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中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物流作为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呈现出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趋势,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受到很多企业决策层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创新,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物流管理中包括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已开始进入企业战略层,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对于这样的变化,置身于“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企业是不能不加于关注的。而本文也通过对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中国,物流,上市公司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 1
一、物流的概念 ..................................................................................................................................................................................... 2 二、物流业的概念 ................................................................................................................................................................................. 2 三、中国物流发展回顾 ......................................................................................................................................................................... 2
(1)改革开放前(1978年前): ................................................................................................................................................ 2 (2)物流概念的引进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1998年): ............................................................................................... 3 (3)世纪之交中国物流的发展(1999-2003年): ................................................................................................................... 3 四、中国物流现状 ................................................................................................................................................................................. 3 五、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 4
(一)、基本情况分析 ................................................................................................................................................................... 5 (二)、筹资情况分析 ................................................................................................................................................................... 5 (三)、经营业绩分析 ................................................................................................................................................................... 9 (四)、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对比分析 ......................................................................................................................................... 12 六、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 13
(一)、上市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 ............................................................................................................................................. 13 (二)、业务方式单一 ................................................................................................................................................................. 13 (三)、不同地区,不同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物流观念、物流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 13 七、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 14
(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 14 (二)、传统物流向高科技企业转变 ......................................................................................................................................... 16 (三)、传统物流业规模扩张 ..................................................................................................................................................... 16 (四)、非物流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 ......................................................................................................................................... 17 八、总结 ............................................................................................................................................................................................... 17 参考文献: ........................................................................................................................................................................................... 18 7,王健.现代物流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 18 8,肖国安.