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四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答案解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检测(四)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l、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4分)

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jí qǔ ( )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②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 ( )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③要论中四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臼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 piàn( )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④书亦可请入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wèi tóng jiáo là( )矣。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并选择其中至少两个写一段话(3分)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②【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③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之人。 3、请标出下面多重复句的层次并写出关系。 (3分) 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图籍作家。

B、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撬衅举动。 5、知识填空。(6分) 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 ,文中提到的“四书”包括《 》 《中庸》《 》 、《孟子》。 ②《谈读书》一文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 ,《不求甚解》选自《 》 作者是马南邨。

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

6、从下面一段文字所写的三个方面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请作简要概括。(4分)

人的身体内,10%以上的热量是由心脏产生韵,其自身的温度经常在40C左右,而癌细胞根本无法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生存。控制心脏运动的心肌是—种不需要大脑发出命令,也能自己进行有序运动的特殊肌肉。普通的肌肉劳损大多是缺氧导致的,而心脏摄取氧气的能力却非常强,不易受癌细胞的攻击,这也是心脏不易疲劳盼原因之一。心脏部位肌肉的特殊结构也是心脏不容易患癌症的原因之一。这一部位的肌肉是一种叫做横纹肌的特殊肌肉,它不会进行细胞再分裂。正因为如此,即便产生了癌细胞,这些细胞也不会分裂增多,最终无法导致癌症。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1 页 共 6 页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方面: ① ② ③ ④ (每方面不超过4字) 结论: (不超过6字)

7、请用春天、幸福、秋天“三个词语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要求:不超过50字,三个词

语没有顺序要求。(4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9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大西洋,他的这种分析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和美洲大陆本来是在一起的。后来,裂开成了西州,他把蚯蚓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河西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8、本文的论点是:(3分)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C、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2 页 共 6 页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9、根据文意,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③段画线句的“?”是发现问趣,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了真理。

B、列举谢皮罗教授、生物学家密卡尔逊、一位奥地利医生的三个事例,证明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观点. C、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发现者”与上文的“定理、定律”相对应,“创立者”与上文的 “学说” 相对应,两词位置不能互换。 D、本文采用在最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10、作者认为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9分)

谈“中国式文化创新”

吴炫

①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②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质检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现代原创性哲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视”、“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

③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一”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中国式的文化创新”。(本文有删改)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3 页 共 6 页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经济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创新引导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B.中国的“新潮文学”走不出中国,证明西方的理论对中国是无用的。 C. “中国元素”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D.只有用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才有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

12.根据文本内容,不属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满足于现实性富足”,西方人“超越富足”;背后是两种价值观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

B.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支柱,西方人有宗教精神支柱。

C.中国人“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西方人 “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

D.中国人淡泊个人欲望,西方人尊重个人欲望。

17.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12分)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汉代的《礼记》里的《中庸》和《大学》不能不读。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4 页 共 6 页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4、下面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中华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和墨子。

C、一般人阅读,只读《史记》就可以;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读《小雅》,《楚辞》中只读屈原的《离骚》。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15、今天,我们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的理由有哪些?(3分)

16、结合本文,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

三、作文(4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好声音”、红遍全国,选手们不凭长相,不凭出身背景,他们唯一能征服评委内心的只有“好声音”,。在我们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的“好声音”:父母的一声叮咛,校园的一声课铃,窗外淅沥的细雨,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哪一种“好声音”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请以“我心中的好声音”为题目,写一篇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500字。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5 页 共 6 页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新世纪教育网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