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一、(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甄别 腥红 亲和力 声名雀起 B.迂腐 乔迁 泊来品 两全齐美 C.福祉 喝彩 挖墙角 甘之如饴 D.真缔 整饬 名信片 共商国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入夜,夜色溶溶,水面_______,我们或坐在树下促膝畅谈,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②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____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③为减少恐怖分子作案的机会,巴黎市政府决定用透明塑料袋代替金属垃圾箱和硬塑料垃圾箱,袋里的东西外面看得很清楚,看上去很不_____。
④由文化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艺术展极大地活跃了当地的文化生活,_____,有数十万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A.辽阔 揭示 雅观 其间 B.寥廓 提示 文雅 期间 C.辽阔 揭示 文雅 其间 D.寥廓 提示 雅观 期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对于这部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小说,他不赞一词,理由是一味追求点击率,内容低俗,情....感虚假。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
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
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羊年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 而君幸于赵王 .A.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大王亦幸赦臣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决负约不偿城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C. 为公子先引 .
相如引车避匿 .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D.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 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均之二策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D.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 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②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③舍相如广成传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⑦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⑧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⑩皆谦而礼交之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⑨/⑧⑩ B.①②⑨/⑧⑩/④⑥/③⑤⑦ C.①⑤⑨/⑦⑧⑩/③④⑥/② D.①④⑥/⑧⑩/②⑦/③⑤⑨
9、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C.何功之有哉 公子何以知之
D.为大梁夷门监者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韩厥告赵朔趣亡
B.拜送书于庭 朝堂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召有司案图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D.晋鄙嚄唶宿将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 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 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 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 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 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 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 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 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 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 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 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 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三、(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杜光庭
①②
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侯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时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
③
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④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入重门,门愈壮丽 延:继续前行 .B. 必位极人臣 极:达到顶点 .C.以佐真主,赞功业也 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 冀:希望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言毕,吁嘘而去 夜缒而出 ..B.吾欲于此世界求事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李郎以奇特之才 申之以孝悌之义 ..
D.半乃虬髯所传耳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D.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 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第Ⅱ卷(共99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四(共21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4分) (2)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5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2)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5)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滕王阁序》) 五、(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0~24题。
把信任留给你 吴永群
列车缓缓靠站停下。这是陇海线上的一个小站,站台上很乱,到处是卖食物的农民。我对他们篮子里的包子、白吉馍之类的食物不感兴趣,但那一袋袋金黄色的杏实在是让人馋涎欲滴。见很多旅客都在购买,我终于把手伸进了衣兜。
这次出差很不顺,在兰州被偷了,现在身上只剩下五十元钱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张五十元的钞票递给了车窗前一个卖杏的老头。老头接过我的钱,把一袋杏递过来,转身就跑去换零钱了。
我趴在车窗前焦急地等待着,担心老头不回来。怕什么偏偏来什么,就在我焦急等待的时候,列车开动了。
我的五十元钱就这么没了。这可是我最后的五十元钱啊,没了它,我得挨饿,下了火车还得步行三十里。我越想越气,冲着车窗就骂了起来:“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我憋着一肚子气,骂出去的话当然很不好听。
对面一位老大爷听不下去了,就笑着劝我说:“小伙子,别发火!生气对身体不好!我觉得刚才那老头不像是骗子,肯定是没来得及换到零钱车就开了„„”
我知道骂也没用,叹了口气闭上眼睛。饥饿中,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刚进入梦乡,突然被一阵喊叫声惊醒。
我睁眼一看,一个漂亮女孩走过来大声问:“哎!刚才谁买杏没有拿到该找的零钱„„” 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
女孩虽然年轻,但做事很稳重。她平静地问我:“那你说,买了多少钱的杏?卖杏的是男是女?你给了人家多少钱?该找你多少钱?”
