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研究

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宏观经济 ■■■rCONTE—MPORARYECONOMICS 国际 研究 。姚阳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 内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 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 生产汽车,就有三个层级数万家来自七个东亚国家为其专门生 产或加工零配件,丰田公司只需要拥有核心技术,生产核心部 件,完成组装工作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贸 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 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 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 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应对策略,从 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目的。 易方式,也是参加国际分工的一种方式。从内涵上看,国际产品 内分工与对外加工贸易的定义基本一致。因此,加工贸易是参 与产品内分工的主要方式,而在产品内分工中目前来看我国又 最主要的是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 2、加工贸易能够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实现结构升级 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以在不同水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加工贸易 结构升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间的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也获得了 平、层次或环节上实现:产品升级,即加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逐 渐从简单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到复杂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 序和零部件;价值链升级,即加工企业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 增值活动向高附加值方向转移,逐步掌握产品设计、营销、品牌 飞速的发展。产品内分工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某些中间产品不 用作最终消费,此类货物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 等战略性环节,并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生产网络;企业能力升级, 即加工企业更多地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按照国际标 准生产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产业升级, 即加工企业敢于嵌入跨国公司高薪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 节,通过建立与延伸国内生产网络发挥产业关联与外溢效应, 促进整个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效果不断改善;区域升 级,即加工贸易逐步向内地转移并逐步实现加工贸易区域间合 理分工和多元化,使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融人全球生产网 络。因此,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质就是使我国企业从加 工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低端环节嵌入产业的全球价值链, 并不断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苴 茁 Z与 1 l, , 进一步生产;二是生产一种最终产品需要特定比例的中间产品 相互配合。基于此,对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行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一、产品内分工的含义 产品内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展开结构,是 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 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 定环节进行生产的形象。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 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 或体系,因而有越来越多国家参与特定产品生产 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同时, 产品内分工方式的组织生产,特定产品生产过程 国 酉瓢【 * : I 最重要组件、发动机、汽车组装I 钢材、塑料、铝、 橡胶等 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多次流通, 构成过去几十年贸易增长速度显著高于GDP增 长的重要原因。 二、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的关系 1、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 要形式 / / 工程性服务、模 具和机器:大型 框架体、机器人 次级组装 座位、仪表 盘等 \ 汽车部件 刹车、离合器、 轮胎、电池等 l l/l 加工贸易本质从流程来看,基本上是“进 口一加工/装配一出口”模式;从目的上看,进口 是为了出口,而且出口制成品;从市场来看,两头 在外,委托方负责/控制出口市场,而我国境内 I/工程服务和模具 车体局部、小模具 I I 单个部件 杀l 车柄、螺丝 企业只参与和承担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某个 工序/工艺的工作;从生产角度来讲,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企业间分工日益 深化和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链条越 来越长,单个企业只需也只能参与整个生产链条 中的某个环节某种产品的生产。图1为丰田公司 工程性服务和模具 金属模压、热处理 图1丰田公司汽车生产中的全球分工 98 《当, ̄)2oo8年第5期(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宏观经济 C NO T I E PVI O  RARYEC N IO OMIcs、IfCS'■■■■■■■■_■_ 三、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结构升级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在我 国目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工贸易产品逐 渐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 型产品转变;加工企业仍处在价值链低端的生产阶段,并以进 联系的企业及其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至少 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首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他机构往 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 构相互联系,成为整个联系网络的节点;再次,产业集群内部不 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 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可以让企业从三个方面获 益: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空间上的 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企业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国有企 业和民营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 度低,外溢效应不明显;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地区分布总体上仍 不平衡。 面临加工贸易当前的发展情况,应该积极有效地促进中国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来带动我国贸易和 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由来与技术进步,一方面要 加强加工贸易产业与当地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带动产业整体生 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积极提供产业配套,加强加工贸易对 当地的技术外溢效应。 1、延长国内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体现在价值增值的过程。对国家来说, 留在国内的增值环节越多,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产品增值就越 大,对国民经济就越有利。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呈不断加 长趋势,但与发达国家和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加工 贸易的国内价值链仍显得较短,在产品内分工形式下引起的相 关负效应将十分突出。因此,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能否延长我 国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关系到新形势 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收益。首先,应调整政策提高加工贸易 料件的本地采购率。国家应该从根本上扭转加工贸易中间投入 品的现行政策,使价格、投资、税收、贷款等政策向上游产业倾 斜,并鼓励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其次,应改 变离境退税规定,充分发挥出口保税区的仓储功能。 2、积极发挥跨国公司的促进作用,同时要防止市场被垄断、 技术进步被压制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品内分工链条中由劳动密集型环 节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表现在生产上,呈现出 如下演进态势,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一零部件的分包生产一 中间产品的生产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一自创品牌的生产。在发 展中国家上述阶梯状递进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的投资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带人了产业成长所必需的 资金和技术,同时产生了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关联效应和竞争 效应。因而,跨国公司投资引致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发展中国 家切人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逐步由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向高 附加值的产业链条演进的一条便捷途径。 当然,在利用跨国公司的投资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同 时,要充分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在各地政府的支持 下,跨国公司利用其优势和公关能力,大量廉价收购我国骨干 企业的优质资产,试图控制企业经营权,达到消除竞争对手、垄 断市场、压制我国技术进步的目的。如果我国工业领域的核心 和关键部分被外资控制,国家将失去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 主导权,被锁定在产品内分工的价值链低端。因此,应建立审核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规则和程序,把企业的并购置于行业发展 的战略视角下来考虑。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只有立足于 自主创新、加强实践和积累,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3、培养产业集群,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 接近可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并容易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信 息的流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激励创新。我国政府应加大 政策力度培养产业集群,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和溢出效应,逐 步实现“制造优势一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一产业集群优势”的 转变。 4、加速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加工 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但在我国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之间 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在加工贸易发达的沿海 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特别是传 统产业的加工贸易逐步失去了竞争优势,已经开始向中西部或 本地区内加工贸易尚不发达区域转移。考虑到目前中西部地区 的物业配套、物流效率、人力资源、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 前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梯度转移条件还 不完全具备。因此,只有显著改善上述地区的投资环境,优化承 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转移的条件,增强这些地 区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廉价劳 动力资源和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集聚地, 而加工贸易则成为其投资方式的首选。我国加工贸易经过20 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加工贸易涉及我国大部分产业,在利用 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且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在世界贸易 发展中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加工贸易作 为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实行外向型经 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 工的大环境下促进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既符合国际通行的做 法,又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经济在国际 新型分工体系中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Sven W.Ardnt:Globalization and t he Open Economy[J].North AmericanJoum ̄ofEconomics and Finance,1997(1). [2】胡小娟、陈晓红: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U】.国际经贸探索, 2006(5). 【3】金芳: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U】.世界经济研究,2003(3). 【4】兰勇、杜红梅: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层次性与路径探讨『11_经 济论坛.2005(20) 丝 》 年第5期(下)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