区域与行业产业政策[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0); ................................................................................................ 18 9,肖亮.国际物流[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 18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logistics)又称为“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形成。到底什么是“物流”,国内外的不同企业和机构对此有不同的定义。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英国物流运输研究院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而对资源进行的定位,该定位与时间紧密相关。丹麦有利集运公司总裁蓝恒力称物流是动态及静态之库存管理:动态即运输,静态即仓储。其所包含内容可以用“5准确”来概括,即准确的产品、准确的场所、准确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用准确的价格。对工商企业而言,就是要不断对自己公司的物流进行整合,以图利用最佳的运送时间、最佳的运送货量,在最恰当的地点进行加工整合,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 二、物流业的概念
物流业是指所有与物流有关或为物流提供支持的业务。广义的物流业可分为:信息主导型,以提供畅通的物流信息为主;仓储型,主要以各种公用和专用仓库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商品储存、仓库内的搬卸和装运、打包和理货等业务;.运输型,为货物提供各种速度和形式不同的空间转换服务,如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和水运等;服务主导型即第三方物流业务,其核心能力是提供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仓储、运输能力。
三、中国物流发展回顾
(1)改革开放前(1978年前):
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严格的计划管理之下。“物流”概念尚未引进中国,更没有现代物流的概念。
(2)物流概念的引进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1998年):
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代表团第一次把物流这个概念介绍给中国。
(3)世纪之交中国物流的发展(1999-2003年):
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把现代物流明确定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中国物流现状
物流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企业单位的关注,很多衡量标准会使用物流的发展水平。国际社会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0%;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约为 16%,而我国的物流比重指标大约在20%以上,差距十分大。2005年我国GDP约为18.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10%就是 1.82万元亿人民币,接近我国当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2.27亿元。可见,降低物流成本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的目标,我国物流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可以说,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成
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
五、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A股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物流或物流相关企业共有26家,其中港口类上市公司最多,为7家,仓储类和管道运输类企业最少,各只有1家,其余的还有水运类5家,铁路运输类2家,汽车运输类3家,空运类2家,综合类3家,物流关联企业2家,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业的各个领域。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基本情况分析
物流业上市公司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共有9家,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物流企业达到了17家。而从物流上市企业所处的地理区域来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的物流上市企业达到了8家,而上海市的物流企业达到了5家,仅该两个区域的物流上市企业的数量之和就占到了所有物流上市企业总数的一半之多,而其余的物流上市企业也大多分布在沿海及江浙一带。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家物流企业内,有7家都是来源于深圳本地的物流企业,这不仅反映了深圳市政府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也为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方针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物流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状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物流作为一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从物流业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分布状况来考虑,我国物流企业的上市高峰主要集中在1993年、1996年和1997年,虽然在1998年和1999年我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节奏明显加快,但在这两年内总共仅有四家物流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应该说,在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自身发展方面我国的物流产业已经明显的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作为新经济支柱的物流产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及网络经济的冲击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依托证券市场、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加快网络时代高科技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速度以尽快的适应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筹资情况分析
据统计,26家物流企业在上市初时所募集到的资金总额约为55亿元左右,证券市场平均为每个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近2亿元的资金。因此就我国目前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筹资数量和规模而言,其在整个A股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对物流产业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
分的体现。但不容否认,在我国物流企业起点较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环境下,这26家上市公司通过改制上市在证券市场筹资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仍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铁龙股份(600125)在1998年成功的上市筹资后,国铁资本所控制的资本量从3.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约9亿元,增长157%,公司的市场价值也由2亿多元增加到30亿元左右。
铁龙股份2009年的财产与负债表如下:
┌─────────┬─────┬─────┬─────┬─────┐
|财务指标(单位) |2009-09-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
