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不要只关注一些表面的文章,不要只呈现结果,而是让师生暴露出问题,解决问题。本书中谈到语文课堂“简约”的问题,在一些专家眼中,好的课堂要追求快节奏、大容量、艺术化,这其实已经不是对常态课的要求,而是在谈舞台艺术的标准问题。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一致的。我们的生活是平常无华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和课堂为什么就不是平常无华的呢?只有朴素的课堂才能让师生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而没有那种空中楼阁式的虚纱,也最接近真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价
值,那些华丽的东西只是偶然的遇到而已,每天都去追求那是不现实的。
教学中也不必太“循规蹈矩”,也道出了我的心里话,比如,以前授课前的复习提问环节、备学展示环节等要求每节课必须进行,而没有考虑到这是否必须、教学时间是否够用、它的作用是否很大,进行后的结果反馈是否对这节课有益。还有学生的展示交流必须是一个小组的全体同学生都要上讲台,而且每人说一个问题才行吗?方式变换可以吗?其实不一定非得如此,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时间的长短、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安排,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来合理安排,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理,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得到的结果就是什么,叶澜教授给我们的启示是教法定法,只要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就有价值,我们真的要这样做实实在在的教育才合乎常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