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
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四、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五、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1章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第1章第二节 学会观察 第1章第三节 练习测量
第二周:
第1章第四节 采集与制作标本 第1章第五节 学习探究
第三周:
第2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第2章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 第2章第三节一 蔬菜作物
第四周:
第2章第三节二 粮食作物 第2章第三节三 林木和果树 第2章第三节四 观赏植物
第五周:
第2章第三节五 食用藻类 第2章第四节 我国的珍稀植物 回顾与反思
第六周:第3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第3章第二节 田野动物调查 第3章第三节一 水产动物
第七周:第3章第三节二 家禽
第3章第三节三 家畜
第七周---第八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八周:第3章第三节四 农业益虫
第3章第三节五 农业害虫 第3章第三节六 寄生虫
第九周:第3章第四节 我国的珍稀动物
回顾与反思
第4章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十周:第4章第二节 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
第4章第三节 保护物种多样性 第5章第一节 一发现细胞 第5章第一节 二细胞的结构
第11周:第5章第一节 三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第5章第一节 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第5章第二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第12周:第5章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
第5章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体 回顾与反思
进行复习 六、教学评价:
课上表现、实验表现、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