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赤壁赋》教学过程

《赤壁赋》教学过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赤壁赋》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导入。

二、作者:

三、解题:

四、背景: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百官的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五、正音:

壬戌(rén xū)之秋 举酒属(zhǔ)客 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 无尽藏(zàng)也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六、整体感知:

1: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第一段: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

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感受鉴赏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为何悲?

天地阔远 而自身渺小

长江无穷 而人生短暂

情怀阐发

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A.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D.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E.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主问 古人事迹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安在哉? 悲的缘由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水 月 人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2.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启示: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穷则独善其身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则兼济天下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第五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差,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

合作探究: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A、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B、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八、归纳总结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结构 情

一层:夜游之乐

①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乐)

二层:乐极悲来

②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转悲)

③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层:因悲生悟

④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⑤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