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郭立巍

【摘 要】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好动是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感知世界,而且在游戏中能够积累经验,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对幼儿当前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角色游戏 交往 发展 技能 语言 想象

【目 录】

一、角色游戏

二、社会交往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四、如何增强幼儿的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

1

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

一、角色游戏

游戏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角色游戏使幼儿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如玩过家家,开商店,当老师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它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体验成人的生活、体验与同伴交往,培养交往技能。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极力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社会经验,为其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互动,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社会交往是人生存的一项基本需求,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则是一个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2

角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加强,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那角色游戏在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有多重要呢?

(一)促进幼儿自我发展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

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婴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理解周围的任何事物,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当幼儿扮演别人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可以比较自然的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与完善。

2.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的同伴交往,发展了他们的交往技能。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幼儿扮演角色必须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学会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愿望,理解其他角色的意义与态度并做出反应。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结成了游戏中

3

的角色关系。这种关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将来社会上的预演,为他们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掌握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舞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对幼儿来说,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正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二)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角色游戏即使幼儿建立积极情感、调节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在游戏中,幼儿既体验着各种情感,如快乐、恐惧、对别人的同情和成功的喜悦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这些情感。幼儿在游戏中全神贯注于角色扮演,很少约束和限制,他们的喜悦、满足以及恐惧、忧虑都能通过游戏表露和抒发出来。这一方面能使幼儿增加控制环境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满足,增长自信心;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消极情感的出路,减少情感失调的影响因素。同时,角色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体验他人情感、帮助他人的机会,通过扮演商店、医院等游戏中的角色,幼儿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能得到增强。

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性格有重要作用。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如过分鲁莽好动的幼儿,可以在担任“交通警察”和“售票员”这样的角色中培养意志力;不爱整洁的幼儿通过担任“医生”组建培养爱整洁的习惯,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角色游戏能潜移默

4

化地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三)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练习着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学习,学习按角色的要求去使用不同的语言,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重要途径。

1.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动力

3—6岁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教师都认为孩子语言的发展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完成的。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学说一句话、模仿说短句等,孩子获得的是规范的语言,二角色游戏则不同,孩子在游戏的交往过些中,获得的既有规范的语言,更多的是俗称的语言。众所周知,个性外向、自信、善于交际的幼儿对周围人的言行比较注意,常常会自觉地加以观察和模仿,敢于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因此他们就能争取到许多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而一些个性内向、缺乏自信心、胆小害羞的孩子往往缺乏在集体面前表现语言的机会,但这些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敢说敢玩。因此,角色游戏可以提高每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

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语言实践的好时机。开始时游戏主题的确定、场地和游戏材料的选

5

择、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同伴友好的合作。在这些过程中,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实践的练习。在游戏时幼儿的语言又变成了角色之间的对话,实现着社会的交往,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对于一些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轻松自如地交谈,口吃、怯场等现象大大减少。游戏给所有幼儿提供了说话练习的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角色游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

环境决定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布鲁纳的社会交往说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会语言的,而是在和成人、同伴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和成人、同伴的语言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假如剥夺社会交往环境,儿童就不可能学会说话。

(1)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往,一般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气氛往往轻松自然,心情愉快,在相互模仿中可以相互促进,有更多的语言交往机会,从而大大促进了语言交往水平的提高。在交往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容易取得交往的成功,而成功感则鼓舞着幼儿去争取更多的交往机会,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2)角色游戏的讲评,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练习机会。在讲评时,可以修正、补充和完善幼儿的发音、用词和句子语法等的正确使用,帮助幼儿正确的表达思想、叙述事情的经过等,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在学前幼儿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

6

手段。在学前支持和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

四、如何增强幼儿的交往技能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孩子不愿意、也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经常是一个人孤单地玩,或看别的小朋友玩,交往的范围小,交往能力很弱。怎么才能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呢?我认为,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能给幼儿以欢乐,是幼儿智慧、身体、道德发展的源泉。在角色游戏中,角色能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以不同的角色身份与环境、同伴或成人产生交往行为,体验角色情感,不断训练幼儿的交往技能。那要怎样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呢?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适主题,激发交往兴趣

1.以幼儿喜欢的人物作为主题。

如“司机”、“警察”、“理发师”等。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职责也了解的相对要多一些,容易在幼儿中间引起共鸣。

2.以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为主题。

7

如“娃娃家”、“幼儿园”等,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有话说,有事可做,才有游戏的激情。斯米兰斯基(1969)的研究表明:丰富经验—角色游戏—再次丰富经验—再游戏得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角色水平。

