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课题 主备教师 教 材 简 析 六年级 学 科 传统文化 总课时数 课 型 新授 教学时间 第3周 任课教师 1 ?孟子?一那么?礼记?一那么 简介:?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假设断假设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 1、背诵?孟子?一那么?礼记?一那么 技能 2、积累局部爱己及人的名言、古诗词 过程与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孟子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2、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己及人的含义和要义。 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己及人的人 理解古语的含义 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拔 白板、.ppt 教 学 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点题: 第18课〔板书课题〕:爱己及人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 三、教师引导点拔 ?礼记?简介: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讲解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一)博学多闻:?孟子梁惠王上??礼记曲礼上?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二〕细察勤问: 鸠杖,又称鸠杖首。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后汉书·礼仪志中?:“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a.汉代官府为什么要给老人授予鸠杖?〔以此祝福老人安康平安〕 b.汉代官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三)乐学深思 双重保险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a.尊重他人为什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 “爱己〞思想是否矛盾? (四)善变明理 ?钓鱼? 1、学生读诗,教师给以指导。 2.分享: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博爱精神,把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练习与作业 1、背诵?孟子?一那么?礼记?一那么 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 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