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
许剑琴1,刘凤华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2.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
7034(2006)03
0001
03
1 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概念草药,其实中药、草药和天然药物是有区别的。
1.1 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
中兽医药学(我国传统兽医学)和中国医药学(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理论源于实践,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大约在2000年前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又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它由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未病先防、治疗法则、药性与组方理论等构成,是以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阴阳学说0和/五行学说0为其哲学基础。它使得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在认识和解释医学世界客观事物上具有了整体观和辩证观。
特色之一就是/整体观念0,认为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机体的生理活动;机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主动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本身完整性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病变多表现为阴阳失调,若与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往往表现为正邪盛衰,而机体与环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不断变化,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
特色之二就是/辨证施治0,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必须运用中兽医理论,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变认识和诊断,并提出确切的治疗方案。中兽医药学由于这一/特色0的存在,使它和其他医学有所区别。辨证施治对疾病认识与处理的灵活性与原则性,都与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紧密相关。换言之,没有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存在,就没有辨证施治这一特色的出现。
1.2 中药、方剂及中成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
药物是指具有医疗价值,用于防治疾病的各类物质,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药物等几类。在我国习惯上将天然药物称为中
收稿日期:20051213
作者简介:许剑琴(1956),男,教授,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所谓中药,是指那些曾收载于我国历代诸家本草中,并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药物。它们一般都需要经过炮制,以组方的形式用于疾病的防治,很少单独使用。
草药,即民间药。虽晋代葛洪在5抱朴子6一书中曾首载草药一词,但一般是指地区性口碑相传,本草文献中无记载,并未纳入任何医药理论体系,仅按民间经验使用的药物。
西方国家对中医药存在误解,片面地把中药纳入植物药管理范畴。中药绝不能与植物药在概念上混同,不能将中药降低为草药。与中药相比,植物药一无系统理论;二多为单方,偶而用复方,亦无君臣佐使之说;第三,对症用药,无辨证施治理论指导;第四,只限植物药,无动物药和矿物药;第五,应用生药,无炮制工艺。
西方人又将植物药称为天然药物。中药也并不全是天然药物,如密陀僧等几种中药就不是天然的,而是化学合成的。
由此可知,中药、草药以及天然药物是有区别的,不弄清这些概念,就容易将中药的新药开发和现代化研究按照天然药物研究思路走,那就失去了中兽医药特色,也就根本谈不上中兽医药现代化了。
方剂是在审因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配伍关系,规定必要的用量、剂型、煎服方法,选择(由中药材根据临床需要和炮制规范加工而成的)合适的几种中药饮片组合而成。中兽医药的特色体现在方剂(复方)上,这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疗效所肯定。/方由法来,法由证出0。中兽医病证决定了中药复方的药物组成。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成顺序不得随意颠倒和舍弃。但可根据病证特点,调整其药物组成和药物剂量配比及制剂方法等。方剂既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也是辨证、治则治法以及用药原则性和灵活性等的具体体现。
中成药则是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为原料,根据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可供临床随证选用的中药制剂。中成药的处方,都是我国历代医家经过千百年来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复方)。虽然其品种众多,剂型复杂,但
2
Heilongjiang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
l32006
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每一种中成药的处方都不是数味药物的堆积罗列,也不是同类药效药物的笼统相加,而是按特定病证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配伍原则组成的。处方通过药物的增减,剂量的变化,配伍关系的改变,其效用和适应证也随之而变化。所以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
中药有效成分是指具有特殊的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物质,如麻黄碱、小檗碱、黄芩素、薄荷醇等。有效成分都能用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熔点、沸点、旋光度、溶解度等理化常数,所以容量非常大。
然而,我国的中兽医药行业的现状是现有的2586兽药生产厂家中,有2000多家生产各种中兽药制剂4000余种。而现有的大部分国营兽药厂受资金、人才等因素限制,技术、设备更新缓慢,造成产品老化,不能适应现有的市场需求,面临关、停、并、转或勉强维持的局面。根据农业部规定,2005年国内兽药厂将由现在的2586家按5︰1的比例缩减,都必须通过GMP认证。
2.2 中兽药的开发和研究现状
又称有效单体。如果尚未提纯成单体的化合物,一般称它为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1.3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而现代药理学的定义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二者的区别是中药药理学强调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既要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又要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2macokinetics,PK),简称药动学。二是尽早引进或应用边缘学科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研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同样有此特点。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特色就是如何体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药理研究,突出中医药理论特色将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中兽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现状2.1 中兽药的应用现状
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中兽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以迅速适应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¹从大家畜(牛、马)为主转向中、小畜禽(猪、羊、禽等),以及鸟兽鱼虫等特种经济动物;º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或集约化防治;»从防治结合为主转向以防为主;¼从防治疾病为主转向既要防治疾病又要提高生产性能等。随着这些转变和畜禽养殖业的日益兴旺,中兽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又重新得到了扩展。兽药行业是养殖业的服务行业,目前国内中兽药占兽药市场份额仅20%左右。据行业统计表明,每只鸡一年的平均兽药使用费约为1.5元,每头生猪每年的平均兽药使用费为5元。国内每年禽用兽药的交易额在180亿元左右,猪用兽药的交易额在25亿元左右,再加上草食家畜、渔业等兽药合计为200~2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兽药行业的市场虽然全国各省市年年都有中兽药的新产品或新制剂申报和批准,可是近年来三类以上的新中兽药产品或制剂申报和批准的很少。5中国兽药典61990年版二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81个;2000年版二部收载成方制剂183个,增加102个;目前正在修订的2005年版5中国兽药典6拟增加的新的中兽药制剂11个,可见中兽药新制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明显不够,而且中兽药的剂型没有明显改变,还是传统散剂居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缺乏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等。如此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兽药基础性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中兽药的新产品和新制剂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1)新型免疫刺激复合物及其佐剂作用的研究(浙江大学,胡松华)。人参皂甙体内外可显著提高奶牛血液和乳中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人参总皂甙对猪丹毒疫苗,人参皂甙Rb1对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人参总皂甙、人参单体皂甙Rb1和Rg1对猪细小病毒(PPV)疫苗有显著的佐剂作用,并且主要增强IgG2免疫反应;人参皂甙和氢氧化铝铝胶混合协同发挥佐剂作用。有关人参皂甙免疫佐剂用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0578.2)。
