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
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3.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细胞的作用
4.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5. 如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6. 科学家研究外源PLCEⅠ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的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导入PLCEⅠ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裸小鼠缺乏细胞免疫能力,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 B.实验表明PLCEⅠ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的功能
C.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Ⅰ基因的结肠癌细胞 D.实验组的裸小鼠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影响
7.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A. 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B. 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 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 Z< X D. 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8. 下图1表示幼苗在水平放置时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则图3中能表示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9.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处理方式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测定指标 弯曲角度α(度) 0 37 0.001 0.01 0.1 40 17 31 13 22 11 3 16 8 生长速率(mm/天) 15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10.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11.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顶芽 甲 摘除 乙 保留 丙 保留 细胞分裂素 (浸泡浓度) 0 ppm 2 ppm 0 ppm
A.细胞分裂素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12.植物的根冠能合成某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13.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对根的处理方式 黑暗 单侧光照射 黑暗(一侧贴空白琼脂块) 黑暗(一侧贴含108 mol·L1 --生长状况 竖直生长 背光弯曲生长 竖直生长 4 生长素的琼脂块)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1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生长素的琼脂块) ? A.第2组与第4组实验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空白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的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仅起抑制作用
14.为探究小麦根、芽对NAA敏感性的差异,某研究小组以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NAA浓度为0.1ppm时,对根、芽的生长均起到抑制作用 B.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芽对NAA的敏感性大于根 C.上述实验结果说明IAA对植物的根、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每组可处理50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不同组别根、芽的平均长度
15.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16.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小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接种 组别 (灭活的痢疾杆菌) 甲 乙 丙 丁 戊 正常的小鼠 正常的小鼠 幼年摘除胸腺的小鼠 幼年摘除胸腺的小鼠 摘除胸腺后注入T细胞的小鼠 (灭活的痢疾杆菌) 未接种 接种 未接种 接种 接种 + +++++ + + ++++ 第二次接种 抗体合成程度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小鼠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小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_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目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小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_______免疫来彻底消灭它。
(4)为检验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小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记忆细胞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 (3)体液 细胞 (4)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17.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
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
(填序号);
(填“是”或“不
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将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 【答案】(7分)
(1)① 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2)不是 (3)IAA氧化(降解)酶 有利
18.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
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对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
有机物。
。 、 ; 插条插在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 导致B叶 。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 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 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 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的符号)。
a. 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 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 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 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 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答案] (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填选项前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 B叶生长越慢 (6)a、e、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