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进展
摘要:人工气道建立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可保证气道通畅性,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气道原有解剖结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气道防御功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多项研究指出,加强人工气道管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使人工气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本文就对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危重症;人工气道;护理 引言
危重症患者为紧急、濒危病症,需尽早进行有效诊治,避免造成重度伤害或者死亡后果。人工气道建立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是,因操作、护理不当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临床对于人工气道评估、固定以及吸引等管理技术研究愈加深入,现综述如下。
一、气道评估
实现有效气道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合理进行气道评估,动态、科学评估患者气道实际情况,可为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提供良好支持。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气道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1、通畅情况
及时评估气道的通畅性,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调整、处理,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后果。
[1]
2、固定是否妥当
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伴随其体位变化,导管可能会出现移位、脱出等情况,因此,需重视固定,及时评估气道是否妥善固定,保证气道固定安全,并及时进行调整。
1. 气囊压力
及时评估气囊压力是否适当,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以免气囊压力不当可能会造成漏气或气道粘膜的损伤,因此,需定期监测气囊压力,避免发生漏气或气道粘膜损伤现象2]。
4、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不足或者过度等均有可能影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故需及时对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估调整。
5、痰液性质
痰液量、颜色以及性状等均可反映患者病情状况,所以,需及时评估痰液的量、色及性状,加强痰液观察,便于更好掌握病情状况。
6、耐受程度
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性,为确保人工气道应用安全性,需每日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及时给予镇静、镇痛处理以及约束保护措施等。
二、气道固定
目前,人工气道固定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其中,气管插管固定可用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胶布固定、牙垫改进以及固定器固定等,在固定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但需实现安全、舒适以及美观和实施护理操作方便等目的3]。气管切开套管固定需严格选择固定带,并掌握固定带松紧度,避免勒压、摩擦,防止发生皮肤发红、破溃等情况。
[
[
三、气道吸引
气道吸引属于人工气道管理中重要、复杂护理操作,潜在危险性较高,但是,有效吸引能够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气道分泌物吸引实践指南指出,吸引需遵循按需原则,在具备以下指征时进行吸痰:闻及呼吸道痰鸣音、气道大水泡音;吸气峰压增加或潮气量降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出现明显降低;频繁呛咳,因此,在实际气道吸引期间需正确把握指征、时机4]。另外,吸痰方式、负压选择等也可影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但是,目前临床对于吸痰方式、负压选择暂无统一标准,未来还需进行大样本、高质量对照研究,给出统一规范、标准,以期提高应用效果5]。
四、气囊管理
气囊其作用在于避免漏气、误吸,对人工气道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采取科学气囊管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作用明显,若气囊压力过大,易造成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坏死,若气道压力过小,则极易发生误吸情况,因此,需维持、调整气囊压力处于合适范围,确保有效治疗。
五、气道湿化
在建立人工气道以后,患者本身鼻咽部加温、加湿等功能会随之消失,导致气道内热量、水分丢失,而气道黏膜-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需要保持充分加温、加湿,因此,气道湿化至关重要6]。目前,关于气道湿化最佳温度、湿度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指出,采取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方式效果相对理想,对预防、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炎发生作用明显。
六、气管切开伤口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分泌物、护理不规范等是引起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切口感染又可诱发呼吸道感染,由此可见,科学合理气管切开伤口护理至关重要。报道强调,气管切开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加强切口观察,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医生,并进行拭子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处理7]。
[
[
[
[
七、口腔护理
人工气道建立在为临床救治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口咽部定植菌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几率增加,诸多研究证实,给予人工气道建立患者口腔护理,可降低医院肺炎发生率。在进行口腔护理期间,需先对患者口腔状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取安全性、可能性均比较高的干预措施,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避免因口腔卫生不佳诱发感染。
结束语
近年来,各种危重患者越来越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数量随之增加,临床对气道管理重视度愈加提升。当前,针对气道管理,已经颁布相应指南、多个政策文件,对人工气道护理起到良好指导作用,但是,临床实践证实,理论和实践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未来临床仍需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人工气道应用效果和价值得到良好发挥,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佳支持、保障,进而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结局。
参考文献
[1]黄雪月,郑楚真,吴江英.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06):75-77.
[2]郑文娟,斯小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优化预氧合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04):328-332.
[3]李静,李玲玲,高菲.安全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20,40(02):162-163.
[4]周贺.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老年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3):196.
[5]黄丽君,范小红,程梦梦.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3):1703-1704.
[6]周娜.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04):178+189.
[7]李晶,王旭东,张丹,等.重点环节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2242-2244+22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