|资产总额(万元) | 292740.11| 264970.77| 288175.23| 260664.81|
|负债总额(万元) | 23481.74| 19736.68| 72153.22| 139248.94|
|流动负债(万元) | 19523.38| 18334.80| 66065.46| 112221.62|
|长期负债(万元) | -| -| -| -|
|货币资金(万元) | 87074.40| 55262.15| 91521.26| 51557.11|
|应收帐款(万元) | 16222.62| 12204.98| 4983.20| 6227.15|
|其他应收款(万元) | 577.78| 381.61| 809.26| 840.41|
|坏帐准备(万元) | -| -| -| -|
|股东权益(万元) | 268586.53| 245088.58| 215859.67| 121300.24|
|资产负债率(%) | 8.0213| 7.4486| 25.0379| 53.4206|
|股东权益比率(%) | 91.7491| 92.4964| 74.9057| 46.5349|
|流动比率(%) | 7.0829| 5.9583| 2.3184| 1.1441|
|速动比率(%) | 5.5637| 3.8031| 1.5538| 0.5472|
└———──────┴─────┴─────┴─────┴─────┘
铁龙股份近四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
|指标\\日期 |2009-09-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
|净利润(万元) | 29523.43| 29458.75| 28140.34| 18127.91|
|净利润增长率(%) | 52.78| 4.69| 55.23| 60.93|
|净资产收益率(%) | 10.99| 12.02| 13.04| 14.95|
|资产负债比率 (%) | 8.02| 7.45| 25.04| 53.42|
|净利润现金含量(%) | 107.75| -123.08| 142.02| 250.49|
└———──────┴─────┴─────┴─────┴─────┘
相对于铁龙股份,深圳机场(000089)在上市后不仅被选为深圳成份指数的样本股,而其近期频频对物流领域的重拳出击与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拥有强大资金实力也是不无关系的。同时,由于在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过程中首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而随着物流企业向大型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也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来通过收购兼并以实现自身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因此,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而这样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单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在短期内应该说是难以完成的。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经济时代,物流业的常规发展不仅将使物流上市公司有可能错过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物流业发展的滞后也将导致网络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这就将证券市场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未来的几年内,在新经济的冲击和企业转型的压力下,物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显得更为迫切。尚未上市的大型物流企业将积极的寻求上市来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而已上市的物流企业则必将通过配股等方式来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应该说,对于现有的物流上市企业而言,在普遍良好的经营业绩支撑下,使其进一步通过证券市场二次融资具有了更大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近几年来,先后共有11家物流上市企业利用配股或增发新股从证券市场上累计募集了约37亿元的资金,进一步增强了主业的竞争力,为自己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天津港在1997年底和今年1月份先后两次进行了配股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约10亿元,而深招港通过在1996年底的配股和今年2月份的增发8000万新股累计筹资近11亿元,而且增发新股所募资金的一个重要投向就是加快自身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一
种较低层次的状况下,这些具有了资金优势的物流上市企业也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现代物流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三)、经营业绩分析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以物流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良好内在素质为基础,否则假若企业已是遍体鳞伤、自身难保,即便现代物流是一座金山物流企业也难以企及。从对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数据统计中可看出,所有26家物流上市企业1999年度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725元,这一指标值已大大优于所有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86的水平。其中每股收益最高的为中集集团(000039)的0.75元,最低为东方航空(600115)的0.04元,并且没有一家企业出现亏损,充分体现了物流业较高的盈利能力。近几年来,这些股份的收益明显增加。
中集集团股份2009年的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09-09-30|2009-06-30|2009-03-31|2008-12-31|
├─────────┼─────┼─────┼─────┼─────┤
|每股收益(元) | 0.2900| 0.3102| 0.1574| 0.5300|
|每股收益扣除(元) | -0.1800| -0.1358| -0.0198| 0.3700|
|每股净资产(元) | 4.8897| 4.9095| 5.1100| 5.0400|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 -| -| -|
|元)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 5.9600| 6.3200| 3.0800| 10.4800|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0.2407| 0.2545| 0.4340| 0.5081|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3.0222| 3.0410| 3.0382| 2.8808|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388563.40| 944227.60| 425860.80|4732728.10|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 152777.50| 143256.30| 65394.10| 41825.60|
|净利润(万元) | 77576.40| 82585.00| 41897.30| 140690.80|
└———──────┴─────┴─────┴─────┴─────┘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64%,最高的是中储股份(600787)的30.64%,最低的为上海港机(600732)的2.72%,也高出深沪股市上市公司平均6.37%净资产市盈率的水平约67%。
中储股份股份2009年的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09-09-30|2009-06-30|2009-03-31|2008-12-31|
├─────────┼─────┼─────┼─────┼─────┤
