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一种电点火具仿真装置的研究与实现 谷文韬・,徐宏伟2,金 阳2,许家栋 GU Wen-tao ,XU Hong-wei2,JIN Yang2,XU Jia-dong 1.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 2.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710060 1.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2.Xi’an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Research Institute,Xi’an 710060,China E-mail:guwentao@126.corn _GU Wen-tao。XU Hong-wei,JIN Yang,et a1.Study on sim ̄afion principle of electric squib and simulation device nlak- ing.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45(33):197-201. Abstract:A simulation principle,which can simulate all of the fire character of an electrical squib which is stored in diferent conditions for a long time,is presented by the studying of an electric squib’S fire principle and distribution rule of fire variable in long storage.By the principle,a simulation device is built and used to the test process of many type electirc squib and fire power supply set.As a result.the simulation device is very useful and reliblae. Key words:electric squib;fire principle;fire character;simulation principle;simulation test 摘要:该文从电点火具的发火原理出发,分析了电点火具由于存贮中发火性能退化引起发火参数分布特性变化规律,提出了一 套可以模拟不同存贮条件下各类电点火具发火特性的仿真原理和工程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现实例,验证了仿真原理 及设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试验证明该仿真原理和设备可应用于各类电点火具的发火仿真试验。 关键词:电点火具;发火原理;发火特性;仿真原理;仿真试验 DOI:10.3778 ̄.issn.1002—8331.2009.33.063 文章编号:1002—8331(2009)33—0197—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J4;TJ71 电点火头是电火工品(简称EED)的基本组成部件。EED 是一种作用过程和性能测试均不可重复的一类产品。在以实际 的电点火具进行试验时,每一个点火具一旦发火,则该点火头 就意味着彻底报废,为了获得一类点火头的点火参数和点火特 性,设计与之相对应点火电源就必须对大量的电点火头进行点 火试验,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且,对于一些当量较大的电点火 头的点火试验还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Q=0.24FRt 将式(1)进行变换 Q/O.24R=/Zt=K (2) 若输入的电流,经过时间t刚好将引火药点燃,则式(2)中 就成为点火冲量。根据罗氏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引火药的点 火冲量应满足以下K一,d扭线 (图1)。 另一方面,根据有关文献[1—3】,当这类电点火头产品发生 性能退化或发生失效时,如何确定点火头性能或参数退化造成 的点火特性变化,或在发生失效后如何通过再现实验来模拟实 际失效过程,依此来判定失效模式、机理和原因,一直还缺乏有 效的方法,也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 为此,深入研究电点火头的发火机理和发火过程,提出一 种合理的仿真试验设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0 ln i{ tB 1电点火具的发火原理 —图1一般情况下K—j曲线 个电点火具为了使引火药达到被引燃的最低温度,则通 可以看到,随着点火电流强度的增大,点火冲量将减小,成 双曲线关系,即 KI=C (3) 电后的灼热桥丝所产生并传递给引火药的热量应累计到大于 活化引火药分子所需的最小热量。对于通电后的灼热桥丝所产 生的热量可以由式(1)表示: 式中,c为一常量,与点火具类型有关。其中垂直渐近线对应的 作者简介:谷文韬(1971一),男,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徐宏伟(1967一),男,研高工,研究方向:检测技术;金阳(1969一),工程师,研 究方向:检测技术;许家栋(1948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工程。 