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随笔:做实实在在的教育

随笔:做实实在在的教育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叶澜教授提倡的教育是真实的教育,不要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不要教条式思维方式,让师生处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得到一些动态生成的资源,然后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再探究得出实践的体验,那么师生的学习过程才是真实的、快乐的。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他认为教学的过程不要走任何一个极端。比如:以前用过的目标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展示模式,都太过刻板,太过模式化,让师生进入了个表演式的情境中,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是单一的得分形式,感觉少了点课堂教学的灵动性,每个教师都用同一个模式进行,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做事习惯也是模式化的,没有新意可谈,学生也少了个性化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其实每个学生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而每天在课堂上重复的语言是相同的,这不合人的发展规律,而我们正好经历了这些课堂改革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课堂是多么得让我们师生渴望啊!

那么作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不要只关注一些表面的文章,不要只呈现结果,而是让师生暴露出问题,解决问题。本书中谈到语文课堂“简约”的问题,在一些专家眼中,好的课堂要追求快节奏、大容量、艺术化,这其实已经不是对常态课的要求,而是在谈舞台艺术的标准问题。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一致的。我们的生活是平常无华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和课堂为什么就不是平常无华的呢?只有朴素的课堂才能让师生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而没有那种空中楼阁式的虚纱,也最接近真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价

值,那些华丽的东西只是偶然的遇到而已,每天都去追求那是不现实的。

教学中也不必太“循规蹈矩”,也道出了我的心里话,比如,以前授课前的复习提问环节、备学展示环节等要求每节课必须进行,而没有考虑到这是否必须、教学时间是否够用、它的作用是否很大,进行后的结果反馈是否对这节课有益。还有学生的展示交流必须是一个小组的全体同学生都要上讲台,而且每人说一个问题才行吗?方式变换可以吗?其实不一定非得如此,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时间的长短、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安排,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来合理安排,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理,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得到的结果就是什么,叶澜教授给我们的启示是教法定法,只要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就有价值,我们真的要这样做实实在在的教育才合乎常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