3.以幼儿好奇的新事物作为主题。

如“超市”、“图书馆”等。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学习,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提供游戏材料,激发交往想象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象的物质基础,他间接体现了教师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的交往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购买成形玩具。

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平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妙用废旧材料。

8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 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在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如纸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当茶杯;在“动物园”中可当小狗的狗舍;在“小剧场”中可当魔术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学习,极大刺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极好的话题。

3.制作并尝试材料新的组合法。

幼儿用自己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组合(如餐具与泥沙、水的组合),幼儿想象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相应增多。

(三)进行科学指导,提高交往水平

要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在各项活动中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例如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某教师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教室里就像真的菜市场一样,顾客与卖主友好愉快的交易,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从中幼儿不仅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并能友好与同伴交往、交流,体验到了游戏中友好交往的乐趣。教师在指导孩

9

子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能力差,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把他们分到和能力强的人一组,让他们相互感染,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二是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

(四)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而交往范围的扩大,自然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开展跨班游戏,对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刺激与挑战,不仅扩大了交往范围,更能促进幼儿积极面对陌生的环境,培养交往中的胆识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们经常联合开展跨班角色游戏。起初,幼儿有一定的班级之分,都不肯到其他班的主题里游戏,但在我们的组织引导下,幼儿之间熟悉了,胆子大了,他们相互之间由初期的不交往、被动交往、少交往,直到形成与不同班级、不同年龄伙伴之间的亲密交往。幼儿在跨班角色游戏中,扩大了交往的面,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协调纠纷、团结协作的能力及游戏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解决游戏冲突,增强交往能力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伙伴交往的能力,他们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成人,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习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

10

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1.公平地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这里,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如:孩子们准备开始玩点心店的游戏,但是有三个孩子都想做厨师,而原定的只有两人,那么怎么办?最终幼儿经过协商,他们决定以轮班制游戏,每个厨师工作半天。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学会了协商。

2.智慧地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这时,老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大家都不能玩,该怎么做好?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用玩具就不会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另想办法,另找东西来代替游戏中的玩具,如:两个顾客都想头上夹发夹,但是发夹只够给一个人,怎么办?于是理发师找来了漂亮的围兜夹代替,也顺利解决了矛盾。

3.人性地解决角色交往之间的矛盾。

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要求矛盾双方共同协商,以提出合适的解决

11

方案,这也是幼儿学习交往的重要一环。因而,教师要把解决矛盾的机会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如:在一次游戏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是不肯让娃娃家的妈妈领钱,原因是这位妈妈没有存款,可这位妈妈却因为孩子生病住院,确实急着要钱用,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这时,我就跟娃娃家的妈妈说:“你应该好好地跟人家商量,告诉他们你的孩子生病了,他们一定会让你领钱的。”这位妈妈就走过去说:“求求你们啦!我们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要是没钱,他就会死掉的。”银行工作人员想了想,说:“那好吧!你需要多少,我们先借给你,不过你要记得来还。”孩子们在这个协商过程中,体验到病人家属那种着急、痛苦的情绪,因而,就把钱借给了他。在这一矛盾解决过程中,孩子们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提高了交往的质量。

幼儿在角色交往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再现。在游戏交往中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同伴谦让、合作、协商,才能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形成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克服任性,处处为自己着想的陋习,才能协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提高处世和交往的能力。

(六)重视游戏评价,分享交往快乐

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教师可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给机会让他们去谈论,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潜能,实现幼儿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玩过一种角色游戏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他们做事的过程。这样既能训练孩子在他人面前大胆说话的胆量,也能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为孩子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同

12

时也能让幼儿满心欢喜地尽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孩子们在游戏中都有自己的玩法,在游戏后老师引导他们介绍己的探索经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也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极力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社会经验,为其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让人人都能成为活泼、大方、热情、自信的现代儿童。 角色游戏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今后的人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成人的感受,学习成人的语言。这最初的体验,将对孩子们的社会交往有一定作用,对孩子们承担未来社会的真正角色有着深刻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体验和学习,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健康的幼芽,为他们长达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重视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的最初体验和交往,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未来社会、人生的美好,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2003。

13

[2]杨风.学前儿童游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2:125。

[5]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自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2:56。

[6]徐艳国.人的自由本性与教育的基本追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09:62。

[7]胡劲松.学前教育制度与个体发展.开放时代,1999,01:145。

[8]马风岐.教育与受教育者的自由.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4:123。

[9]杜瑞军.规则的教育与人的自由.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09:31。

[10]刘晓红.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136。

[11]姚林芳.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3:26。

[12]杨榕贤. 浅析如何促进幼儿期的语言发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1:12。

14

[13]赵秀荣.发展幼儿社会化能力的认识与实践.今日科苑,2008,16:213。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