收稿13期:2008—06—24 修回日期:2008—09—16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电流Io为最大安全电流,水平渐近线对应的为最小点火冲量 , 因此当发火电流超过基点处的电流 时,点火冲量为一常值, 也就是电流越大,则发火时间越短。 但实际上,根据有关研究口.q表明,电点火具发火状态往往 与下面几个方面紧密相关: (1)引火药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 (2)电桥桥丝和粘结剂的材质与尺寸; (3)桥丝上沾有锡疙瘩、焊点大、桥丝留有“尾巴”等现象。 在实际的使用中,不同类型的电点火具在不同存贮条件和 拿 K。 ‰ ‰ 0 Io l ff IB l 存贮时间下,就可能出现下面几种发火Jl青况: 电能通过桥丝直接转化为引火药剂的吸收热,当热量在时 间上累计到一定程度,引火药剂发火,桥丝熔断或被炸断,如图 2(a)、图2(b)。 电能通过桥丝直接转化为引火药剂的吸收热,当热量迅速 累计,部分桥丝被熔断或蒸发,桥丝熔融态的潜热或瞬间断区 形成的电弧直接作用于引火药,使其获军导足够的点火冲能,引 火药剂发火,如图2(c)。 21 喜 9 3 O・6 1~l・4 ,/A 图2(a)不同情况下的发火 图2(b)不同情况下的发火 时间和桥丝熔断时间 时间和桥丝熔断时间 图2(c)不同情况下的发火 时问和桥丝熔断时问 电能通过桥丝直接转化为引火药剂的吸收热,当热量迅速 累计使引火药剂电离,造成桥丝周围出现部分电离层短路分流 现象,从而造成点火通路中阻值下降,发热功率减小,点火时间 加长,表现形式如图3; 电能通过桥丝直接转化为引火药剂的吸收热,当热量迅速 累计使引火药剂气化,造成桥丝周围出现部分气体层,从而造 成热传导性能变差,点火时间加长,表现形式如下图3; 由图3可以看到,在这种发火状态下,当发火电流超过基 点处的电流 时,点火冲量 变大。 2 电点火具的失效机理及点火特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根据有关文献【l一3,71,合格的电点火具,由于其化学药剂 主要成分为634延期药、600微烟药、601强耐水药等药剂,这 些药剂明显的特性为当在长期存贮的过程中由于受潮,药剂含 水量升高,将直接导致药剂点燃困难、燃速减慢、燃烧时间超 图3发火药气化或电离对点火性能的影响 长、燃烧反应不完全等性能退化,甚至发生失效。而这些性能的 退化直接与存贮时间、存贮环境关系密切。因此,若对点火头性 能或参数退化造成的点火特性变化进行仿真模拟,必须通过对 电点火具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给出点火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合理 的数学模型。根据文献【1】,电点火具发火性能参数在高温高湿 条件下正常存贮,随着存贮时间的变化,其发火特性的变化如 图4、图5所示。可以看到点火延迟时间随存贮时间呈二次曲 线关系变化,点火具阻值变化量呈正态分布,其标准差随存贮 时间呈线性增大。根据文献[3,7】,电点火具在长期存贮过程中 如出现桥丝锈蚀可出现点火具阻值异常增大或断桥现象。 铷 伽 姗 瑚 0 伽 ;善1 2 3 4 5 图4发火性能参数平均值随贮存时间的变化 1+电阻变化量标准差AR/x0.1 n l—--一点火延迟时间Tl/xl0 s I l十桥丝熔断时间T'2/ ̄.s l l— 发火电流,InA / .- 。 三 三一一 ; / .. . 1 2 3 g 5 图5发火性能退化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关系 3电点火具的发火仿真原理与方法 由此可见,电点火具模拟装置为了能够根据不同点火具在 不同存贮环境、存贮时间下的发火性能进行发火模拟,应能够 模拟不同点火具的桥丝及引线的阻值变化(点火具的电阻值包 括桥丝阻值和引线阻值)、并能够对桥丝熔断时间、发火时间、 电离层短路时间进行人工设定和模拟。 谷文韬,徐宏伟,金 阳,等:一种电点火具仿真装置的研究与实现 2009,45(33) 199 3.1点火具阻值参数的模拟与仿真 3.1.1点火具初始阻值参数的模拟与仿真 从目前各类电点火具来看,其产品阻值均值可以在0-3 Q~ 25 Q的范围内变化,再考虑到不同存储时间的阻值变化量标 准差的变化,因此在产品的阻值模拟匕,根据某类型电点火具i 此时,桥丝过程阻值变化量为: zkR=ctORo (10) (11) 的产品特性,人工设定阻值均值 ‘,再由微处理器根据存贮条 件生成标准差值 = + (4) 根据公式(1 1)就可以确定在发火过程中的,过程阻值变 化。其中,公式(9)~(11)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0,桥丝与周围介质的温升/(℃) 式中,k‘、 。根据电点火具i的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取值参数。 在发火模拟前先抓取发火时间作为种子点,在每次发火试 验时,由种子点生成两个独立的0 ̄1分布的伪随机数 :、 :, 利用公式 1=、/一2ln COS 2 (5) 2=、/一2ln“ sin 2 “: (6) 计算出的 :、 :符合N(0,1)标准正态分布,此时桥丝阻值 计算为: R + R (7) 或 R ‘+ : (8) 其中,公式(4)~(8)中的下标n代表第 次发火试验的数据。 在该次发火试验中,只需依据公式(7)或者(8)进行阻值的 计算和设定即可。在工程实现上,采用如图6的电阻网络来进 行产品电阻模拟。读者可根据此原理,改变电阻数量和开关数 量,采用不同的电阻分度值,实现更精细和更大范围点火头阻 值的模拟。 点火电源+抽头1抽头2点火电源一 图6点火头模拟单元原理示意 3.1.2发火过程电离层短路分流阻值参数的模拟与仿真 为了模拟由于电离层短路分流造成的点火通路在发火过 程中阻值下降的特性,在图6中,利用电子开关K0控制端控 制电压或控制电流控制K0的导通电阻或分流电流进行模拟。 