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
朱欣懿
()杭州君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2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商业信用系统的研究主要源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
的怀疑。货币政策的变化伴随着商业信用存量对货币政策引发的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变小,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探讨货币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企业对商业信用的选择目的不同。
关键词:货币政策;政策周期;商业信用
;;()中图分类号:F275F822.0F832.4096-3157201916-0015-03A 文章编号:2 文献识别码:
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19.16.007
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物价 近几年,
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在适当的时机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不健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不够完善的缺陷,所以,银行信用融资与商业信用融资成为了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越来越繁荣,信用在市场经济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货币的支付职能的演变,实质上也是相互的借贷。信用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占绝对的地位时期。信用与货币的相关职能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信用体系的日益完善,信用的最终发展可能与货币相替代,主要是由于信用的相关职能与货币的相关职能是平行的,并且这种替代的规模和程度可能超过现实再生产过程的合理限度。在各种信用形中,在整个市场经济的环节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信用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具有扩大经济波动振幅的效果。同时,货币与信用间的种种联系会对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调控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货币及货币政策时不能不考虑到信用的作用。
策紧密相连的银行贷款系统是可以被商业信用系统代替的。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商业信用与货币政策之间没有联系,基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商业信用的供给总量没有上升;,;,)(同ertlerandGilchrist1994OlinerandRudebush1996bG ()样,在通过分析意大利的个别案例得出结论,Marotta1997货币政策紧缩的时期,受到银行信贷政策的制约的小企业,同样也受到商业信用的相关制约,导致企业还是资金紧张。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研究延伸出对商业信用系统研究。政府机关通过相关的手段去控制经济,例如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实现这个首先要确保货币的相关的传导体制的顺畅,其前提是货币传导机制通畅以及与货币相关的替代品的消除。然后这商业信用与货币政策又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商业信用也充当了部分准货币的中介职能。
二、货币政策的变化回顾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狭义的认为,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在经济萧条时,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采降低利率,降低存货准备金率等措施,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刺激净出口和投资,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提高存货准备金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从图中可以发现,从2008年9月5日~2008年12月5
全国流通经济 51
一、文献回顾
关于货币政策与企业商业信用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围绕企业商业信用的现状,李志军、王善,2011)认为企业债务融资的所带来的环境是由于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所引起的,这就说明了国家的货币政策与企业的债务融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信贷配给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与银行信用受到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二者是呈一定比例的变动(。,)Nilsen2002
关于货币政策周期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ohler等K()通过对英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货币政2000
商业研究
日,存款准备金率在不断下降,从18%左右降至15%,降了3个百分点。在2010年12月5日、2011年3月5日、2011年6月5日、2011年9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多次被上调,总共经历了4次,从16%左右上调至22%,
跨越了6个百分点。图 2007年~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情况
关于基准利率在2006年~2014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见表)。我们可以重点关注2007年~2011年基准利率的变化特点。可以发现2008,基准利率于10月9日、10月30日、11月27日、12月23日经历了4次下调。然而,在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至2011年7月,基准利率又经历了多次的上调,每次均已0.25个百分点的幅度。 表
2
006年~2014年基准利率变化情况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调整前
调整后调整幅度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014-11-22 3.00%2.75%-0.25%6.00%5.60%-0.40%2012-07-06 3.25%3.00%-0.25%6.31%6.00%-0.31%2012-06-08 3.50%3.25%-0.25%6.56%6.31%-0.
25%2011-07-07 3.25%3.50%0.25%6.31%6.56%0.25%2011-04-06
3.00%3.25%0.25%6.06%6.31%0.25%2011-02-09 2.75%3.00%0.25%5.81%6.06%0.25%2010-12-28 2.50%2.75%0.25%5.56%5.81%0.25%2010-10-20
2.25%2.50%0.25%5.31%5.56%0.25%2008-12-23 2.52%2.25%-0.27%5.58%5.31%-0.27%2008-11-27 3.60%2.52%-1.08%6.66%5.58%-1.08%2008-10-30 3.87%3.60%-0.27%6.93%6.66%-0.
27%2008-10-09 4.14%3.87%-0.27%
7.20%6.93%-0.27%2008-09-15
4.14%4.14%0 7.47%7.20%-0.27%2007-12-21 3.87%4.14%0.27%7.29%7.47%0.18%2007-09-15 3.60%3.87%0.27%7.02%7.29%0.27%2007-08-22 3.33%3.60%0.27%6.84%7.02%0.18%2007-07-21 3.06%3.33%0.27%6.57%6.84%0.27%2007-05-19 2.79%3.06%0.27%6.39%6.57%0.18%2007-03-18
2.52%2.79%0.27%6.12%6.39%0.27%2006-08-19
2.25%
2.52%
0.27%
5.85%
6.12%
0.27%
根据货币政策的实施规律以及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9月,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急剧下降,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几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
6全国流通经济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及时将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型。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在2008年~2010年期间,一直实施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2011年,为了降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央行通过提高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将“宽松型”货币政策转变为“紧缩型”
。三、商业信用的范围分析
1.
