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药物治疗瘢痕的现况

药物治疗瘢痕的现况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5月第46卷第13期 ・综‘述・ 药物治疗瘢痕的现况 徐文俊方木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有关文献,从瘢痕内注射药物,外用药物及口服药物等方式,综述瘢痕的治疗现状,以了解国内外 学者对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从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提高对瘢痕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瘢痕;注射药物;外用药;口服药 【中图分类号】R6t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8)13—37一 本文复习有关文献,按药物的使用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对药 物治疗瘢痕的现况作一综述。 5周一疗程。 1.5干扰素 可以在mRNA转录水平上对成纤维细胞进行抑制,同时它 可使巨噬细胞聚集到创面,而巨噬细胞可产生大量的胶原酶,促 1瘢痕内注射药物 若面积<15em2,可单独应用注射法;若》lsemz,应行切除瘢 痕后,皮片移植,再在切口边缘注射。 1 1糖皮质激素类 使胶原分解。l 兴安等[q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经.1OOu/mL及 lO000u/M1 INF Ot一2b处理后,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 因子一B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一BB及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 每点注入0.1mL,浸润直径为0.5cm,间距0.5~lcm,在注射 2~3次后无效或有明显副作用,应及时停药。常见并发症有局部 组织萎缩、坏死、色素沉着或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等。临床常用药 物:(1)去炎松,成人每次:l~2crn2用20~40mg,2~6crn2用4O~ 80mg,6—10cm:用8O一1oQ %最大剂量120rag,每周注射一次。 为强效激素,停药时应遵循逐渐减量的原则,防止反跳。(2)得宝 松注射液是由具有高度溶解性的倍他米松磷酸二钠和具有低度 溶解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构成的复合制剂,前者能被很快吸收 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表达升高,呈显著差异,且具 有浓度依赖性,得出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1.6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瘢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胞内钙 浓度,影响细胞周期中mRNA的合成,使皮肤成纤维细胞停滞在 c1期。Copcu等c7】手术切除22例病人的皮肤瘢痕后行皮瓣移植 术等处理,分别在术后1、7、14、28、60d注射异搏定(2.5m ̄mL), 根据瘢痕的大小用0.5~5mL的剂量,术后2年观察疗效,病人 的满意度(O~1O分)平均6.4分。 以上药物可联合使用,Asilian等嘲联合去炎松、5一氟尿嘧啶 而迅速起效,后者被缓慢吸收维持疗效,从而具有更强、更持久 的抗炎、抗过敏作用I1]。剂量0.2mL/cm2,所有部位的注射单次剂 量不超过lmL,3~4周注射一次,总量不超过5mL。钱江等目对 治疗瘢痕,去炎松(40mg/mL)O.1mL加到5一氟尿嘧啶(50mg/mL) 0.9mL中,疗效比较单用去炎松有显著优势。索俊理呕用曲安奈 47例瘢痕疙瘩,共88处皮损,行皮损内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总 有效率98.9%,随访1年,有4例复发,局部皮肤轻度凹陷3例。 1.2透明质酸钠 德联合玻璃酸酶、干扰素治疗瘢痕疙瘩,其每4毫升复合液含曲 安奈德50mg、玻璃酸酶2mL、干扰素100万U、2%利多卡因注射 液lmL,瘢痕组织消退,瘢痕平整为痊愈;面积缩小i>50%为好 1500U/次,每月1次,感染和肿瘤部位禁用。赵喜珍等『引对外 伤及手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1.7%的透 明质酸钠创口局部定期注射,对照组作空白对照,观察创口术后 的缝线反应,实验证明创口局部注射外源性透明质酸钠能有效 抑制创面瘢痕形成(P<0.05)。 1.3抗肿瘤药 转,随访1年,痊愈4O例,好转11例,无效0例。 2外用药物 2.1硅凝胶制品 硅凝胶制品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无致癌及致畸性,安 全可靠,柔软耐用。但不可用在未完全愈合的伤El上,外科手术 后的伤El必须等拆线愈合后才使用。其抑制瘢痕的机制可能为: (1)水分丢失减少,使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加,发生水合作用, 瘢痕软化。(2)对水溶性蛋白及各种低分子量的水溶性炎性混合 物的通透性增加,进而使这些蛋白在皮肤表面扩散,间质内水溶 如赛替哌、5一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等,局部小剂量 应用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须每周监测血 象[41。丝裂霉素是一种兼有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抗肿瘤药, 选择性抑制DNA、细胞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化 和复制,其作用强度是5一Fu的100倍。Talmi等围在切除瘢痕疙 瘩之后,缝合皮肤前局部应用0.4mg/mL的丝裂霉素lmL作皮内注 射,治疗后两个月复查,创面瘢痕厚度在0~8ram,治疗效果满意。 1.4抗组织胺药 性蛋白及产物减少,流体压降低,使瘢痕软化。适应证:(1)任何 年龄,任何部位。(2)用于因疼痛而关节活动的瘢痕,可使疼 痛减轻,关节早期活动。(3)皮肤移植后存活的皮片,防止其挛 缩。(4)深Ⅱ度烧伤创面,在愈合后6~8周内应用。(5)晚期的增 生性瘢痕,可促进其软化。(6)瘢痕疙瘩。(7)中厚皮片供皮区创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37 抗组织胺药物通过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的释放来抑制成纤 维细胞的增生及血管的生成。苯海拉明20~40mg/次,每周2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综述・ 2008年5月第46卷第13期 面,既可形成细菌屏障,又具有良好的水分和气体通透胜,促使上 皮生长,减少瘢痕增生㈣。0’Brien等 咐559位患者,年龄2~81 胞增殖和有丝,使细胞周期停滞[-91;苦参碱可以抑制瘢痕成 纤维细胞的增殖,bax表达上调,p53、bcl一2表达下调,通过影响 细胞周期,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 【参考文献] [1]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新编瘢痕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 社,2003:118—120. 岁,运用硅凝胶制品治疗瘢痕进行分析显示,硅凝胶制品可以有 效的预防及缩小瘢痕,但该研究数据偏差较大。 2.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可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酶,抑制胶原合成,还可 促进内皮细胞胶原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 。李云霞等 采 用微晶磨面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痤疮引起的皮肤瘢 痕,1~3个疗程后,所有患者面部皮肤油腻,粗糙现象消失,瘢痕  12l钱江,陈清华,陈智.