我准确回答了女孩的提问。女孩听了我的回答后,就笑着把四十五元钱递到了我手里,并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女孩的座位在后面车厢,正好靠窗。刚才列车开动的时候,一个老头跑到窗口把这四十五元钱递给了女孩,请求她到前面车厢送给一个买杏的小伙子„„
对面的老大爷看着我,笑着说:“怎么样,小伙子?我就说嘛,那老头不像是骗子。社会上有骗子,但毕竟是少数„„”
望着手里的四十五元钱,我有些无地自容。
第二天上午,列车到达了终点站。下车出站的时候,又遇上了昨天那个送钱的漂亮女孩。女孩带着两个皮箱,我主动帮她提了一个。出站的时候,女孩告诉了我一个秘密──
原来,女孩昨天送钱时说的都是假话。这四十五元钱,其实是坐在我对面的老大爷给的。送钱这一幕,也是那位老大爷导演的。他从我的怒骂和抱怨中知道了我的处境,就借上厕所的机会,来到后面一节车厢,找到这位女孩,把我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然后掏出四十五元钱递给女孩,让她谎称这钱是那个卖杏老头托她送给我的„„
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选自《故事家》)
20.小说第二段插入“我”出差被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21.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⑪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2分)
⑫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2分) 22.小说中的“老大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3.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把信任留给你”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时下经常有人爬到名人塑像身上,骑在伟人雕像肩上,夹着英雄雕塑脖子,甚至做出猥 琐的动作,这些不雅行为常常引发路人的指责和网友的愤慨,当事人甚至被拘留处罚。但也 有人说,旅游本来就是放松心情,借景留影,好玩而已,不必上纲上线、大惊小怪。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文题, 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答案】A 解析:A、zhàn/zhēn,juã/juâ,dī/tí;B、jī/jī,gōng/hïng,hâ/huî; C、 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jìng/jìn,xiào/ jiào,zhuï/ zhuï
2【答案】D【解析】A、猩红 声名鹊起;B、舶来品 两全其美;C、挖墙脚 D、真谛 明信片 共商国是
3【答案】A【解析】 “辽阔”指广阔、宽广。“寥廓”指高原空旷。根据语境,应该选“辽阔”。 “揭示”意思是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而“提示”是指把对方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提出来,引起对方注意。“文雅”是指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雅观”指装束打扮、举动优雅美观。“期间”是指某个时期里面,不能单用;“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一般是单用。
4【答案】B【解析】A、望文生义,“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添加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D、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前面再加一个“让人”,显得赘余,不通。
5【答案】C【解析】A、否定失当,“遏制„„不频发”构成肯定意味,应将“不”删掉;B、搭配不当,“完善”和“弊端”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消除”;D、句式杂糅,“创历史新高”与“创„„纪录”杂糅,可将“的纪录”删去。 6【答案】:D
【解析】A幸:宠幸/侥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B负:辜负/凭借、依仗负/背、违背.C引:延请/引导/掉转D缘故/特意/缘故 7【答案】C
A之:代词,这/代词,代“我” B因:通过/趁机 C乃:表示判断“是” D以:介词,让/介词,因 8【答案】A
【解析】A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9、【答案】D
【解析】A被动句 B定语后置句 C宾语前置 D判断句/省略句 10【答案】D
【解析】A“详”通“佯” ,“趣”通“促”B “庭”通“廷”,“乡”通“向”C “案”通“按” ,“见”通“现”D“卒”通“猝”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文中第三段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文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14【答案】A【解析】延,邀请
15【答案】A【解析】A都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B①介词,在;②介词,比。C①介词,凭;②介词,用。D①副词,表判断,是;②才。
16【答案】D【解析】断句题解答时一般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一是疏通文意,把握大致层次。二是抓好句首、句尾标志词,准确判断。
17【答案】C【解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非虬髯客所言。 18【参考答案】
(1)说完后,(虬髯客)和妻子只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开,几步就不见了。 (2)李靖拥有了他的住宅,就成了豪富之家,能够用这些财产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了天下。 【参考译文】
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 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 随便谈谈,不要推辞。说完,叹息而去。
李靖策马而回。一到京城,就与张氏同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小板门,敲门,有人应声, 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请进里门,门更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 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东西。箱子中的 装扮的饰物非常多,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请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换好衣 服,有人传话道:“三郎来了!”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而来,也有龙虎之气, 相貌不凡。大家高兴地相见。客催促他的妻子出来拜见,也是天仙一般的人。于是引进中堂, 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歌舞女, 在面前排列演奏,乐声似从天降,不是人间的曲子。
吃完饭,又行酒令。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
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 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 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 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 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 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帝王的兴起,就会有 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 拿着我的赠送,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 千里之外有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洒酒恭贺我。于 是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 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就看不见了。
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天下。 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余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虬髯客得以成事。回来告诉张氏,穿着礼服一同拜贺,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是受命于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
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19.【答案】
(1)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5)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6)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五、(18分)
20.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分)为下文写“我”买杏被“骗”后出言不逊(破口大骂)做铺垫。(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 ⑪动作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刻画了“我”被“骗”钱财后情况有所转机时的兴奋激动心理。(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⑫语言描写。(或:侧面描写)(1分)从侧面表现了老大爷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小说的主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2.心地善良,富有智慧,乐于助人,对世人充满信任,为社会的进步传递正能量。(共4
分,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
23.①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出了老大爷通过自己的行为,使“我”增强了对世人的信任。②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信任,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风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信任”留下。③言简意丰,耐人回味。题目中的“你”既指小说中的“我”,也指小说的读者。④引发读者对“信任”这一话题的思考。(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写作(60分) 24.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内容20分 表 达 一等(20-17)分 二等(16-12)分 三等(11-7)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四等(6-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级 20 分 发展等特 征 20 级 分 说明:
⑪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⑫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