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工业制取二氧化碳都是化学变化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吹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
收集𝐶𝑂2并验满
D.
取用固体
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中,人们大量使用84消毒液来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𝑁𝑎𝐶𝑙𝑂)。下列关于次氯酸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次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次氯酸钠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6:71:32 D.次氯酸钠中含有的原子团是次氯酸根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8个硫原子−−𝑆8 B.氧化铁−−𝐹𝑒2𝑂3 C.铁离子−−𝐹𝑒2+
试卷第1页,总15页
D.氯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5. 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是( )
𝐶𝑙2
𝐴.实验与现象描述 ①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②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③探究分子运动实验时,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 𝐶.化学与安全 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 ②夜晚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 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𝐶𝑂中毒 𝐵.性质与用途 ①𝐶𝑂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②酒精能燃烧可做燃料 ③氖气通电发红光可用于填充测电笔 𝐷.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否 ①𝐶还原𝐶𝑢𝑂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后熄灭酒精灯 ②称量10𝑔氯化钠:先在右盘放砝码,后在左盘加药品 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D.𝐷
A.𝐴
B.𝐵 C.𝐶
6. 按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第二周期中𝑁为金属元素
C.第3号元素的原子容易转变成阴离子 D.𝑁𝑎+和𝐴𝑙3+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7. 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气后体积变大一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试卷第2页,总15页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一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一它们的电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在所有粒子中原子的体积最小
8.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𝐻2和𝐶𝐻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𝐶𝑂和𝐶𝑂2
9.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4:5 D.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之比为1:1
10. 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1. 反应2𝑁𝐻4𝐶𝑙𝑂4A.𝐻2
B.𝐻2𝑂
𝑁2↑+𝐶𝑙2↑+202↑+4𝑋中𝑋的化学式是( )
C.𝐻2𝑂2
D.𝐻𝐶𝑙
12.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试卷第3页,总15页
A.
测定空气中𝑂2的含量
B.
探究𝐶𝑂2能否溶于水
C.使自来水净化为纯净水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3.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而𝐶60则是由𝐶60分子构成 B.金刚石、石墨和𝐶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将石墨制成金刚石发生了物理变化 D.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14. 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试卷第4页,总15页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各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水是生命之源。
(1)用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时,应先进行________的操作。某些地方的饮用水中含有少量𝐶𝑎(𝐻𝐶𝑂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𝐶𝑎(𝐻𝐶𝑂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难溶性的水垢。请写出𝐶𝑎(𝐻𝐶𝑂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请仿照图3中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在图2中画出𝐴、𝐵管气体的微观示意图(水挥发忽略不计)。
(3)图4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的物质变化流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Ⅱ属于化合反应
试卷第5页,总15页
B.反应Ⅲ中,各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1 C.理论上每生成16𝑔 𝑂2,就能得到2𝑔 𝐻2
D.理论上每分解18𝑔 𝐻2𝑂,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𝑔 𝑆𝑂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
(2)小刘同学选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③⑤⑥⑧,那么他还需要使用如图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并补充仪器________(填名称)。在实验过程中,他调节图⑤中的旋钮________(填编号)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若用250𝑚𝐿的集气瓶收集4瓶氧气(密度1.429𝑔/𝐿),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𝑔高锰酸钾。
(3)小江同学想探究鸡蛋壳是否能与盐酸反应产生𝐶𝑂2,为此他准备了1𝑔碎鸡蛋壳、5𝑚𝐿盐酸、一小试管澄清石灰水以及如图仪器中的________(填编号)。
(4)小玉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编号 药品/气体 𝑚𝑔 石灰石 𝑤𝑔盐酸(过量) 甲 块状 乙 块状 58.7 丙 丁 粉末状 粉末状 46.8 丢失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28.3 𝐶𝑂2的体积/𝑚𝐿 (均为收集1分钟)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要研究盐酸的浓、稀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③除盐酸的浓稀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④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下列对丁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丁组产生气体的速度最快
B.反应结束后,丁组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
C.反应结束后,甲、乙、丙、丁四组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一样多 D.丁组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试卷第6页,总15页
E.因为丁组数据缺失,无法比较反应速率 ⑤如表是甲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秒 𝐶𝑂2的体积/𝑚𝐿
0∼30 8.1 30∼60 20.2 60∼90 11.9 90∼120 9.6 120∼150 7.6 150∼180 6.1 上述表格可知,从第60秒开始反应的速率减慢,其原因是 反应物浓度降低 。 工业上利用电石(𝐶𝑎𝐶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𝐶𝑎𝐶2+2𝐻2𝑂=𝐶𝑎(𝑂𝐻)2+𝐶2𝐻2↑ ②𝐶𝑎(𝑂𝐻)2+2𝑁𝐻4𝐶𝑙=𝐶𝑎𝐶𝑙2+𝐻2𝑂+2𝑁𝐻3↑
③𝐶𝑎𝐶𝑙2+𝐻2𝑂+𝐶𝑂2+2𝑁𝐻3=𝐶𝑎𝐶𝑂3↓+2𝑁𝐻4𝐶𝑙
(1)乙炔(𝐶2𝐻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该流程中第Ⅲ步反应后,要想得到碳酸钙固体可采用( )方法进行分离。该操作所必需的仪器有( )(填编号)。 A.烧杯
C.带铁夹的铁架台 E.玻璃棒 G.蒸发皿
(4)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存在该物质的原因________。
(5)6.4𝑡电石,理论上可制得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𝑡。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种固体碳氢化合物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待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后,容器中的固体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如图探究:
【查阅资料】①𝐶𝑂2+2𝑁𝑎𝑂𝐻=𝑁𝑎2𝐶𝑂3+𝐻2𝑂,碳酸钠可溶于水; ②浓硫酸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推断与猜想】
