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八章动机(心理学)

第八章动机(心理学)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章动机(⼼理学)

《⼼理学》郭德俊第⼋章动机

⼀、什么是动机? P189

动机是由⽬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92

通俗理解:假如⼀个⼈同时缺乏⾷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

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的意识⼏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来获取⾷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从⽣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级的、社会化程度更⾼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四、动机与⾏为的关系 P193

1、同⼀种⾏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种⾏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种或相似的动机。

2、良好的动机应产⽣良好的⾏为的⾏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不良的⾏为效果。

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P194

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是呈倒 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效率不可能提⾼;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理状态,⼲扰记忆、思维等⼼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六、驱⼒理论和诱因理论各⾃的特点是什么? P200-202

1、驱⼒理论:所谓驱⼒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所谓的内驱⼒刺激,这种内驱⼒的刺激引起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当有机体的⽣理需要得不到满⾜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为去纠正这些

⾝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降低是⾏为发⽣的主要原因 .2、诱因理论: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个动物在吃⾷,将会重新吃⾷物,这时的动机是由刺激引起的,⼈类经常追求刺激,⽽不是⼒图消除紧张使机体恢复平衡。诱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引起动机的重要作⽤,认为诱因能够唤起⾏为并指导⾏为。

①诱因是指能满⾜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标的作⽤。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 ,诱因 )

④诱因与驱⼒分不开,它由外在⽬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为。六、动机归因理论 P203

(⼀)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或⾃⼰的⾏为结果的原因的⼀种动机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1、⼈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次成就⾏为的期望、情绪和努⼒程度等。

3、个⼈的期望、情绪和努⼒程度对成就⾏为有很⼤的影响。(三)⼈们对⾏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根据⾃⼰评估个⼈对该项⼯作是否胜任;努⼒,个⼈反省检讨在⼯作过程中曾否尽⼒⽽为;⼯作难度,凭个⼈经验判定该项⼯作的困难程度;运⽓,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有关;

⾝⼼状况,⼯作过程中个⼈当时⾝体及⼼情状况是否影响⼯作成效;

其他,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与事的影响因素( 如别⼈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 。七、⾃我决定理论

1、⾃我决定论将⼈类⾏为分为⾃我决定⾏为和⾮⾃我决定⾏为,认为驱⼒、内在需要和情绪是⾃我决定⾏为的动机来源。

2、⾃我决定理论强调⼈类⾏为的⾃我决定程度 , 将动机按⾃我决定程度的⾼低

视作⼀个连续体 . 其基础是有机辩证元理论 , 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持⾃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理需要的满⾜来增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保证⼈类健康成长 .⼋、成就⽬标理论

成就⽬标理论是众多动机理论中,最直接⽤于解释教育情境中的个体⾏为并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种理论。

九、什么是⾃我效能感?如何提⾼学⽣的⾃我效能感? P212

(⼀)⾃我效能感:指个体对⾃⼰是否有能⼒完成某⼀⾏为所进⾏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们对⾃⾝能否利⽤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

某项⼯作⾏为的⾃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对⾃⼰某种⾏为会导致某⼀结果的推测。如果⼈预测到某

⼀特定⾏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如何提⾼:1、让学⽣经常体验成功;2、树⽴学习榜样;

3、设⽴短期、具体⽽富有挑战性的⽬标;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5、培养学⽣进⾏积极的⾃我强化。

⼗、如何激发学⽣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P207-211

1、内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的情况下,个体的⽬的指向活动本⾝,

可以激发⾏为,使⼈们得到情绪上的满⾜,从⽽产⽣成功感。它包含这⾃我决定、胜任⼒和兴趣等成分。(1)建⽴⼀个⾃主⽀持性的课堂;(2)培养学⽣的胜任⼒;( 3)提⾼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2、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量和外部环境(诱因)激发⽽来的动机。(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 2)组织合作学习;( 3)正确运⽤奖励;( 4)慎重使⽤惩罚;(5)恰当使⽤表扬和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