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教学实践评优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学科:面向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学科。

(二)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三)参赛人数:限1人参赛。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竞赛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含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课件、教学陈述稿。 三、作品要求

作品包括:

(一)作品申报表。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下载作品申报表,填写后与作品同时提交。

(二)参评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电子稿(在一个Word文档内体现,格式见附件)。

(三)参评课的完整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技术要求:根据教学设计实施的一节普通话课堂实录,视频分辨率为720×576,保证画面清楚,声音清晰。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为单一视频文件,视频的片头为蓝底白字,时长6秒,包含“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及选手姓名、学科、规范的教材版本、课程名称或知识点名称信息。

第 1 页 共 7 页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四)参评课的教学课件(能在Windows 7或Windows XP环境下运行)及相应的运行系统软件。

(五)10分钟的教学陈述稿(PPT格式)。陈述稿中须嵌入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中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精华部分。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课堂教学实录容量较大且通过网络提交有困难的,可刻录光盘邮寄或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并注明竞赛平台报送时获得的竞赛编号。

(二)光盘报送: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起邮寄或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免影响光驱读取。

光盘内容以参赛作者姓名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分别建立“电子报名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课堂实录”、“配套教材”、“教学素材”、“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入作品提交内容。教学课件应为授课使用课件最终版本,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配套教材为完整教材电子版或教材封面、版权页、目录及参赛作品对应章节课文的扫描件;教学素材为本课程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按类别名称在“教学素材”文件夹下分别建立子文件夹并存放,不提交修饰类素材;PPT中

第 2 页 共 7 页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使用的文件和PPT文件保存在同一文件夹下。

(三)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5月10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初评费,评审费标准见NOC网站。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通过地方选拔的全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确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陈述与答辩。

1.陈述10分钟(PPT格式),答辩5分钟。

参赛选手10分钟的陈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明陈述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要点;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在总述后可以对有特点的教学环节稍作展开;第三部分是教学反思,不是介绍课的特点,而是强调教学前后的感受。建议三部分的陈述时间分配是2:6:2。

2.参赛选手须事先自行准备教学设计纸质打印稿(2~3份),进

第 3 页 共 7 页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入赛场参赛时交给本赛场评委。

3.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文稿存储于U盘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并拷贝在赛场的计算机中。

(2)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

(3)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修改和替换。

(4)外语作品,请统一用普通话陈述与答辩(教学必要环节除外)。 (5)已在全国其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一)作品评审标准:

评价项目 科学性 教学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 10 20 没有科学性错误。 兼及学科教学目标和学习者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目标,10 评价内容 权重 5 第 4 页 共 7 页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行为 能与学习者有效沟通,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及其问题所10 在,为他们创造有利于探究和交流的宽松环境。 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突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促进他10 们的自主学习。 教学效果 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课件 清晰、准确地展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1.能构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技术 2.能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促进学习者的思维符合参评内容中提出的各项要求,结构清晰,文字流畅。 15 10 10 应用创新 发展。 3.能开展分层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4.上述应用创新有一定的可呈现的教学效果。 (二)全国决赛陈述与答辩评审标准:

评价内容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强调培养学习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创新和学习创新。 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评价及时第 5 页 共 7 页

+10 权重 35 35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的优势,突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演示文稿准确地反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特征。 陈述及答辩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完整、重点突出,使用普通话。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 技术应用创新: 1.构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课堂上师生间和生生间实现有效互动,学习者思维得到发展。 3.分层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有明显呈现。 4.上述应用创新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10 10 10 10 第 6 页 共 7 页

第十三届 教师竞赛项目

附件: 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副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创新整合点(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材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学情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环境与准备*(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过程(黑体、小四)

1.导入(示例)(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2.……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反思(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注:1.加*号的为可选项。

2.全篇设为单倍行距。

3.教学过程建议以文字表述形式呈现,不建议以表格形式呈现,适当位置可插入课件或学件截图并另附JPG格式图片。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