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分析
摘要: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背景和意义、建构逻辑和运作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遵循了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两个方面的内在规律,形成了科学合理、权威高效、协同有序的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采取了法制建设、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提高了规划的实施性和实效性。本文希望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治理体系建构;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法制建设和规划监督
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指按照国家空间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核心,对各类国土空间的开发建设、保护管理、整治恢复进行综合布局的行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主体,以城乡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等为补充,形成的具有层级关系、相互协调、统一指导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体系。它是我国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新时代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和运作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背景和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按照国家空间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核心,形成的具有层级关系、相互协调、统一指导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体系。它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了解决原有的空间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多规不协调、规划审批周期过长、规划实施监督不力等,提高空间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为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对接“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平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权威高效、协同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
这里举例说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实践中的作用,如:《全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四横四纵”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一核一带一区”国家战略布局;《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区等重点区域的要求;《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空间保障。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所遵循的内在规律和原则。本章从组织架构和技术方法两个方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
组织架构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层级、部门协作等方面所遵循的逻辑。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机构改革。为了解决多规不协调、多头管理等问题,我国进行了自然资源部门的机构改革,将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有关的职责集中于自然资源部,实现了“一盘棋”思维和“一张图”管理。二是分级管理。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上下贯通和相互衔接,我国按照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四个层级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了“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三是部门协同。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我国推进“多规合一”的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技术方法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编制方法、管控边界、信息平台等方面所遵循的逻辑。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分类编制。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和精准化,我国按照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分类编制,形成了“一主多辅”的编制结构。二是管控边界。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和落实,我国按照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管控边界的划定,形成了“三线一单”的管控体系。三是信息平台。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我国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了从国家到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了“一网通办”的信息化支撑。
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运作策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运作策略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法律法规、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等方面所采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本章从法律法规、规划实施、规划监督四个方面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运作策略。
首先,法律法规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法律法规等方面所遵循的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程序和责任,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基本法和根本法。二是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消除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不一致性和冲突性,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配套法和衔接法。三是制定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细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操作和管理要求,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执行法和操作法。
其次,规划实施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遵循的责任落实、管控落地、目标落实原则。它包括:
采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根据分类和管控要求,对各类国土空间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证不超过城镇开发边界、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破坏生态保护红线。执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对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发放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予以拒绝或调整,保证建设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相一致。与其他
政策措施衔接,如财税、金融、产业、人口等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目标的实现,保证国土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最后,规划监督是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监督机制、监督方式、监督效果等方面所遵循的全面覆盖、及时反馈、严格问责原则。规划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职责和方式,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确保规划实施不偏离规划目标。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约束性指标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确保规划实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结果反馈。三是严格执法问责制度,对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失职渎职的责任人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确保规划实施有有效的制约和惩戒。
结语:
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背景和意义、建构逻辑和运作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遵循了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两个方面的内在规律,形成了科学合理、权威高效、协同有序的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采取了法制建设、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提高了规划的实施性和实效性。本文希望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傅航. 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山水与文化双重导向的体系建构——以泉州市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2022,(27):53-57.
[2]张立,李雯骐,张尚武.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兼议村庄规划的管控约束与发展导向[J]. 城市规划学刊,2021,(06):70-77.
[3]伯婷.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综合交通规划转型思考[J]. 城市住宅,2021,28(10):143-144.
[4]程遥,赵民.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建构探讨——分区分类结构与应用逻辑[J]. 城市规划学刊,2021,(04):51-57.
[5]赵民.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逻辑及运作策略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2019,(04):8-15.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