具体导通阻值或分流电流的仿真原理,和初始阻值参数的模拟 类似进行即可。 3.1.3发火过程桥丝过程阻值参数的模拟与仿真 根据Rosenthol能量方程阎 1n +gO= 0(1+c ̄0) (9) c ,桥丝与界面处药剂的集总热容量/(J/g ̄C) ,桥丝界面处集总热损失系数/(J/s ̄C) ,,发火激励电流,A 风,桥丝初始电阻,Q ,桥丝电阻温度系数(1IT) 3.2点火具时间的模拟与仿真 根据图5,对点火具i的第n次发火试验的点火延迟时间 ‘. 可由公式 ta : =口 +6 +6‘x+c (1L 2一)J . 确定。其中,式中的二次多项式系数是与点火具i类型相关的 参数,可由点火具设计试验时给出。 对点火具i的第n次发火试验的桥丝熔断和发火时间t , 在图2(a)~(c)发火条件下,可直接由判决条件 (13) 确定。其中,式中参数0按公式(10)确定, 为点火具i的固有 参数。在图3发火条件下,应对公式(1O)中的阻值进行过程阻 值修正后确定温升0,再依据条件式(13)确定t 。 对点火具i的第n次发火试验的电离层短路时间f: 的确 定,由于电离层短路发生在点火脉冲作用于桥丝电阻之后的一 段时间,而该时间由于受点火电流的影响,可以从微秒级到几 十个毫秒;而之后发生的电离层短路持续时间也会由于发火药 的性质、疏密程度以及点火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有很大离散性, 目前没有查到可靠的试验依据,根据作者经验,对部分出现电 离层短路的电点火具类型的电离层短路时间的分布,假定为一 定时间范围内的均匀分布来处理;部分类型采用了正态分布来 处理,仿真效果良好。 由于电点火具几个时间参数通常可以从微秒级到几十甚 至上百毫秒因此电点火具时间参数必须通过高速响应的电子 开关来进行模拟。从工程实现上,必须利用微控制器,借助于高 速器件,配合高精度的定时计数器根据各个时间参数时序关 系,并对各时间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3.3点火具点火过程检测与记录 图6中,R0作为电流采样电阻,当点火电流脉冲加到图6 所示的电点火头模拟电路上后,R0将流经的电流转变为电压 信号,为了避免R0引入干扰电压,将R0流经的电流转变的电 压信号送入程控仪表增益放大器(如图7),有效地消除共模干 扰电压,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流/电压转换精度和信噪比。根据程 控仪表增益放大器的电压输出的测量和采集就可以获知点火 头点火脉冲的工作情况。 3.4点火具点火起始检测 由于电点火头桥丝熔断时间、电离层短路时间及相应的时 序关系均起始于可靠发火脉冲的作用时刻,因此发火脉冲作用 时刻的检测在时间精确控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提高 200 2009,45(33)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 174P—FD—US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电阻网络,K0和K6采用 TOWARD公司的固态电子开关TPDS05。K0~K6均采用 靠发火脉冲作用时刻的检测的响应速率,建议采用高摆率的电 压比较器,通过对电流,电压装换输出信号(图7中的 )与标 准电压值的比较,若 大于等于参考电压 ,则认为可靠发 火电流已经施加,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启动时序逻辑及时 间控制器件,控制图6中的电子开关KO和K6的闭合与断开 以及导通电阻、导通电流,进行点火过程模拟。根据不同的电点 火具i具有不同的如图1、图3的K一州由线,确定安全点火电 流,并折算为参考电压V ,在仿真装置进行施加和比较。 MDC3 105高速驱动器进行驱动。电流采样电阻R0所得到的电 压值通过仪表放大器PGA205AP根据信号确定放大倍数进行 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一方面送入数据采集通道进行电压采集和 电流转换,另一方面,将其与电压模拟输出通道输出的参考电 压(与所设定的安全电流相适应)通过电压比较器LM119进行 比较,将比较输出(高低电平状态)启动高精度定时装置,控制 K0和K6开关时序和开关时间,实现通道点火过程模拟。其中 主控计算机采用Diamond公司的PC104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 机进行构建,数据采集通道和电压模拟输出通道分别采用Di— amond公司的DMM一32一AT数据采集卡和RMM1612电压模拟 量输出卡,对于电阻网络中KI-K5的控制、PGA205AP的增益 控制、K0和K6开关时序和开关时间设定全部采用Xilinx公司 型号为XC95216的CPLD在线编程实现控制和设定,同时 XC95216也是整个装置中高精度定时装置的核心部件。整个装 置可同时提供12路电点火具的点火试验,每一路的仿真硬件 构成如图8所示。 4.2软件实现 图7电点火头点火电流处理 在软件设计上,整个装置采用了主流的c++开发环境,采 用图9所示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人机界面友好,参数界面(如图 10)设置清晰方便,在实际试验过程可以实时检测点火过程,具 4仿真装置的软硬件实现实例 4.1硬件实现实例 根据前述原理,作者选用了电阻R0=RI=0.5 Q,R2=1 Q, R3=2 Q,R4=2 Q,R5=5 n,再配合—个l6位的精密数字电阻 板,其电阻分辨率为10 mn,K1 5采用ORMON的G6B一 有良好的操作性。具体软件的开发可以参考文献『9—16]进行。 