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教案
【篇一:二下 13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教案】
13、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课时:1 课时
教学重点:1、明确何为肠道寄生虫病及其特点
2、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
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
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五、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的体内导致发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六、秋季饮食卫生
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零食等,因为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孩子喝饮料喝上了瘾,都不爱喝水了,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孩子们平时可以适当带些饼干、巧克力、水果等营养卫生的食品。
七、着装卫生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
【篇二:预防寄生虫】
预防寄生虫
教学目标: 认识寄生虫,预防寄生虫病。
教学重点: 怎么预防寄生虫病。
教学难点: 预防血吸虫病。
教具准备:
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等形式,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寄生虫,人一般容易得哪些寄生虫病。
2、准备一些图片。
教学内容与过程:
1、讲故事,引课题。
2、寄生虫自 述。
(1)认识呼吸系统:
人因感染了寄生虫而引发的疾病叫寄生虫病。如果我们不讲究卫生,就有可能被寄生虫感染而患上寄生虫病。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寄生虫的知识。
(2)寄生虫病的危害。
你知道血吸虫病有哪些危害吗?
你知道当地主要寄生虫病的症状吗?
(3)寄生虫病的防治。
每年的5-10月是血吸虫病急性感染高发期,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病。
怎么预防血吸虫病?
如果必须要接触疫水,怎么办?
(5)阅读与拓展 生吃水生植物可能感染寄生虫病。
总结: 小小的寄生虫,害人可不浅,人类的许多疾病就是由它们引起的,做到早预防,讲卫生,就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篇三: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教案】
包虫病的防治教案
授课人:白晓军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包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健康教育——
认识肠道寄生虫
1、包虫病是怎样传染给我们人的?
包虫病的感染,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农村感染率最高,可达90%,以5~15岁儿童居多。包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雌虫在肠内产卵,每天每条虫可产卵20万个左右,大量的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蔬菜和泥土。苍蝇也能把烘便中的虫卵带到食物中去,通过食物再次感染人体。
2、 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健康的? 寄生在小肠里的蛔虫,不但夺取人的营养,而且对身体造成危害,安息十条蛔虫缠在一起,会造成肠梗阴。蛔虫具有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对蛔虫产生刺激时,蛔虫便到处名,可从肛门排出,从口鼻爬出,严重的钻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钻入阑尾、产生辣尾炎等。
3、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不洗手
和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
(2)粪便处理不当。如不及时清理、用未处理的粪便作肥料
等,人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从得蛔虫病。
4、 预防方法有哪些?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后、劳动后、游戏后和
饭前、吃东西前洗手,并要经常剪指甲。防止苍蝇吮吸食物。
(2) 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不吃苍蝇叮爬过
的食物。
(3) 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粪便应该用无害化处理来
杀死虫卵。 (4)治疗蛔虫病,可用驱蛔虫药片。
(二)
1、蛲虫是一种细小、白色,形似白线头,长9-12毫米的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上部。雌虫常于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褶间和会阴处产下成千上万个虫卵,加而引起厅痒,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小孩用手指搔痒时,卵即粘在指甲缝里,吮手指或时食前不洗手,可将虫卵带入口内而产生自体感染或通过被 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他人。 2、 虫在人体内只能生活6周左右,严格遵守清洁规则,即使不用药,大部分蛲虫也会在数周内死去,如不重复感染是不会得蛲虫病的。但可异止前很多獐卫生习惯不良,指甲内常藏有蛲虫卵,所以蛲虫病浒杉广,有些地区儿童感染北海高达65%以上。
3、 清洁是对抗蛲虫的最好办法。即使用药汉好了蛲虫,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蛲虫仍会再次感染。治疗蛲虫病,可用肠虫清片。明智的办法是给一个孩子治疗晓虫时,同进也要给全家治疗。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可一期集体驱虫。
4、 预防方法:每天要洗澡、勤推崇洗被褥、衣裤。,内衣、内裤要经常洗烫,食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要把手指放在嘴里。上床睡觉时要穿紧身裤。,使孩子不加瘙痒而抓肛门。同时在肛门里面及周转抹凡士林止痒。
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略)
二、新授。
1、 钩虫得一种细长的小线虫,长约1厘米,关透明、色淡经,寄生在人休小肠内,尢以十二指肠为多,钩虫以其口腔吸附人体肠粘膜,以人体血液和肠粘膜为食。
2、 钩虫感染是对儿童损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一条钩虫每日可通讯血 0.8 毫升,而且钩虫还常更换吸附点。分泄搞凝血物质,形成创口,久出血,儿童产生缺铁性贫血,面色发黄,蜃、佛甲发禾,头晕乏力、注意力差、智力减退、精神不振、关若愚蠢、肌肉松软,严惩者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下肢甚至全身出现营养性水肿。另外,感染了钩虫病在消化系统上会出现一种食欲怪癖现象,病人喜食生米、泥土,甚至木、石灰等。
3、 成熟的雌虫每日排铲数千至数万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泥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温度下,早卵发育为杆关幼虫,经脱皮两次后,成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幼虫。人赤足下田时,丝状蚴便钻入皮肤,产生谷称“大烘毒”的局部刺激症状:足趾间、足背或手指间出现小郊疹,有灼热感、红肿及厅痒,由于折痒,可引致流液和红肿。
4、 丝状蚴进入皮肤后,经血管和心脏到肺,穿破肺泡后再经气管到喉,由喉到回而被吞入胃肠,在十二指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能生存数月至数拥,长者可达7年。 5、 预防方法主要是折好烘便管理。查治病人和做好个人预搪三大环节。
(1) 不要随地大便,不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烘便施肥。
而应用密封式沼气池、教育局式常常密封宽余池等处理烘便杀来虫卵。
(2) 在钩虫病浒的地方,要定期进行烘便检查,发现病人
或烘便中有虫卵的人,要进行集体驱虫。
(3) 个人防护方面,提倡种旱地作物的家民下地劳动时,
要穿鞋补袜、长裤,不要赤足行走,以防钩中心丝状蚴钻入皮肤,尽量减少手与土壤的接角机会,在上、下拮出工时,用2%碘酊涂于斤脚露出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