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第22卷第3期 ・97・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 李志军综述 胡晓睛审校廖维靖复校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是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对于其 发病机制有较多理论,但都并非结论性的,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可阻止其病情发展的有效治疗方 法。本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细胞比正常的神经元引起更强烈的EAAT2 sclerosis,ALS)是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免疫反应。EAAT2丢失导致细胞外谷氨酸 主要特征为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出现进 增加及神经元变性后的兴奋毒性。 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锥体束征。 EAAT2缺失源于异常的mRNA[2 J。在 ALS是致命的,患者多于发病后1~5年死 ALS神经元变性区域中,已发现了丰富的 亡。ALS呈世界性分布:95%为散发性ALS EAAT2一mRNA(包括内含子及外显子区), (sporadic ALS,SALS),5%为家族遗传性 而在其他脑组织没有。但尚未在ALS患者 ALS(familial ALS,FALS)。目前对于ALS 内含子矽 显子拼接区发现突变,因而众多 的发病机制有较多理论,但都并非结论性 异常的EAA1 一mRNA的存在提示:在RNA 的,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可阻止其病情发展的 传递过程中有潜在性的缺陷[21。据推测其 有效治疗方法。 机制可能为:①氧化损伤DNA编码mR— 1发病机制 NA;②损伤RNA传递蛋白;③星形细胞 1.1谷氨酸的兴奋毒性谷氨酸是哺乳动 反应性异常转录EAA]r2。有学者研究认 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兴奋性神经递质之 为[2l,异常的mRNA可翻译出无功能的突 一,中枢神经系统约有1/3的快速兴奋性突 变EAAT2蛋白(约70%),突变EA) 蛋 触由谷氨酸介导。在特定的条件下,高浓度 白与野生型EAA]r2结合形成杂合体,然后 的谷氨酸可聚集于突触间隙引起兴奋毒性。 迅速降解,导致EAAT2浓度下降,活性降 1.1.1 兴奋性氨基酸载体2(excitatory 低。突变EAAT2蛋白干扰EAA 活性的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异常星 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形神经胶质细胞谷氨酸载体一EAA 为一 1.1.2细胞内Ca2 超载细胞内Ca2 超载 高亲和性Na 依赖性谷氨酸载体,是使谷氨 将导致ALS中运动神经元损伤【 ・5_。 氨基一 酸失活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SALS中, 3一羟基一5一甲基.4一异恶唑丙酸盐受体(a-amino- 60%~70%患者皮质运动区及脊髓中的 3一hydroxy-5一methyl-4 isoxazole prol ̄inic acid EAAT2丢失约30~95% ,2 J。这一点经 receptors,AMPA_R)为敏感性谷氨酸受体, EAAT2免疫反应得到了证实,坏死的前角 在调节Ca2 通透性方面起关键作用。通过 AMPA—R增加Ca2 内流是选择性运动神经 作者地址:430030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元死亡的机制之一 。AMPA-R由GluR1~4 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亚单位组成,其中GluR2为功能区,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第22卷第3期 不易通透。研究表明[4,5],当正常成人运动 1.2.1 过氧亚硝酸根(peroxynitrite, 神经元低表达或不表达GluR2蛋白。即表达 。ONOO)u’7 J —ON(90由SOD1与NO非催 Ca 通透性 6L ̄ A—R时,将允许谷氨酸调节 化形成。 ONOO与突变SOD1活性基点 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易 Cu”反应形成硝离子(SOI)-Cu()_・N02 )。 罹患。近来Laslop等 对此提出疑问,他们 用以氧化硝化关键蛋白质(生长因子或神经 发现在各运动神经元中GluR2表达相似,从 微丝亚单位)中的酪氨酸残基[ , ,同时释放 而推测GluR2低表达并非导致运动神经元 自由铜,后者可致细胞膜损伤。通过与蛋白 变性的因素。 相关性硝化酪氨酸及羟基(・OH)比较发现, 细胞内Ca2 超载主要通过调节钙离子 在疾病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自由硝化酪氨 钙调蛋白神经氧化氮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酸水平持续升高,显示自由硝化酪氨酸是 synthase,nNOS)活性来调节细胞功能 J。 ALS中SOD1的异常特性之一 8。 星形神经胶质细胞中,nNOS作用被上调, 1.2.2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1,7 J 高浓度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不但直 正常情况下,还原型SOD1在氧化过程中还 接导致邻近神经元线粒体呼吸链损伤,并且 原・02一,生成H2O,减少自由基产生。