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 中国 美容医学,2006,15(3):320. 变软,凹凸瘢痕变得平坦,外观接近正常皮肤,比较单用微晶磨 [3]赵喜珍,史志琪,黄开俊.透明质酸钠预防面颈部外伤及手术后瘢痕 面治疗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 2.3辣椒素 辣椒素对伤口愈合所需的细胞成分(如Fb)有直接的抑制作 用;其次是耗竭神经肽sP,通过初级传人神经元末梢和细胞膜上 的特殊受体分子一香草醛受体VP1介导而产生,促使SP释放和 抑制其继续合成的作用,从而耗竭sP,并对与创伤修复有关的生 长因子起调节作用,发挥对伤口愈合的调节和抗瘢痕的作用[151。 2.4维甲酸 可抑制细胞内DNA的合成,从而使胶原合成减少;破坏成 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如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 2.5咪喹莫特 5%咪喹莫特膏剂是一种免疫反应调节剂。Berman等[16t为瘢 痕疙瘩患者切除皮损后,当晚即开始在伤口及其周围外用5% 咪喹莫特霜,每晚1次,共8周,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84.6%皮 损无复发。 2.6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是从日本发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培 养液中提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研究显示他克莫司可降低 从正常人体皮肤分离出的朗格汉斯细胞对T细胞的刺激活性, 同时还可抑制皮肤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 放炎性介质,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因子及组胺释放作用[12,1 。 3口服药物 3.1曲尼司特(tranilast) Shin等[ 实,tranilast通过抑制TGF—B 的活性来抑制胶原 的合成,并目可以显著抑制肌或纤维细胞的收缩功能。临床上用它治 疗瘢痕疙瘩时,需大剂量才能产生疗效。一般200mg,3次/d,服用 半年以上 敬,其止痛、止痒、使瘢痕变薄等作用明显,副作用少。 3.2己酮可可碱 主要机理是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改善生物活性,抑 制胶原纤维、粘多糖和纤维结合素的产生,增加胶原酶活性,使 瘢痕内胶原纤维减少,从而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每次口服 400mg,每日2 ̄3次,张 婀报道也可行皮损内注射。 3.3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对瘢痕的防治有着久远的历史,对其机制也有一些独 特的认识,中医认为瘢痕的形成主要因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 湿搏结或三者相辅而成所致,治疗上主要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为主。现已发现川芎嗪、积雪草甙、汉防己甲素以及雷公藤提取 物等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胶原合成,抑制细 38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5O例lJ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 2):114—116. [4]Mutalik S.Treatment of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J].Indina J Derma— tol Venereol Leprol,2005,71(1):3-8. [5]Talmi YP,Orenstein A,Woff M,et a1.Use ofmitomycin C for treatment of keloid:a prdilninary reportlJ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2(4): 598—601.  16l陆兴安,许明,沈国良,等.干扰素治疗增生性瘢痕机理的研究咖.苏 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 6):1091—1093. ]Copcu E,Sivrioglu N,Oztna Y.Combination of surgery and intralesional verapami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keloid[J].J Burn Care Rehabil, 2004,25(1):1—7. 网Asiilna A,Darougheh A,Shari ̄i F.New combination of triamcinolone, 5-Huorouracil,and pulsed—dye laser for treatment of keloid and hyper- trophic sc&r¥咖.Dermatol Surg,2006,32(7):907—915. [9]索俊理.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干扰素治疗瘢痕疙瘩102例疗效观 察l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8):685. [1O]刘文阁,王积恩,邵文辉.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学[M].北京:学苑 出版社,2004:66—67. [11]0’Brien L,Pandit A.Silicon gel sheeting for preventing and ̄eating hy- 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J1.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25(1): CD003826. [12]Poochareon VN,Berman.B.New therap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keloids[J].J Cranifoac Surg,2003,14(5):654—657. [13]Macaron NC,Cohen C,Chen SC,et a1.Oncogene is highly expressed in granulomatous skin disorders,including sarcoidosis,granuloma annu— lrae,and neerobiosis lipoidica dibaeticorum[J].Arch Dermatol,2005, 141(2):259—262. [14]李云霞,袁敬东,胡琼华,等.贝复济辅助微晶磨面治疗痤疮瘢痕疗 效观察lJ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5):632: [15]白铭,张恒术,王昆,等.辣椒素脂质体在体外瘢痕组织中透皮吸收 的研究lJ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1):8—1O. [16]Berman B,Villa A.Imiquimod 5%crealn for keloid management[J]. Dermatol Surg,2003,29(10):1050—1051. [17】Shin D,Minn KW.The effect ofmyofibmblsat on contraeture of hyper- trophic scar[J].Plsat Reconstr Surg,2004,113(2):633—640. [18】张呖.己酮可可碱皮内注射治愈瘢痕疙瘩4例报告l J1.辽宁医学杂志, 2005.19(3):144. [19]杨新蕾,徐明达.瘢痕的中药治疗l J1.中国临床康复,2002,6(8): 1089—1090. [2O]汤苏阳,蔡宝仁,徐获荣,等.苦参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 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5):299—301. (收稿日期:2007—12—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