5仿真结果与试验对比 在以上的软硬件配置条件下,作者与相关人员取某批次点 点火电源+抽头1 抽头2 点火电源 图8 电点火具仿真装置组成原理图 谷文韬,徐宏伟,金 阳,等:一种电点火具仿真装置的研究与实现 2009,45(33) 201 龇1.豢。●1.1.。尊●。●■ ’. 虽 _ 图9主运行界面 侨照靛艘墩{瘫啪 0・ 安盒瑰梳 童……~一面 姘煞熔鞘时[a-Ilm ̄I:翳 0・ 爆站1琏谶时问如sI …………— 蜒路持臻耐问扣q{1l 0.s 桥熊波葭魄觳|ohmI { 0t5 曼二二. ~~ 遭一lj 图l0参数设置界面 火头300发,根据GJB344—87对桥路电阻进行常规测试,测试 结果如表1,同时利用仿真与测试装置进行了桥丝阻值300次 仿真,仿真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阻值仿真结果与实际点火头 结果相近。 表1 300发点火头桥丝电阻实测数据节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l1 12・・・300 5.164 1 5.16 5-20 5.13 5.18 5.15 5.17 5.15 5.16 5 l8 5.19 5.15 5.15…5.14 同时,又在300发点火头中抽取了120发分为A/B/C/D 四个组,其中A组直接进行点火试验,B/C/D三组分别进行5、 10、15年加速长贮处理后,进行阻值测量和点火试验,记录桥 丝熔断时间并进行点火过程监测记录试验结果。 在仿真与测试装置中,进行参数设置,每个存储时间段产 生100组模拟数据进行模拟发火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桥丝电阻阻值测量和仿真阻值测试结果如表3、表4。可以 看出,结果基本吻合。 表3点火头桥丝电阻分组实测值 表4点火头桥丝电阻仿真模拟值 一般正常的发火试验仿真发火试验型态和实际发火试验 的型态基本一致。在c组的点火试验中监测到一次电离层短 路现象发生,监测结果如图1 1。电离层短路仿真实验在不同存 储时间条件下均有出现,仿真实验结果如图12。两个电离层短 路发火过程的型态也基本类似,从点火到桥丝熔断时间均长于 没有电离层短路的桥丝熔断时间。由此可见,在不同发火状态 下,仿真装置均对点火头发火过程有较好的仿真效果。 图l1 发牛电离层短路发火过程桥路电阻上电 压一时问曲线 图l2仿真电离层短路发火过程桥路电阻上电 压一时问曲线 从试验费用上来看的,一般弹用点火头每只几十元到上百 元,若对一个火箭弹发射器电源进行大批次性能试验,最少花 费几万元的直接费用。而用该仿真与测试装置可以进行更大批 次的发火试验,却只需要为该装置提供可靠的市电电源供应即 可,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 6结论 根据以上实际点火头试验练夥阳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到: (1)根据文中所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制作的仿真与测试装 置,可以有效地模拟某型多管火箭炮电点火具的发火特性。 (2)该装置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多管火箭炮发火试验费 用,具有高效、可靠、无危险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效果看,火箭弹发射器电源在经过该装 置的大批次仿真点火试验的考核后,在实际的点火系统中,不 再出现文中引言中所述的故障现象。因此:该装置可以作为火 箭弹发射器电源的发火仿真与测试装置,可用于发射器电源的 批产测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楠.桥丝式电点火头贮存失效敏感参量的研究【JJ.含能材料, 2004(A02):370—372. [2】蒋敏荣.火工品失效的量化分析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0. 【3]周彬,秦志春,徐振相,等.电点火头加速寿命试验药剂及桥丝变化 分析 爆破器材,2000,29(6):18—19. [4】郝建春,俞金良.工业电雷管K一,感度曲线解析[J1.含能材料,2004 (3):181—183. . [5】崔勇,冯建森.浅析影响雷管电点火元件发火性能的原因[J1_火工 品,2001(3):46—49. (下转205页) 张凌杰,张国辉: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表2实例2的统计优化结果 算法计算时间/s平均值/(¥・h。)最大值,(¥・h )最小值,(¥・h ) 2009.45(33) 205 4结束语 ∞ 嬲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约束优化混合算法HPSO,并给 出了适合HPSO的约束处理机制。基于该约束处理机制的 加 * 0u HPSO算法可以有效处理等式与不等式、线性及非线性约束。 此外,通过与直接搜索法的混合,算法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 力。通过对经济负荷分配问题的实例的求解,并将该算法与无 局部搜索的PSO算法、基于传统约束处理策略的PSO算法、模 拟退火及进化规划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 性。结合提出的约束处理与局部搜索,HI'SO算法可作为通用 的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应用于其他可抽象为非线性规划模型 的工程优化问题如切削参数优化、布局优化问题等。 