突变 还参与氧化反应,氧化包括神经微丝(neuro— 的SOD1参与氧化反应后生成・OH。・OH对 filament,NF)、GluR2在内的蛋白;氧化的 细胞膜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氧化,导 Glu 导致谷氨酸增加,从而产生恶性循 致脂质过氧化自由基(LOC>)水平增高,进 环,最终出现神经元变性。钙相关蛋白钙结 而氧化细胞膜蛋白并增加细胞器膜的通透 合蛋白D28K与微白蛋白水平下降也与ALS 性,致使外钙内流,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 有关 J。在75%ALS中,ALS-IgG与 而引起细胞的损伤。 Ca2 一电压通道相关。这些IgG具有细胞毒 1.2.3 氧化损伤理论 氧化压力过重是 性,增加神经元细胞膜脂质双层中N型/P ALS病理机制之一 'I 。通过检测8一羟基一 型Ca2 一电压通道,导致细胞器内 浓度 2一脱氧鸟苷酸(8-hydroxy一2一deoxyguanosine, 改变。其机制也可能与钙结合蛋白D28K及 8_()HDG)一DNA损伤的标志之一,可证实 微白蛋白有关,强调了自身免疫机制在外钙 氧化的存在【m J。在AIN的早期及亚临床 内流中的作用。 期,8-OHDG在转基因鼠脊髓前角细胞中进 1.2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 展性聚集,而在非转基因鼠中未检测到8一O. t&sel,SOD1)突变毒性1993年Rosen等发 HDG的存在;在临床期,8-OHDG所致的免 现一部分FAIN与S0D1突变有关。以往认 疫反应分布于转基因鼠整个脊髓前角中。也 为由于基因突变患者红细胞中SOD1浓度下 有其它结论显示,在极早期,线粒体DNA 降,活性降低,不能充分处理过氧化物而导 氧化损伤已存在,并参与随后的神经元变性 致细胞损伤。现在则倾向于AIN与SOD1 之中。早期线粒体损伤可能为:①通道开 突变所致的氧化神经毒性有关 1 J,推测可能 放使自由基内流;②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机制为:①SOD1对底物的高亲和性产生高 而且这一氧化损伤过程为自我加强、级联放 浓度的毒性反应产物;②突变SOD1酶结构 大的过程,一旦氧化损伤之门开启,氧化反 上不完善及不稳定引起氧化反应过重,加速 应将持续进行下去[ 。Kong等【¨J研究证 异常催化;③SOD1蛋白聚集损伤运动神经 实,表达突变SOD1G93A的转基因鼠在 元,从而延伸了单纯的“抗氧化酶丢失”的理 AIN的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神经元内线粒 论。 体坏死、肿胀、空泡变性,但很少有神经元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第22卷第3期 ・99・ 亡;直至疾病终末阶段,才有大量神经元死 基因鼠的神经元胞浆、轴索及包涵物中均可 亡,提示SOD1毒性是由线粒体损伤所介 见蛋白聚集,由此推断蛋白聚集来源于 导。氧化压力过重的另一特征为高尔基体断 ALS。疾病发生时蛋白聚集开始,在某些 裂-9.。目前表达有SOD1的25种转基因鼠 ALS病例中为最初的病理学征象;在疾病的 中,有14~17种显示同一高尔基体断裂、轴 进展过程中蛋白聚集迅速增加,聚集可能为 索肿胀及Lewy小体形成,但并不与胞浆内 免疫反应所致。ALS中蛋白聚集有两种类 线粒体变性相关,表现出高尔基体断裂的独 型:其一,包涵体及核周体因免疫反应集中 立特性。 (如IFs),通过传统组织学染色可检出;其 1.3 NF亚单位的异常聚集 NFS由NF— 二,复杂的核周体浓染,通过配对比较表达 L、NF-M、NF—H亚单位多聚组成,形成最丰 突变株SOD1转基因鼠与未表达SOD1鼠或 富的细胞骨架,并在维系轴索直径方面起决 野生株S0D1鼠发现,其聚集的时间,浓度 定性作用。在ALS中,选择性运动神经元 及染色浓淡与野生株S0D1无关。通过免疫 变性多累及大直径轴索[12 J,运动神经元或 组检测发现,这些聚集物当中,主要成分为 邻近轴索中NF异常聚集为运动神经元变性 SOD1[1・1 2l。 的标志之一…1。以往认为,运动神经元中 蛋白聚集或蛋白结构异常折叠是基因突 NF含量的多寡及轴索直径大小是选择性变 变的特征之一。其毒性可能来源于【 .1 J:① 性的因素。目前Minh等【13 J的研究质疑该 异常蛋白聚集介导的目前尚不知的化学反 理论,他们将大轴索选择性受累的原因解释 应;②体内重要成分丢失。 为:由于NFs在大轴索中最为丰富,很可能 1.5其它 重金属毒性,病毒感染,环境 成为氧化损伤的目标。离体实验已显示NF— 因素均可能与ALS相关【7l。Par一4基因等可 L为氧化硝化的目标,硝化的NF—L影响NF 通过抗凋亡因子的活性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及 的组合及诱发有害的NF聚集。同时,NF—L 神经元变性-1 。 可与Zn2 结合形成螯合物,与SOD1竞争性 2治疗 结合锌点。在NF—L缺乏的转基因鼠中, 2.1抗兴奋毒性治疗 力如太(riluzole)是 NF-L下降引起核周NF—H,NF.M蛋白增 第一个获美国FDA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 加,NF蛋白与Ⅲ型中间纤维丝(intermediate ALS的药物。研究显示,它能延缓ALS的 filaments,IFs)相互作用,形成有毒的包涵 进展,并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平均延长生存 体,聚集于轴索局部,产生毒性反应。而且 时间约18个月【 ・7l。力如太对ALS的作用 一系列转基因实验显示:NF.H,NF—L基因 方式不明,其主要药理学性质是抑制中枢神 突变与ALS相关…1,其机制可能为干扰轴 经系统的谷氨酸能神经传导。