|每股收益(元) | 0.2462||每股收益扣除(元) | 0.1813||每股净资产(元) | 4.4091||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 |元) | ||净资产收益率(%) | 5.5846||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2.4069||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6576||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009229.24||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0.1276| 0.1221| 4.3326| -| | 2.9451| 2.4491| 0.5390| 594396.79| -| 0.0537| 0.2097|
0.0505| 0.1722|
4.1832| 4.0040|
-| -|
| |
1.2834| 5.2377|
2.3336| 2.2079|
0.5051| 0.4514|
273435.68|1607988.60|
-| -|
|投资收益(万元) | -272.85| -50.62| 9.65| 43.97|
|净利润(万元) | 18146.75| 9403.85| 3956.79| 15455.03|
└———──────┴─────┴─────┴─────┴─────┘
从物流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来分析,物流企业上市公司1999年底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0.37%,与深沪股市平均44.61%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大体相当,总体资产结构较为理想。但资产负债率的个体水平波动较大,一些需要较多基础物流设施投入的企业仍维持了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如东方航空(600115)的74%,海南航空(600221)的68%等。而对于南京水运(600456)、宁波海运(600798)等资产负债比例不到20%的企业而言,在急需大量外部资金投入的转型过程中,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配股等方式从证券市场进行筹资,而且有了更大的空间去通过利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在现金流量方面,1999年报显示,物流企业平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为0.40元,平均每股净现金流量为0.09元,而上市公司整体1999年同期这两个指标值分别为0.173元和0.196元,这一方面反映了物流上市公司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大大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物流企业目前在资金的需求方面更为迫切。
(四)、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对比分析
UPS公司1995年的主营收入即达到125亿美元,而主营收入国内最高的东方航空2003年才达到140亿元,而且其主营收入更多地来源自客运收入,而非货运收入。UPS、联邦快递、TNT、DHL等外资物流企业在国内发展迅猛,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内物流企业,因此,国内物流业应当迅速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六、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
从各上市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来看,199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为东方航空的106亿元,但东方航空的主营业务收入更多是来源于客运收入;另外,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仅有中集集团(52亿)、海南航空(18亿)、大众交通(600611)(10亿)、中海海盛(600896)(10亿)四家,而同样的,在海南航空和大众交通的主营收入中真正来源于物流的收入并不多。而美国的UPS公司1995年的主营收入即达到了125亿美金,日本的佐川急便在199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也达到了57亿美金,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上市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业务方式单一
26家物流企业却可以区分为9个子行业,平均每个子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不到三家,说明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分布分散,互相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同时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上市公司作为物流企业的代表,反映了我国物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运输方式单一,几乎没有多式联运业务。
(三)、不同地区,不同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物流观念、物流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深圳和上海分别有物流业上市公司6家和5家,是物流业上市公司分布密度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市只有大众交通一家提出向第三方物流,占本地物流上市公司总数的20%,而深圳有深安达(000004)、深赤湾A(000022)、深圳机场等公司明确提出要推动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按物流理念积极拓展创新运输业务。其中深招港和深圳机场分别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物流网络平台。作为物流装备业的中集集团则瞄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目标是成为物流业中的“思科”。这五家上市公司占深市物流业上市公司的83%。而其他地区15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中,只有北亚集
团(600705)和中储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提出构建铁路客货运输的电子商务和集采集、加工、仓储、配送和代理销售一体化的综合物流网服务。占总数的13%。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上市公司的主体,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线”,包括海运、内河航运、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综合运输,一类是“点”,包括港口和机场。在第一类运输业上市公司中,能够用现代物流技术改造现有货运技术水平,构建运输网络的不多。只有大众交通、北亚集团和深安达提出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大众交通,拥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良好的网络运作经验,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而南京水运和石油龙昌基本依靠本身所具有的垄断优势,在提升货运技术水平方面的意识不强。第二类运输业上市公司中,深圳机场和深招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业经营中的作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促进货运的发展,而其他上市公司基本停留在原有技术范畴,在同等的技术层次下扩张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更新以适应新经济运营模式的观念不强。
七、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多家上市公司瞄准这一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策略,促进本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其中比较典型的企业包括深招港、深圳机场、深赤湾、中储股份和北亚集团。
目前,深圳机场的航空客运业务稳定增长,航空货运尤其是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喜人,2000年头4个月,国际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这为公司在其它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加大对高科技、网络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投资力度,这收购北京中关村内的布鲁盾高科技公司49%的股权,次收购布鲁盾公司部分股权,与信德集团公司、香港中旅货运
