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滚中国民.日1疗法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赵建欣刘雪景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45000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 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中医学对偏头痛认识最早 减。寒自内生,凝滞肝脉,致使厥阴肝寒,选用吴茱萸汤 加减。 见于《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 实”。对于头痛病,《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 痛。《伤寒论》六经条文中则明确提出头痛有太阳病、少 阳病、厥阴病。《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 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 偏头痛、真头痛、厥逆头痛等等。《丹溪心法・头痛》认 为:“头痛多于痰,痛甚者火多。”故有痰厥头痛、气滞头 痛之分。《济生方・头痛论治》日:“凡头痛者,气血俱 虚”。通过总结历代医家观点,本病外感头痛、内伤头 痛、虚实夹杂、瘀血证及痰证。风、火、痰、瘀、虚诸端并 存,病机有虚有实,错综复杂。 从中医整体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分析,肝失疏泄是其 发病基础,气机失常、气血逆乱,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关 键。发病后若余邪未清,或治疗后毒邪未净,致使邪毒 伏留于内,脏腑失调,气机逆乱。若长期反复发作,伏邪 日久人络,人络则于营血交浑,瘀滞不去,加剧脏腑失 调、气血逆乱,影响气血津液代谢而变生痰浊瘀血,甚则 动风化火,风火夹痰浊瘀血循经上犯,致使清窍失养,病 情加重,日久累及,从实转虚,虚实夹杂。头痛病的治 疗,需分清外感、内伤,辨别虚实而随症治疗。临床上根 据头痛的病因病机及疾病本身的发生与发展变化的规 律,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归纳。 1.从外感论治:《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 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之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 头脑而致头痛。头为诸阳之首,脏腑精气朝会于此。六 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 络道,又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而发病。若挟寒邪,寒 凝血滞,络道被阻;若挟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若挟 湿邪,湿蒙清空,清阳不展而致头痛。根据其临床症状 选择川芎茶调散、芎芷石膏汤、羌活胜湿汤加减。 2.从肝论治:百病皆有气生,头痛发作因情志所 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火盛伤阴,肝阴不足,肝失濡 养,肝阳上亢,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 病变涉及肝阳而选用天麻钩藤汤加减,以平肝潜阳,清 肝火,补肝肾。肝气郁结,气滞痰郁,选用柴胡疏肝散加 3.从痰瘀论治:百病皆由痰生,痰浊和瘀血是机体 气血津液代谢平衡被破坏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本于津, 瘀本于血。由于津血同源,导致痰瘀胶结,共同致病。 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脾胃受伤,运化无权,痰湿内 生,随气血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上蒙清窍,阻遏清 阳而发病。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久病必成瘀,久 痛入络,气滞血瘀,络脉瘀阻而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 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暗,脉细涩。方选通窍活血汤 加减,以活血化瘀止痛。若痰瘀互结,久聚成毒,损伤脑 络,则出现神昏、失语、偏瘫。 4.从虚论治:“脑为髓之海”,头痛病程迁延反复, 久病必虚。耗伤气血,致使气血虚衰而症见头痛而晕, 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方 选加昧四物汤加减,以养血益气。 偏头痛的病因虽属多端,但临床上辨证的关键首先 需分清外感、内伤,辨别虚实,分清标本主次,找其所属 主因,结合整体病理转变进行治疗,切勿采用头痛医头, 仅重视止痛药物的应用,而不进行辨证分析。 (收稿日期2009-07-02) 誊 蓦=… 簟 j誓 单力 验 壹鲁 嚣 ≯ |¨搿 曩 ≯一 红花油治疗急性腰扭伤 苏海臣 和金铃 (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455】12)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腰痛”范畴。本人用红花油擦腰治疗急 性腰扭伤,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方法是取适量的红花油直接涂 在腰背最痛处,用手或刮痧板或火罐在涂红花油的腰背上做直 线或曲线往复涂擦,以透热为佳。腰扭伤早期用效果很好,轻中 度扭伤一般2~3次即可愈。如重度扭伤,发生器质性改变及慢 性腰痛效果不佳。 急性腰扭伤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 留着,不通则痛。《本草汇言》说:“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故红花能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瘀滞疼痛。此法经济,简便,疗效 确切,副作用小。 (收稿日期2010—05—05) 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0月第】8卷第10期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