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品牌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浅议
摘要:本文对高校共青团品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品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共青团组织应把积极培养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把抓好“品牌项目”,创造“品牌效应”作为长期战略目标,以推进共青团工作长足进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共青团;品牌项目
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高校“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工作,使之做出影响、做出效果,已成为必须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也正因如此,共青团组织建设品牌活动被普遍地关注起来。江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高校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时时刻刻把培养青年创新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之一。通过品牌项目的建设为广大青年提供新的实践平台,充分调动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取得丰硕成果,这是共青团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共青团品牌项目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批共青团工作的品牌。这些品牌,是共青团事业永葆青春的动力,是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整合资源、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如“希望工程”在希望小学、希望网校建设和资助贫困失学青少年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而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城乡社区作为青年学习、实践、交流、娱乐的平台作用,促进城乡的青年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水平;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增强青少年和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牢固、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与价值评定体系;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对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增强职业道德、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奉献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参与素质教育的新阶段,也是促进高校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增强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了协调互助的团队精神等等。
在巩固和提升品牌工作质量的同时,各级团组织通过开阔视野,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并形成新的品牌项目,使共青团工作常有源头活水,永葆生机活力。
2 高校共青团品牌项目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以创建品牌活动为重,忽略了团的整体建设。
现在出现个别团组织和团干部急功近利,认为团的工作就是搞活动,在实践中出现了以“点”代“面”、抓局部丢全局的现象。团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付出艰苦细致的劳动才能成功。相形之下单项活动就容易开展。于是出现了一些团干部把主要甚至全部精力都放在活动上,造成团的工作畸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只是推进共青团事业长足发展的手段和措施,而非最终目标和全部工作。
2.2 注重宣传工作,忽略了活动的真正内涵。
团的工作需要宣传也必须宣传,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报纸留名、广播留声、电视留影,创牌子、树形象上。在竞争中,质量应放在首位。团的工作应走内涵发展之路,要遵守投入产出规律,通过活动要出成效、出人才。
2.3 以“争首创”为准,忽略了集体的力量。
一个学校只有把校内的资源、校际的资源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真正需求。校与校之间应相互承认学生参加的品牌活动项目,并和社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共青团品牌项目建设还缺乏整体的工作方案,尚未形成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机制,缺乏全面的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导致各级团组织之间相互分割,形成不了合力。
2.4 以领导认可为准,忽略了群众的基础。
团的工作不能一味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更要讲实事求是,要学会在结合点上作文章,是否有多数支持和参与是衡量一个活动的实效性、创造性,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创造了效益的标准。因此团的工作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青年需求出发,树立求实求真的优良作风,才是团的工作长足发展的基础。
3 对策和建议:如何更好的加强高校共青团品牌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调整结构,保证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才能推动高校共青团的持续快速发展,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管理当今的高校共青团,结合实际创办符合学校特色的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管理,使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地发展。
3.2 把握品牌活动的建设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品牌项目展览,对提高团组织工作水平的有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也是共青团的一项基本任务。团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以青年学生成才为工作目标。品牌活动要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己任,把更多青年学生纳入到团的活动中来锻炼成长。通过探索共青团趋向,从而构筑共青团新领域。品牌活动要有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要一抓到底,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增强兼容性,增强吸附力,不断寻找与其他活动的结合点,生发出新的活动内容和工作举措,使品牌活动始终保持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3.3 对活动资源、空间方位进行整合,使之能在积极而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确保品牌活动建出成效,创出特色。
在竞争中只有将资源优化配置,把最优的资源用在最好的项目上,用在点子上,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优势。而在选择活动的时空上应注意避开活动的高潮,率先实施,这样能获得较好的第一印象,获得一个良好的宣传环境。要继承近年来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突出创新,利用各自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
3.4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不断总结,寻求发展和创新。
通过调动广大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青年的潜能,使品牌活动成为催人奋进、凝聚人心的活动,并为青年带来实际的成才效益,使广大基层团组织和青年成为品牌活动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品牌活动中不断总结,发现以前活动存在的不足,或者与当前形势不符之处。从而使活动内容系列化,递级化,直至形成一个健全规范的活动模式。只有品牌活动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障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对品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从而扩大共青团品牌活动的知名度,
为品牌活动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
品牌活动建设要使社会知道,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在共青团内外形成声势、造成影响;通过总结宣传,提高品牌活动质量,扩大知名度,为品牌活动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在品牌活动的宣传上使用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海报,从而加深对该品牌活动的印象,增加社会影响。
3.6 处理好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关系。
把“品牌项目”建设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总体格局当中,共青团组织只能承担部分工作而不是全部,所以一开始就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部署下作这件事情。摆正位置,主动争取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学校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