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11期 985 消癖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53例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472000) 王桂香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消癖 口服液(柴胡、丹参、赤芍、牡蛎等)治疗乳腺增生病5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 3 。提示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 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治疗应用 @消癖口服液/治疗 应用 活血化瘀药[剂]/治疗应用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患中的常见病,多 发病。临床上应用本院中药制剂室研制消癖口服 液治疗该病53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3例均为门诊病人,无妊娠 期及闭经患者。诊断依据是:乳房疼痛,触诊时乳 房内可触及包块。结合红外线扫描仪扫描,乳房肿 块呈云雾状浅灰色阴影,血管增粗或增多。 1一般情况: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4 络,拟方如下:荆芥、防风、银花、黄芩各10g,;连 翘、板蓝根各15g,马鞭叶、漏乳、通草各12g。 局部按摩:无论风寒、风热症均可用,具体方 法:按摩者面对病人,双手以四指扶住患乳,双拇 指掌侧顺乳导管方向由远及近向乳头方向按压, 气鼻风吹入乳孔,使风热之邪由乳窍而入,凝滞乳 汁变生乳痈。本病初起以表症为主,解表之法即依 此而定。麻黄、桂枝是解表发汗用于风寒证辛温解 表,荆芥、防风、银花具辛凉解表之功,是治风热表 证。乳汁排泄不畅,乳汁郁滞,是本病的另一病因, 所以治疗兼顾疏通乳络。木通、通草、路路通、漏 用力均匀持续,以每次都能挤出乳汁为有效。按摩 时双手可涂少许润滑油以防摩破乳房皮肤,有乳 房结块处为重点按摩区,每次按摩时间以15min ~乳、瓜萎等均有通络泄乳之功,据其辛凉之性选择 应用,龟版具有软坚散结之功,连翘、黄芩、马鞭草 20min为宜,每天2~3次,间隙期间可以给婴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好转:外感症状 等具有清热解毒即清气分之热之功。乳房按摩亦 是促使乳络通畅,乳汁排出顺利,乳房结块消散。 对本病的治疗笔者有几点体会,首先重视预 儿正常哺乳。 消失,乳房肿痛明显改善,但结块仍存在;无效:症 状治疗3d不消失并呈重趋势。 治疗结果例,无效1例。 本组83例痊愈者67例,好转15 防,坚持定时哺乳,乳汁多则挤净以防郁乳,注意 房卫生,每日清洗乳头,清洗时勿损破乳头皮肤。 乳头凹陷者,可每日提拉乳头数次,以使乳管通 畅。婴儿睡觉时不可将乳头含于口中。一旦发现 乳房结块就应及时就诊,并学会自行乳房按摩。二 是早发病后早治疗,在本病初起阶段运用本法治 疗得当,多能治愈,若延迟至乳房局部欣热红肿, 脓液已成,则药物难以奏效,大多需切开引流。本 组1例无效者,发病3d就诊,当时即有患乳局部 红肿热痛,本法治疗3d后无效行切开引流。所以 当哺乳妇女出现外感症状时,首先考虑到乳痈的 形成即往医院就诊不可延误。三是运用解表法时, 典型病例某女,28岁。产后第7d,因发热恶 寒,头痛,左乳结块肿痛1d而入院。入院查T39. 8℃,左乳上方可扪及结肿块,压痛,乳房皮肤不 红,乳汁分泌不多,血WBC1.3 X 10。/L。辨证属外 感风寒,乳络不通,治拟辛温解表疏通乳络。组方: 麻黄5g,桂枝、醋柴胡各6g,板蓝根20g,生蒲黄、 半边草各12g,龟版、漏乳、路路通各10g,生甘草 5g。配合患乳按摩,每日3次。服药1剂后汗出体 温下降,乳房肿痛明显改善,服完3剂后症状已不 发汗不可太过,产后妇女卫表不固,发汗之剂当点 到为主,以防出现虚脱。四是局部按摩时手法当轻 柔,但一定要有效,主要是靠双手拇指均匀缓慢按 压,以能挤出乳汁为有效,慎防指法不当摩破皮 肤。 (收稿2002—06—15) 明显,将原方去麻黄、桂枝加瓜萎15g,橘叶10g。 服用2贴乳房结块基本消失,痊愈出院。 讨论急性乳腺炎形成是因产后体弱,。热 食,汗出当风授乳,风邪外侵,或婴儿含乳而睡,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6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n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岁,病程1个月~12年,其中1年以上9例,1~5 年25例,5年以上19例。 2肿块情况: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结节状, 中等,压痛。左乳头挤压时有少量出血(暗红色)压 痛不明显,经红外线扫描提示:双乳房上侧见灰色 阴形,血管增多增粗。诊断“双侧乳腺增生症,左乳 条索状,最大肿块直径1.5cm,多呈中等硬度,活 动与皮肤不粘连。双侧均可触及肿块者46例,仅 见于左侧者4例,右侧者3例。