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的极化现象中,极化时间不超过10-11?10-13S;;极化几乎是完全弹性的,外电场消失后,会立即复原;极化发生在离子式结构的固体介质中,能在各种电工频率下发生,几乎不消耗能量,这种极化称为( )式极化。 A.离子 B.偶极子 C.夹层 D.电子
【2】三相四线制的中线不准安装开关和熔断器是因为( )。 A.中线上无电流,熔体烧不断 B.中线开关接通或断开对电路无影响 C.中线开关断开或溶体溶断后,三相不对称负载承受三相不对称电压作用,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会烧毁负载 D.安装中线开关和熔断器会降低中线的机械强度,增大投资
【3】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所发生的极化现象中,极化时间极短,为10-13S,10-15S;极化完全是弹性的,外电场消失后,会立刻复原;能在各种电工频率及各种电介质中发生,不消耗能量的极化,称为( )式极化。 A.离子 B.偶极子 C.夹层 D.电子
【4】绝缘电阻表输出的电压是( )电压。 A.直流 B.正弦交流 C.脉动的直流 D.非正弦交流
【5】欧姆定律阐述的是( )。 A.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及导体电阻率的关系 B.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 C.电流与电压的反比关系 D.电阻、电流和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 【6】周期性交流量的波形因数等于( )。 A.有效值/平均值 B.最大值/有效值 C.瞬时值/有效值 D.最大值/平均值
【7】额定功率为10W的三个电阻,R1=10Ω,R2=40Ω,R3=250Ω,串联接于电路中,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A.200mA B.0.50A C.1A D.180mA
【8】交流耐压试验会对某些设备绝缘形成破坏性的积累效应,而在下列各类设备中,( )却几乎没有积累效应。 A.变压器和互感器 B.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缆 C.纯瓷的套管和绝缘子 D.发电机和调相机
【9】已知:e=100sin(ωt-60°)V,t=0时,e等于( )V。 A.100
B.-86.6 C.86.6 D.-50
【10】两个大小不等的金属球,球面带有等值同性电荷时,则两球之电动势( )。 A.相等 B.不相等 C.可能相等 D.均为零
【11】采用伏安法测量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定子绕组直流电阻时,施加电流不得大于( )额定电流。 A.50% B.25% C.20% D.10%
【12】某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匝数之比等于25。二次侧额定电压是400V,则一次侧额定电压是( )。 A.10000V B.20000V C.6000V D.3300V
【13】一个10V的直流电压表表头内阻10kΩ,若要将其改成250V的电压表,所需串联的电阻应为( )。 A.250kΩ B.240kΩ C.250Ω D.240Ω
【14】已知:i=100sin(ωt+30?)A,t=0时,i等于( )A。 A.-100 B.86.6 C.-50 D.50
【15】紫外成像技术主要检测电气设备是否存在( )故障。 A.绝缘裂化 B.内部局部放电 C.外表面放电 D.油质劣化
【16】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气试验项目( )的测试结果与其运行中发生二次侧电压突变为零的异常现象无关。 A.测量主电容C1的tanδ和C B.测量分压电容C2及中间变压器的tanδ、C和电阻 C.电压比试验 D.检查引出线的极性
【17】几个正弦量用相量进行计算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各相量应是( )。 A.同频率,同转向 B.已知初相角,且同频率 C.已知初相角、有效值或最大值,并且同频率 D.旋转相量,初相角相同
【18】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f0等于( )。 A.1/(2π√L B. C.2π√LC D.1/√LC E.√(L/
F.
【19】正常运行情况下,对10kV电压供电的负荷,允许电压偏移范围是( )。 A.+7.5%?-10% B.+5%?-10% C.±7% D.±5%
【20】距接地设备水平距离0.8m,与沿设备金属外壳(或构架)垂直于地面高度为( )m处的两点间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 A.1.2 B.1.6 C.1.8 D.2.0
二、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1 分):
【1】二极管导电的主要特点是双向导电。( )
【2】用交流电源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时,在辅助电流接地极附近行走的人可能会发生触电危险。( ) 【3】电阻值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 ) 【4】电阻50Ω=5×10^7μΩ=5×10^-5MΩ。( )
【5】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自然界的能量既可创造,也可消灭,还可转换。( ) 【6】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健全相对地电压绝不会超过相电压。( )
【7】变压器吊芯检查时,测量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芯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及判断能否进行吊芯检查。( ) 【8】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方向均恒定不变时,线圈自感电动势等于零。( )
【9】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指明的是:电路中,沿任一回路循一个方向,在任一时刻其各段的电压代数和恒等于零。( )
【10】橡塑绝缘类电力电缆,不包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
三、问答题(共 6 题,每题 5 分): 【1】阀式避雷器的作用和原理是什么? 【2】焦耳-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GIS成套设备主要由哪些电气一次元件构成?
【4】影响绝缘电阻测量的因素有哪些,各产生什么影响?
【5】在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为什么要采用倍频(nƒN)试验电源? 【6】什么叫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什么叫全电路欧姆定律?
四、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
【1】试述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及超低频交流耐压试验各有什么优缺点? 【2】高压电流互感器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末屏的介质损耗因数有何影响?