应付账款。其是所有商业信用中最为突出的一类。商品需求方通过赊购的授权从商品的供给方获得响应的授权。在整个赊购过程中,商品需求方向商品的供给方购买相应的商品或者劳务,经过相应的协议约定商品的需求方不必马上结清相关的款项,可以在一定的期间内结清。这样商品的购买方就从商品的供给方手中获得通过应付款项所展现的商业信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必马上结清相关的款项,商品的需求方等同于获得了应付账款资金的相关的使用
权,有效的减轻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商品供给方在提供商业信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销售,基于此商品的供求双方都是双赢的。在买方市场中,商品在买方市场中出现最多的商业信用就是应付账款。
2.
应计未付款。应计未付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计提的但为通过货币的方式支付的相关款项,它主要是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等。就拿应付工资来说的话,企业一般对于支付工资采用半月或者月为周期进行支付,在应付且已经计替的相关时间内并满足企业未支
付,着就构成了应计未付款项。它等同于企业的内部员工给予企业的信用。但是企业不能长期的控制着部分款项,因为迟早是要支付的。所以,企业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充分的运用应计未付,但不能作为私有财产拥有它。
3.
预收货款。是指基于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的规定,货物在运输出去之前需要收取一些货款的信用行为。商品的需求方迫于商品的销售很好通常情况下乐意接受这种方式;销货方对于生产周期长,造价较高的商品,往往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货,以缓和本企业资金占用过多的矛盾。
四、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整个经济密不可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受到他的相关的传导渠道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市场金融体制还不够完备,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且处在萌芽的状态,货币政策主要以信贷的渠道为主。实施货币紧缩政策时期,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限制融资的规模,最终左右企业的投资。根据张超林、苏柯(2011)认为,在货币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对银行借款存在负面影响,对商业信用存在正面影响。企业使用商业信用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的,此时的商业信用在买方的市场上大量的存在,在买方在市场中处于领导的地位,相关的供应商
1
商业研究
从偿债能力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股票投资价值
龙维强
()万向集团公司,浙江杭州311215
随着改革开放实施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互联 摘要:
网的不断普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快速便捷的网上购物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平台得到了大都数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在股票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条件下,购买股票成为很多人的投资理财的又一途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股票投资价值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阿里巴巴为例,分析出阿里巴巴股票投资价值的大小可以给投资者很好的解决困惑,给投资者是否投资阿里巴巴带来一定程度的建议和借鉴,让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减少风险,规避些许风险,提高收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股票投资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5096-3157201916-0017-03A 文章编号:2 文献识别码:
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19.16.008
金融危机后经济 随着股票市场机制的日益发展和健全,
的不断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股票已经成为人们的又一理财途径,再加上股票价值理论的发展和普及,很好的满足了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股票投资的大军中。作为电商的领军人物阿里巴巴,它的发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可以说阿里巴巴集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阿里巴巴的上市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很多投资者将阿里巴巴作为投资的目标。在阿里巴巴上市的这段时间万众瞩目。然而,股票作为高收益的投资
项目其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中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股票市场机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不完善,这就更加增加了投资者投资股票的风险。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上市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在衡量阿里巴巴股票的投资价值,权衡阿里巴巴的收益和风险。阿里巴巴股票是否值得投资、风险多大、收益如何等问题成为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
一、前期研究综述
证券投资理论被学者分为两个派别:在西方发达国家,
从而提升到销售。货币宽松时期,很乐意的提供商业信用,
由于货币供给量较大,且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较低,所以银行的可贷资金量较多,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较低。则商业信用的表现为替代原则。替代性融资理论则认为当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时,会对商业信用产生大量需求,进而导致银行贷款成本明显低于商业信用成本。替代性融资理论可以理解为在市场供需关系中,买方(需求方)处于弱势,供应商(供应方)处于强势,供应商会哄抬价格提高商业信用的成本。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在货币政策的宽松时期,商业信用大量存在符合买方市场的现象,需求方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关的供应方也乐意提供商业信用,并以此来实现企业的销售,所以在货币宽松时期,供应方提供商业信用的目的是吸引客户并维持客户关系。在货币紧缩时期,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约束增加,对于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增加,为了维持生产经营,企业会通过商业信用去获得一定的资本,一般通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反应,验证了替代性融资理论。参考文献:
五、研究结论
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所形成的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应付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预收账款的变化规律,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国家通过改变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等货币政策手段去影响市场,商业信用融资是在买卖双方基于信任的基础上附带着商品进行交易的行为,买卖双方要是没有相互的信任,这个是难以是实现的,同时供货方也需要有一定的商业信用的基础,即在需求方心理具有较高的价值,企业的信誉很高。同时,通过商业信用融资形式,融通搞活了相互需要量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商业信用的供给方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方两方的利益都有得到体现。
[陆正飞,祝继高,樊铮.银根紧缩、信贷歧视与民营上市1]
(,)]公司投资者利益损失[金融研究,00098.J.2[张超林,杜金岷,苏柯.货币紧缩对公司银行借款与商2]
(,)]业信用的影响分析[统计与决策,10140.J.2[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3]M].
科学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
朱欣懿,供职于杭州君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流通经济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