公司合资成立深圳机场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暂定名)是公司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步骤之一。另外,公司拟与南开戈德(000537)合资成立网络信息服务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深圳机场占51%的股份。新公司将重点开发经营“中国航空信息服务网”和“中国物流信息服务网”。两大网络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各航空公司的载运比率,减少运力浪费,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货物在途运输时间,提供门到门的联运和及时服务;可以解决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配载难问题,还可解决货物运输的及时和安全问题,以及网上运力交易中的支付问题和解决货物运输的联运问题。通过这些战略步骤的进行,公司的主营业务科技含量将得到大幅提高,并改变公司的基础产业形象,进入高科技领域。
随着深招港以港口及石化储运为主要构架的现代物流业务日渐成熟,将成为公司的主要支柱产业。散杂货运输业务公司目前最成熟的业务,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公司将保持和发展该项业务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集装箱业务是港口未来发展的主流,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依托。深招港集装箱业务起点较低,但发展很快。其切入点是集装箱国内运输、支线运输和支持性业务,包括中小型码头作业、驳船、拖车、仓储、货运代理等。石化产品储运与分销业务主要分布在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具备从码头装卸、仓储、运输到分销较为完备的设施。石化产品在华南地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蛇口工业区已决定将其持有的39%的新科安达股份转让给招商港务,其后将增加对新科安达的投资。新科安达正在着手建立一个物流网络平台。一般的物流网站只是提供交通工具、货物、地点及时间的信息,新科安达建立的物流网站除具有一般网站的功能外,主要是为其服务的客户(制造商)提供网上理货和配送服务,同时为其客户提供网上销售服务。该公司计划在9月份完成网站建成,其客户与新科安达公司的业务都将通过此网站进行。该公司还计划明年将该网站在美国NASDAQ上市。此外,招商港务已经和蛇口安达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新的物流公司深圳招商物流公司,其中招商港务占30%股份,安达公司占70%股份。
(二)、传统物流向高科技企业转变
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深鸿基(000040)和宁波华通。
1999年深鸿基通过受让东南网络公司60%的股权,进入了有线宽频网络高科技信息产业。参与福建省宽频主干网的建设,并独家开发经营。2000年公司将重点抓紧福建省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和接入网的改造,以传统的传播业务为基础,重点开发机构和集团数据用户、网络通道出租,配合接入网改造,开展网上增值业务。深鸿基公司已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签定了有关的合作意向,包括即将成立的“清华鸿基网络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就是以网络人才培训、网络市场调研与开发等方向,直接服务于东南网络的专业机构。同时,双方还利用各自优势,拟成立“信息产业园”项目,这必将进一步增强鸿基公司的科技含量,也为东南网络更好的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传统物流业规模扩张
多数物流企业还是基于目前的主营业务,寻求在原有优势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张,增强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锦州港和石油龙昌。
锦州港是我国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港口。股份制改造不仅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规范化的公司制运作,使锦州港获得了超常规发展。截止到1999年底,锦州港已拥有1至5万吨级深水泊位8个,能够满足大型船舶的靠泊要求。港口实际吞吐量达到735.8万吨,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最新排名中已跃居第22位。目前公司与中石化锦州公司、阜新煤矿、黑龙江、吉林两省及辽西地区粮食局公司等大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货物来源较有保障。A股募股项目二港池5#、6#杂货泊位日前建成投产,将使锦州港2000年吞吐量增长20%左右,而且货源比想的要好。
1999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输油核心业务和持有本公司的股权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石油龙昌第一大股东,其经营的石油管道运输业务在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在当前国家开发大西部,实施“西气东输”战略之际,我国管道运输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石油龙昌已率先进入了西部管道运输市场:一是控股了中油塔里木输油(气)有限责任公司,已管理轮南库尔勒累计全长500多公里管道;二是以20%参股比例参股了甘肃金陇管道公司,参与兰州?成都?重庆成品管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控股投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银川输油管道。
(四)、非物流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大众交通。大众交通在出租车行业的领先力为已颇为巩固,在有稳定利润回报的基础上,公司拟跳出城市客户的框架,对现有业务进行大力整合,筹建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业框架。在这方面,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目前用于物流的车辆已达1000多辆,原来就拥有为大型商场配套的城市货运力量以及为空运、海运配套服务的多层次配送体系;大众的IC卡支付系统比较成熟;拥有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城市地理系统以及良好的网络运作经验;在国内大城市有12家连锁企业;最近又被制定为上海西北物流中心的筹建单位和全国汽车快件货运试点企业之一,大规模的综合物流框架已经初现轮廓。
八、总结
物流作为增值业务对现在重视产品增值越来越收到公司、企业、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在我国日益受到国民的重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作为以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将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致使更加规范了物流市场的规则,使得国内该行业更接近国际轨道,有利益于该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内容使用宋体12磅居左,行距16磅,空两格放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3-2004)》[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年;
5,唐忆文.《上海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8)》[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
7,王健.现代物流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8,肖国安.区域与行业产业政策[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0);
9,肖亮.国际物流[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10,方虹.城市物流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07电子商务(1)班(物流管理方向)
李增斌(20078251121)
指导老师:李晓春
研究课题: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