参考文献: 【I】Liang Z X,Clover D.A zoom feature for a dynamic programming solution to economic dispatch including transmission losses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2,7(2):544—550. [2】Fang A,AI—Baiyat S,Cheng T C.Economic load dispatch multi—ob— Number of generation jective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tech— nique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5,1o(2):731-738. 图3不同负荷分配算法的收敛曲线 [3]何大阔,王福利,毛志忠.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 配 控制与决策,2007,22(2):230—232. f4]王坤,王蔚,张智晟,等.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的改进粒子群算法fJ1.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24(1):79—84. [5]毛亚林,张国忠,朱斌,等.基于混沌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模型的电力 系统经济负荷分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3):65—7O. [6]王翠茹,杜鹃,张鑫林.基于SGOA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fJ1.计 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0):58—61. [7]Kennedy J,Eberhart R.Particle swarm optiizatmion[C]//Proe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Perth,Aus— tralia,1995:1942—1948. 宾墨虽§蠡景虽莩莩量晷量量量娶萤 Number of generation [8]Nidul S,Chakrabarti R,Chattopadhyay P K.Evolutionary program— ming techniques for economic load dispatch岍.IEEE Trans on Evo— lutionary Computation,2003,7(1):83—94. 图4 HPSO局部搜索的性能改进 比较,直接搜索对HPSO的搜索性能有更为明显的改进,而缺 乏局部搜索的PSO则在搜索后期出现明显的收敛停滞现象。 以上分析表明,结合约束处理策略与局部搜索的HPSO算法尤 其适用于求解大规模ELD问题。 [9】周驰,高海兵,高亮,等.粒子群优化算法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 (12):7-11. [10]Chen C L,Chen N.Direct search method for solving economic dispatch problem considering transmission capacity constraints【JJ.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2001,1 6(4):764—769. (上接201页) [6】杜志明,冯长根.黑火药和单基发射药的电热丝点火实验研究叨.火 炸药学报,2000(2):8-10. [7】潘文庚,王晓呜,陶敏,等.长贮弹药失效机理分析研究【J1.弹箭与制 导学报,2007,27(1):122—125. 信息,2007,23(32). 【12】余芳,王文志.用CPLD实现的PC104总线标准多通道同步数据采 集板卡『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1). 【13】Diamond Systems Corporation.DMM一32X—AT user manual revision 1.0o[z].2005. [14】Diamond Systems Corporation.RUBY—MM一1612 user manual revi— sion 2.00[Z].2006. [15]Wang Ling—feng.Real—time software design for safety and mis— sioncritical systems with high dependability[C]//IEEE AUTOTEST— CON,2006. [8】廖晓纬,宇文家宝,曹长城.电雷管感度分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5,19(3). 【9]刁修民,刘亚斌,于守谦,等.Windows环境下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29(10):176—178. [10】房纪涛,杨慕升,张宇.基于PC104总线的数据采集仪及数据分析 系统[J】.测控技术,2006(1O). 【1 1】谭营,许化龙,吴琳.基于PC104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馓计算机 [16】刁修民,刘亚斌,于守谦,等.在Visual c++环境下实现高速数据采 集的几个问题等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