力如太的抗谷 索离子通道正常运转,导致轴索内外离子失 氨酸性质涉及数个突触前和突触后过程:通 衡。有研究【 .1 3.通过转基因手段分离NF—L 过突触前抑制谷氨酸释放和突触后干扰兴奋 基因,可使疾病的发生、发展减缓20%;而 性氨基酸的效能,其还可以通过使电压依赖 过度表达NF—H基因鼠的核周出现NF保护 性钠通道及和第二信使相关的鸟嘌呤核苷酸 性聚集,这为以后相关治疗提供了研究方 环化酶失活而起作用。这是第一个成功延长 向。 ALS患者生命的抗兴奋毒性药物,也是目前 1.4蛋白异常聚集对不同的神经元变性 唯一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定确实对 疾病的研究发现:变性的细胞内有蛋白聚集 ALS有效的药物。AMPA-R抑制剂的临床 的现象。同时,在表达突变SOD1的ALS转 前期研究已得到良好评价。其它谷氨酸抑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0・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第22卷第3期 剂如右甲喃、拉莫三嗪等疗效不佳。抗惊厥 口饲肌酸酐可产生剂量依赖性运动行为和延 药物加巴喷丁(Gabapentin)作用与力如太类 长存活时间[ 。骨髓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 似[7_。 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很可能成为未来治 2.2抗氧化治疗维生素E是一主要防护 疗 6 的有效方法。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抗氧化剂,可用于延迟临 床症状的发生、发展,但不能延长其生存时 参考文献 间 J。维生素E和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反应, 1 Cleveland WN,et a1.Neuron,1990;24:515~ 生成可被谷胱甘酞清除的脂质过氧化物,从 520. 而缓解氧化压力。乙酰半胱氨酸也是一种自 2 Chien・Liang GL,et a1.Neuron,1998;20:589~ 602. 由基清除剂,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离子系统 3 Laslo P,et a1.Exp Neurol,2001;169(2):461~ 谷胱甘酞的直接和间接的前体,有研究已初 471. 步证实治疗一年后脊髓首发症状者死亡率下 4 Williams TL,et a1.Ann Neurol,1997;42(2): 降。 200--207. 2.3基因治疗 Bc1.2为抑制细胞凋亡基因 5 Takuma H,et a1.Ann Neurol,1999;46(6):806 ~中的一种。其家族性基因被广泛用于减缓细 815. 胞死亡,通过转基因手段增加凋亡抑制物表 6 MRria VC。et a1.Jour Neurosci,2001;21: RC148:1~5. 达,可延缓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发生,延长生 7 Gurney M匮,et a1.Ann Neurol,1996;39(2):147 存时间3O~35 d;还可减少运动神经元变性 ~156. 的数量,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 J。 8 Bruijn LI.et a1.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 2.4神经保护性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 94(14):7 6O7~7 6儿. 是一种不考虑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保护性治 9 Stieber A。et a1.J Neurc ̄,2000;173(1):63~ 72. 疗。对患有ALS模型鼠进行研究发现,睫 1O Wa ta H,et a1.Brain Res Mol Brain Res,2001; 状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脑源性 89(1--2):147~152. 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类神经营养因子 儿Kong J,et a1.J Neurosci,1998;18(9):3 241~ SR57746A等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运动神经 3 250. 元的存活,延缓运动神经元变性的进展。但 12 Bruijn LI,et a1.Science,1998;281:1 851~ 对人类ALS治疗试验尚在进行中【 J。 1 854. 13 Minh DN.et a1.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 2.5免疫治疗 尽管自身免疫的证据逐年 97(22):12 306--12 311. 增多,但免疫治疗效果尚不肯定。临床大剂 14 Mattson M .et a1.J Mol Neurosci,1999;13 量环磷酰胺治疗并未改变ALS的病程,意 (1--2):17~3O. 味着在阻止ALS进展中抑制T细胞非依赖 15 Apfel SC.Clin Chem Lab Med,2001;39(4):351 ——性B细胞反应并无益处。 355. 16 Klivenyi P。et a1.Nat Med,1999;5:347--350. 2.6其它 肌酸酐是治疗ALS的新方法。 (收稿时间:2001.儿一05;修回时间:2002—01.04) 最近在对G93A转基因大鼠进行研究显示,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