(1)小谭同学根据物质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虹对容器中气体的成分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猜想不合理的有________(填字母)。
试卷第7页,总15页
B.酒精灯 D.托盘天平 F.漏斗
H.带铁圈的铁架台
𝐴、𝐶和𝐶𝑂 𝐵、只有𝐶𝑂
𝐶、𝐶𝑂和𝑂2的混合气体 𝐷、只有𝐶𝑂2
𝐸、𝐶𝑂和𝐶𝑂2的混合气体 𝐹、𝐶𝑂2和𝑂2的混合气体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𝐸,根据两种气体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
(1)装置𝐴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𝐵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猜想𝐸成立,则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装置序号是________。
(3)为了更好的实验效果,在𝐵𝐶装置中间应该在添加一个装置________(填编号),它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探究2】小璇把𝐷中的氧化铜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𝐸装置验证其猜想𝐹。若猜想𝐹成立,则装置𝐷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思交流】基于猜想,有同学认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
𝑆𝑂2与𝐶𝑂2的性质类似。请结合𝐶𝑂2的性质实验,预测𝑆𝑂2的化学性质。
限选试剂:铁粉、木炭、蒸馏水、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澄清石灰水。
预测 𝑆𝑂2不是酸。 𝑆𝑂2能与________反应。 𝑆𝑂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 将𝑆𝑂2通入放置________的集气瓶中,观察。若________则预测成立 将𝑆𝑂2通入________中,观察。若________则预测成立 将𝑆𝑂2通入置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观察。若无色溶液变浑浊则预测成立。
试卷第8页,总1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𝐴、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𝐵、煤的综合利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𝐶、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等物质,是化学变化,葡萄酿酒过程中生锈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𝐷、工业上制取氧气,是根据空气中物质的沸点不同,从而把氧气分离出来,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常用加热仪器、夹持仪器、辅助仪器 固体药品的取用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液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试卷第9页,总15页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B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常见气体的用途 金属的化学性质 防范爆炸的措施 碳的化学性质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D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𝐴.根据同一周期的原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来分析; 𝐵.根据𝑁元素的汉字名称来分析;
𝐶.根据3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试卷第10页,总15页
𝐷.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𝐴.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在电子层数上是相等的,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错误;
𝐵.𝑁元素的汉字名称为“氮”,其偏旁是“气”,由此可见为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𝐶.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其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转化成阳离子,故错误;
𝐷.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分别易失去1个、3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离子;则𝑁𝑎+和𝐴𝑙3+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正确. 故选𝐷. 7. 【答案】 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元素的概念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C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C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𝐴、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𝐵、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𝐶、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 𝐷、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之比. 【解答】
试卷第11页,总15页
由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𝐴、由上图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故𝐴正确; 𝐵、该反应符合“一分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𝐵正确;
𝐶、由上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2:3,故𝐶错误;
𝐷、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不变,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之比为1:1,故𝐷正确。 10. 【答案】 B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𝐴、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故𝐴正确;
𝐵、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故𝐵错误;
𝐶、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故𝐶正确;
𝐷、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𝐷正确。 11.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𝑋的化学式。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𝑁𝐻4𝐶𝑙𝑂4
𝑁2↑+𝐶𝑙2↑+202↑+4𝑋,反应前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
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反应前后原
试卷第12页,总15页
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𝑋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𝑋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𝑋的化学式为𝐻2𝑂。 12. 【答案】 B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空气组成的测定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C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解析】
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考虑,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质量大;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据此答题。 【解答】
2𝐾𝐶𝑙𝑂3=2𝐾𝐶𝑙+302,
149 96
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答案】
𝐶𝑂+𝐻2𝑂𝐶𝑂2+𝐻2,14:9:22:1
试卷第13页,总15页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检查装置气密性,𝐶𝑎(𝐻𝐶𝑂3)2𝐶𝑎𝐶𝑂3↓+𝐻2𝑂+𝐶𝑂2↑
2𝐻2𝑂B
【考点】 电解水实验 蒸发与蒸馏操作
2𝐻2↑+𝑂2↑,氢元素和氧元素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锥形瓶,长颈漏斗
2𝐾𝑀𝑛𝑂4裂,14.1 ②③④⑦
𝐾2𝑀𝑛𝑂4+𝑀𝑛𝑂2+𝑂2↑,①,水槽,𝐵,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炸
2HCl+CaCO7=CaCl2+H2O+CO3↑②选择实验中变量只有盐酸浓度,因此甲与乙形成对比实验
【考点】
常见制取气体的选取方法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2𝐶2𝐻2+5022𝐻2𝑂+4𝐶𝑂2 氯化铵 A,E,F,H
𝐶𝑎𝐶𝑂3,𝐶𝑎𝐶2+2𝐻2𝑂=𝐶𝑎(𝑂𝐻)2+𝐶2𝐻2↑,𝐶𝑎(𝑂𝐻)2+𝐶𝑂2=𝐶𝑎𝐶𝑂3↓+𝐻2𝑂 10
试卷第14页,总15页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𝐶,检验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𝐴、𝐷、𝐸,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红色固体变黑色,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水,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的集气瓶,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试卷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