的出入停靠和为水上活动提供舞台。4.4绿荫停车场布置在商肆和休闲茶肆酒楼之南。停车场面积约10000m2,分汽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可停大小汽车200辆。停车场的特色系突出绿色,其周边绿荫环抱,车位区乔木排列成荫,车位满铺草坪。图17南^口区平面图图18乌臌圈图19商业服务配套建筑群图20雕塑图21船坞图22夜景效果图厂L_=i眩4雹露蒿妇妒£i-羹秘岬叫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