(2)中药成分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及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胡元亮)。运用免疫学技术,比较了10种中药成分的免疫增强作用。通过临床实验,比较了2个中药成分复方对新城疫疫苗和兔瘟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2方的佐剂作用稍优于油佐剂,低剂量为最佳剂量,基本完成了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3)中药促孕保胎作用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机制研究(河北农业大学,钟秀会)。在生殖免疫方面,针对早期胚胎丢失开展了生殖免疫学机理研究,发现
自然杀伤细胞,CD+++
4、CD8T淋巴细胞,F4/80巨噬细胞,C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2等有关细胞因子参与子宫局部的免疫调节。研究证实中
5黑龙江畜牧兽医62006年第3期
3
药(黄芩、白术等)保胎的作用在于降低子宫免疫细胞数量,抑制子宫有害细胞因子水平和提高子宫有益细胞因子的含量。中药(黄芩、白术等)能提高实验动物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数,降低子宫组织中IFNC的含量,使IL10的含量增多,NO含量降低。使用中药复方使米非司酮促流产组实验动物的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10上升,IL2、IFNC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这为中药保胎基础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对于提高母畜繁殖力,提高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的胚胎着床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8)中药增茸灵的研究(吉林大学,韦旭斌)。用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健脾和胃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组方,制成饲料添加剂匀拌于梅花鹿或马鹿精饲料中投喂,结果大幅度提高了茸鹿的生产性能,鹿茸平均单产增加158.5g,且质量大为改善。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还有中草药抗新城疫病毒活性及多靶点作用机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张秀英)、苦豆子粕对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杨英)、中药新促孕液防治母畜(4)健脾消食中药对鸭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及其机理(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山楂可促进胰液总量和淀粉酶活性增加;党参可促进蛋白含量和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活性的升高,具有促进胰腺外分泌和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揭示了中药健脾助消化的药理学机制以及中医脾胃学说中/脾0与现代解剖上/胰腺0的关系。
(5)脏腑经穴磷酸二酯酶同功酶分布与中草药归经研究(北京农学院,陈武)。应用中草药抑制PDE的活性和表达能够有效地提高环核苷酸的水平,从而使第二信使的作用得到放大。抑制PDE的表达是中草药作为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之一,因此研究中草药对中国小香猪PDE基因表达的调节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PDE的选择性抑制剂进行筛选。目前,通过RTPCR的方法,完成了对中国小香猪心、肝、脾、肺、肾、肌肉、乳腺、卵巢等组织PDE基因表达的测定。正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以上这些组织PDE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比较。之后将进一步研究中草药对各种组织PDE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归经。
(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猪肠道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有效成分方剂研制及机制探讨0(北京农学院,穆祥)。此项目以治疗猪肠道炎症的古方白头翁汤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白头翁汤抗肠道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探讨,2年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¹国内外首次成功培养了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已形成细胞系;º发现并确证了肠道大肠杆菌毒素特异性或原始性作用细胞为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现并确证了中药成分特异性或原始性作用细胞为微血管内皮细胞;¼发现并基本阐明了中药方剂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成分及其机制。
(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教委两委资助的重点项目/畜禽清凉冲剂的有效部分及其药理研究0(北京农学院,刘凤华)。研究从增强机体免疫力(细胞免疫、黏膜免疫、特异性免疫)以及促进机体多渠道散热的角度,以多靶点药效学评价理论对清凉冲剂抗高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子宫内膜炎的机理研究(南京农业大学,胡元亮)等等。
3 中兽医药在无公害养殖,参与国际市场畜产品竞争中的优势
3.1 中药的自身优势与畜禽健康养殖
中国是目前世界惟一完整保留独特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的国家,中兽药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2003年中药防治SARS的成功实践,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作为。当前疫病流行特点多呈现非典型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的情况,在西药的薄弱领域可充分发挥中兽药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中药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在休药期用中兽药替代西药防治疫病,中长期使用具有低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还能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需要。
所谓畜禽健康养殖是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特点,设计的一种带有以畜为本、动物福利观念的养殖思考与实践。它把现代化畜牧业的四大支柱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家畜环境工程以及兽医防疫等最先进的养殖科学技术有机地与满足动物的生理、行为需求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动物与自然和谐、现代化养殖与动物福利发展的自然和社会规律。
在倡导的畜禽健康养殖中,参照苏联学者Berk2man提出的人一般状态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病理状态的理论,现代化畜牧养殖业不仅要保持动物的健康状态,更要追求畜产品的最佳生产状态。因此,动物群体的健康层次又可引申为最佳生产状态(人工饲养、无公害养殖)、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应激状态)、亚临床状态(隐性失衡)和临床状态。最佳生产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在工厂化养殖中极力追求的状态,但并非机体的健康状态。因此人类追求的最佳生产状态实际上是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的一种偏性很强的非正常状态,它以牺牲畜禽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抗病能力为代价。(未完待续)(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