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微旅游项目的选址要素分析r——以梅家沟景区为例

乡村微旅游项目的选址要素分析r——以梅家沟景区为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乡村微旅游项目的选址要素分析r——以梅家沟景区为例

李聪

【摘 要】乡村微旅游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梅家沟景区为例,论述乡村微旅游项目的选址要素,并探讨项目的设计规划原则,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开发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7(000)013 【总页数】3页(P23-25) 【关键词】乡村旅游;选址;规划 【作 者】李聪

【作者单位】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7

2015年发出“一号文件”文件,为国内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称:将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等多个主题相结合,用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中国美,农村发展首当其冲”的口号。此后,乡村旅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使中国农民在农村舒适、快乐的生活,建设美丽新农村,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势在必行。

乡村微旅游是最近悄然流行起来的一种旅游方式,指随时出发的、短小的、与农业生产近距离接触、参与的旅游。通常,乡村微旅游不提前计划,也不提大包小包,

甚或然一身,想走就走,到周边的小桥流水、乡间小路去享受一下田园生活,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文历史景观。崇尚生态体验旅游的人们认为:学会享受生活是一种态度。与各大旅游景区节假日游客爆满相比,对于久居“水泥森林”的城市居民而言,乡村那纯净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情风俗,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乐意去城市周边来一个免费的短途周末游。

如今,各地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有特色的村镇别有一番风景;加上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软宣传,都为乡村微旅游提供了发展的土壤。既要让游客来,又不能多;既要让游客消费,还不能造成污染;既参与了农作,又不影响生产。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为各地在乡村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致富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 2.1 地缘位置

梅家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乡前村,景区以前村为主进行开发,以位于中心区域的梅家沟村民组命名。前村位于乡西南方向3 km,交通条件便利。 2.2 地形地貌

梅家沟景区的地貌为三分山地七分丘陵地形,全县境内有形状各异的山头、漫坡、台地、水沟与泉流,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独特,有着开发农庄景区的天然条件。 2.3 自然环境

宜阳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为浅山丘陵,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平均海拔360 m。

气候方面,景区所处的宜阳县属暖温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8℃,全年无霜期平均228 d,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2.4 产业情况

农业是董王庄的传统产业,全乡习惯种植小麦、扁豆、碗豆,春播以种植红著、玉

米、谷子、绿豆、青豆、黑豆、黄豆、芝麻和为主,次为豇豆、小豆及少量的荞麦,经济作物种植有棉花、花生、瓜果等。蓖麻、大豆、蓖麻、大豆董王庄乡也有种植历史,但面积不大,蓖麻多种在路旁地边、村边和荒坡地。大豆很少大面积种植,多是套种,大豆虽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种植的大豆一般磨用于豆腐、磨面等。 养殖方面,2002年董王庄乡积极实施“畜牧大乡”战略,至今为止,董王庄乡现有中小型养殖场10家,肉牛存栏1万头,肉羊存栏1.2万只,猪存栏1.5万头,发展畜牧养殖前景广阔。

董王庄乡林业资源极其丰富,利用荒山、沟河、四旁闲地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大大增加了林木覆盖率。

董王庄乡在大王沟发展“千亩林果示范园”。栽植花椒、杏树、核桃、甜柿等林果170 hm2。以农户入股的形式,筹资30万元,成立宜阳园林农林牧开发公司,主要用于果木更新和林果开发。杏树、花椒成熟后全部运用公司品牌包装后外销,667 m2平均收入2 000元,成为全乡的特色产业。

人文方面,董王庄乡地处丘陵山区,交通和信息相对县城而言还有些许差距,但群众精神生活十分充实。明末清初,当地绅士向各村群众募捐资金兴建庙宇,部分庙宇留传后世。多处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庙宇、景观、传说流传至今。 以上资源均为景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1 区域要素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其特点都是频率高、游客流动快,消费层次亲民,市场准入门槛低。在现实中,由于乡村微旅游的特性,决定了游区不可能吸引远程的游客。短时段休闲游客是客源的主体,“游玩时间长”是游客最看重的一点,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行程上,将会大大减少游客的满意程度。因此,乡村微旅游应集中在具有集聚效应的城市周边,而且城市里的居民对旅游有经济、文化、社会因素的支撑。所以,以周边城市居民为主要的客源市场最为适宜[2]。

3.2 出行条件要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成了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大多数家庭都已购车或有购车的打算,自驾游已成为时下都市人群的消费趋势。所以,乡村旅游区需要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能够顺畅地连接目标市场,又不能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否则乡村旅游区的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都会受到交通的影响。旅游区应当选择在路况相对较好的乡野,同时,旅游景区内道路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便于汽车行驶的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城市居民出游的交通方式以班车和自驾游为主,占了调研样本总数的90.8%(见图1)。目前自驾车的出游率还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当地景区提供更多的自驾车配套设施。 3.3 经济要素

乡村微旅游项目的开发必须要求乡村周边的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附近城市的在校大学生、青年白领、艺术工作者、中青年夫妇带孩子及有闲有钱、渴望田园生活且身体康健的离、退休老人。因此,城市的集群效应、生活的舒适度、工作压力的大小、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都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拟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乡村,周边应为经济较为发达且环境质量较好的城镇。

3.4 人文景观要素

农村具有城市所不具备的名村、古镇、山水、田园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周末带上孩子,或三五结伴到附近乡村去减缓压力,愉悦精神,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对于长期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人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自驾游”“乡村游”已成一种时尚,生活消费也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发展到精神层面。现代乡村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满足了人们放飞心灵、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淳朴的农家原生风情和习俗也符合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安宁和乡土记忆的心理需求。 3.5 生态种养要素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村当地的纯天然绿色果蔬及家禽肉类食品对于城市人来说是奢侈品。要从源头上保证“餐桌上的安全”,就必须坚持绿色种养,搞循环农业。想象一下:当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工作闲暇之余,趁着周末,带上家人,到周边乡村感受自然的空气,品尝当地的绿色食品,或者带着家人一起采摘农家院的蔬菜和水果,让孩子深刻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无限乐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绿色种养,不仅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客源的重要宣传手段[3]。 3.6 社会要素

社会因素是景区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选址时,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治安形势,发展生态的、循环的、绿色的艺术乡村,一定不能妨碍当地人生活,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影响村落排列布局,而且要对当地的经济有促进作用。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选址之前必须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做好问卷调查和解释工作,通过当地村两委及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的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做好全村人的思想工作。社会因素是景区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通过对景区自然现状和产业情况分析,得出乡村微旅游项目的选址要素,系统构架出以旅游为抓手,以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为目的,倾力打造一个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经济活跃、社会和谐、风格独特的新型乡村微旅游景区,并实现文化、产业、生态等多领域的协同进步。通过乡村微旅游项目,整合农村的文化、产业等元素,将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游客,带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关文献】

[1]理婷.焦作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许文龙.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卞嫄.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