一、选择题
【1】A 【2】C 【3】D 【4】C 【5】D 【6】A 【7】A 【8】C 【9】B 【10】B 【11】C 【12】A 【13】B 【14】D 【15】C 【16】D 【17】C 【18】A 【19】C 【20】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问答题
【1】阀式避雷器是用来保护发、变电设备的主要元件。在有较高幅值的雷电波侵入被保护装置时,避雷器中的间隙首先放电,限制了电气设备上的过电压幅值。在泄放雷电流的过程中,由于碳化硅阀片的非线性电阻值大大减小,又使避雷器上的残压限制在设备绝缘水平下。雷电波过后,放电间隙恢复,碳化硅阀片非线性电阻值又大大增加,自动地将工频电流切断,保护了电气设备。
【2】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I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t成正比,其计算公式为Q=I²Rt。式中电阻R的单位为欧姆(Ω),电流I的单位为安培(A),时间t的单位为秒(s),热量Q的单位为焦耳(J)。如果热量Q以卡(cal)为单位,则计算公式为Q=0.24I²Rt。
【3】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母线(包括主母线和分支母线)和终端构成。
【4】影响测量的因素有:
(1)温度。温度升高,绝缘介质中的极化加剧,电导增加,绝缘电阻降低。
(2)湿度。湿度增大,绝缘表面易吸附潮气形成水膜,表面泄漏电流增大,影响测量准确性。
(3)放电时间。每次测量绝缘电阻后应充分放电,放电时间应大于充电时间,以免被试品中的残余电荷流经绝缘电阻表中流比计的电流线圈,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的电压值一般都大大超过变压器的Un,将大于Un的50Hz电压加在变压器上时,变压器铁心处于严重过饱和状态,励磁电流非常大,不但被试变压器承受不了,也不可能准备非常大容量的试验电源来进行现场试验。我们知道,变压器的感应电动势E=4.44WƒBS,当ƒ=50nHz时,E上升到nE,B仍不变。因此,采用n倍频试验电源时,可将试验电压上升到n倍,而流过变压器的试验电流仍较小,试验电源容量不大就可以满足要求。故局部放电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要采用倍频试验电源。
【6】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是用来说明电路中任一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电压、电流和阻抗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用关系式U=IR或Ů=İZ表示。
全电路欧姆定律是用来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压(电动势)、电流、阻抗之间基本关系的定律。
四、论述题
【1】耐压试验项目包括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0.1Hz超低频交流耐压试验,三者各有优缺点。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历史最久,在复合绝缘各介质上的电压分布以及电机端部表面的电压分布与运行情况下相同。但工频交流耐压试验设备笨重,这促使在20世纪50年代就广泛使用了直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易于检出端部缺陷和间隙性缺陷,试验时还可测量泄漏电流,按泄漏电流的变化,可判断绝缘的整体性能(例如受潮、局部缺陷等),但直流耐压试验时,在介质内部的电位分布与频时不同,这使得直流耐压试验不能取代工频交流耐压试验。超低频(0.1Hz)交流耐压试验从1962年起就已实际使用,其主要优点是电压分布接近于工频,而试验设备体积又与直流耐压试验时相仿,可兼顾两者。
【2】高压电流互感器末屏引出的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二次接线板(环氧酚醛层压玻璃布板)上引出,另一种是利用一个绝缘小瓷套管,从油箱底座上引出。
现场测试表明,电流互感器的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其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由二次接线的环氧玻璃布板上直接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一般都较大,最大可达8%左右,即使合格的也在1%~1.5%之间;由绝缘小瓷套管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一般都较小,在1%以下,最小的在0.4%左右。对于由二次接线板上直接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不合格的电流互感器,可采取更换二次接线板的方法。但是,有的更换了二次接线板后,末屏介质损耗合格,在1%~1.5%之间,而有的更换了二次接线板后,介质损耗因数反而増大。对于这种情况,应将其末屏改为由绝缘小瓷套管引出至箱壳,这样更换后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可达1%以下。两种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是与末屏引出的绝缘结构材料有关。电流互感器的末屏对二次绕组及地之间,可以看成一个等效电容,它由油纸、变压器油和环氧玻璃布板或小瓷套管并联组成。末屏介质损耗因数的大小与上述并联绝缘介质的性
能如其tanδ和电容量C有很大关系。
若将环氧玻璃布板和瓷套管的tanδ和C进行对比,环氧玻璃布板结构方式在20℃、50Hz下的tanδ和C较瓷套管方式在20℃、50Hz下的tanδ和C大。根据电介质理论,绝缘介质的tanδ大、C大,必然使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大。此外,环氧玻璃布板是由电工用无碱玻璃布浸以环氧酚醛树脂经热压而成,其压层间难免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和杂质,有的甚至出现夹层和裂纹,这种有缺陷的环氧玻璃布板不但会影响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导致其增大,而且会影响到末屏对二次及地的绝缘电阻的降低,有的甚至降到1000MQ以下而不合格。
采用绝缘小瓷套管的末屏引出方式,不但能保证电流互感器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在合格的范围内,而且能够提高末屏对地的绝缘水平。一般说来,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可达5000MΩ以上,末屏对地的1min工频耐压可由2kV提高到5kV。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