53例中肿块位于 双乳外上象限者33例。 .腺导管扩胀症”。证属七情内伤,气血失和,痰瘀互 结,发生乳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化痰散 结。方用:消癖口服液40ml,ld3次,1月为1疗 程,经期停服,1疗程后双侧乳房胀痛减轻,左乳 头溢血减少(淡红色),继服6个疗程(6个月)双 3疼痛性质和放射部位:乳房多呈胀痛或刺 痛,肿块部位多有较明显压痛。肿块位于乳房外上 象限时,疼痛可放射至腑下,上臂内侧和肩背部, 53例患者乳痛均与月经有关,每于经前加重。 中医辩证分型:①气滞痰凝型,乳痛以胀痛为 主或串胀痛,兼见胸闷气短,H淡乏味,腹胀便溏, 四肢沉重无力。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弦滑。② 气滞血瘀型,乳痛以刺痛为主,患部拒按,或拌有 痛经,或经色紫黑量少,血块多,舌质暗或有瘀点, 瘀斑,苔少,脉弦或弦涩。 治疗方法 消癖口服液组成:柴胡、丹参、赤 芍、海藻、昆布、Jil贝、穿山甲、三棱、莪术等由我院 中药制剂室研制。每日3次,1次40ml,30dl疗 程,经期停服。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乳 腺专业组1987年制定统一标准。痊愈:经治疗2 ~3个疗程肿块疼痛消失,红外线扫描提示:云雾 状阴影消失;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疼痛消失 或肿块消失,红外线扫描提示:云雾状明显缩小或 消失;有效:肿块缩小不到1/2,疼痛减轻或消失, 红外线扫描提示:云雾状阴影缩小,血管减少;无 效:肿块与疼痛改善不明显。 治疗结果 53例经2~6个疗程治疗,痊愈 25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 率94.3 。 典型病例王某,女,46岁,干部,1996年8 月16日来院就诊。自诉两乳房多个肿块胀痛1年 余,经前期及情绪不佳时加重,曾服逍遥丸8粒 ld3次,痛胀减轻,近1个月来因情绪刺激,精神 紧张双侧乳房胀痛。痛时牵及肩背部酸困,左侧乳 头时有溢血,在某医院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病、 伴左乳腺导管扩胀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故来本院,查体,两乳房外观正常, 右外上侧可触及两粒肿块分别为1.5cmX 2.0cm ×1.3cm,0.5cmX 0.6cmX 0.3cm,呈椭圆形,质 侧乳房各症俱消,经检查已痊愈,随访至今未复 发。 讨论乳腺增生系属祖国医学乳癖、乳核 范畴。其发病原因不外是气滞、血瘀、痰凝,使经络 血郁阻聚结成核所致,故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 痛,软坚散结。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分泌功能失调, 体内雌激素相对增高而引起的乳腺主质和间质不 同程度的良性增生所致。 消癖口服液中的柴胡疏肝理气;丹参、赤芍、 三棱、莪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川贝、牡蛎,清热 化痰散结;海藻、昆布、穿山甲,消肿通络,软坚散 结。临床治疗中体会到,年龄轻者治疗效果好,治 疗疗程长者疗效越巩固,上运转班妇女发病率高, 是否与生物钟紊乱而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失常有 关;情绪乐观,心情舒畅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收稿2002—08—26)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OO3年征订启事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季刊)是公开发行的综 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由湖北中医学院主办,国内 外公开发行。本刊提倡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 床并重。设有学术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 中药研究、高教园地、综述等栏目。本刊立足于高 质量、高时效、高起点、大信息量,用以介绍和交流 有关中医或中医西医结合方面的新成果。 本刊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64页,每季末 月2O日出版。每册定价5.00元,全年定价20元。 统一刊号:CN42—1452/R,ISSN1008—987X。 邮发代号:38—337 欢迎新老订户订阅。如读者在当地邮局订阅 不便,编辑部可代办邮购。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云架桥110号(昙华林特 1号)湖北中医学院内。 邮编:430061 电话:(027)889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