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归纳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初中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出现小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统一: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含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创始者: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核心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

4.向外传播:

①北线: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传

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

②南线: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