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8旦 墨 (18):2275-81. 4 Salman S,Khan K,Splman F,et a1.Effect of non—sargical periodontal 12 (9):958-62. Li X,Wang J,Yang Q,et a1.1 1 t3-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in obe8e subjee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Med Sei, 2017;354(4):408—14. treatment on glycemic control amo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J].J Ayub Med Coil Abbottabad,2016;28(4): 442.5. 13 万春平,魏雅改,李晓雪,等.胡椒碱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 5王子璇,尹清晟,徐利满,等.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与2型糖尿病 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8):1687-91. 6 Bhatt AA,Choudhaxi PK,iahajan RR,et a1.Effect of a low—ca1orie diet on restoration of normoglycemia in obese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型糖代谢AMPK信号通路上游靶点干预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 杂志,2017;42(3):542_7. ani8 R.Mellembakken JR,Sundstr6m-Pommaa I,et a1.The preva— 14 Pel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s not increased in normal—weight women with [J].Indian J Endocrinol Mctab,2017;21(5):776-8O. 7刘倩.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进展[J].海 PCOS[J].Hum Reprod,2017;32(11):2279·86. l5 胡郁刚,陈秋通,刘小翠.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 峡药学,2016;28(6):218-9. 8庞鹏字,任小宁,王沁易,等.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 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 展,2016;16(27):4340-2. 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22):3493-4. 刘玉佳,赫广玉,等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 16 田秀娟,病变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21-3. 17 郭彬彬,张梦军,任小珊,等.NOD小鼠人源化后CD4 T和CD8 T 细胞及其分泌IFN. 与IL一17的频率变化及意义[J].免疫学杂志, 2015;32(1):93-9. 18 9李吉武,唐爱华,赵伟,等.温阳益气活血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 者肠道菌群变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药杂志,2015;56(5): 409—13. 郭星荣,冯烈.桂西地区壮族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 l0赵俊,隋忠国,辛晓玮,等.腹型肥胖对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胰 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版),2016;37(2):173-6. [2017 ̄3—11修回j 岛素抵抗、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7): 19.21. 11周玉梅,房辉,刘晓爽,等.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 (编辑苑云杰) 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 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状况及并发症 李素芬石节丽 田秀标 韩 颖 徐福娟 高鹏飞 刘 艳 300467)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内科,天津【摘方法要]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情况,分析老年与青中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纳入的2 264例成人T2DM 回顾性分析了2 264例T2DM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相关并发症检查结果。以 HbA1c<7%为血糖达标标准进行血糖达标率分析。依据年龄分组,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分析。结果患者HbA1c达标率为42.4%。不同年龄组间(<45岁、45~59岁、60~70岁、I>70岁)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老年组(≥60岁)和青中年组(<60岁)的T2DM患者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81.8%和66.6%;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分 别为37.8%和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中合并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者较青中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02(2018)16.3854-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16.006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1158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群2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于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行T2DM并发症检查 糖尿病(T2DM)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群…。而老 年糖尿病(DM)患者更易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多种代谢 指标异常 2 。老年DM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水平尚不乐 观,有关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 分析了不同年龄(老年与青中年)T2DM患者血糖达标 率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不同年龄状态,尤其 是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的2 264例患者,男1 332例(56.2%),女932例 (43.8%),年龄25~90岁,平均(56±11.8)岁,病程 1 W至35年,平均(4.3 4-5.6)年。T2DM的诊断依据 1999年WHO的T2DM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所有 第一作者:李素芬(1979-),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相关研究。 患者排除DM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严 重低血糖等)、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严重心肾 功能不全等疾病。 1.2研究方法 由经系统培训的DM专科医生采集 2 病史,包括患者一般信息、DM病史、DM家族史、既往 史(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由训练有素的DM 专科护士记录一般资料并采集生物样品(血、尿)。一 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In)、体重(kg),计算体 重指数(BMI)=体重/身高 (kg/m ),水银血压计测卧 位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8 h以 上,清晨采集静脉血,检测相应生化指标。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DNP)的诊断依据:临床有对称性肢体麻 木、刺痛症状,或通过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检查提示 有神经源性损害者诊断为DN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醇(TC)≥5.18 mmolfL,三酰甘油(TG)≥ 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 mmol/L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高血压、冠心病、 脑血管病史均以患者既往在二级以上医院内科确诊为 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血糖达标标准。 实验室检查项目由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检验科人员进行, 使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TC、TG、HDL-C、LDL—C、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 试剂盒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高效 (DR)的诊断依据:通过佳能免散瞳眼底照相仪(生产 液相色谱法测定HbAlc,使用美国BIO—RAO公司一10糖 厂家:日本佳能公司,型号:CX一1Mark 11)行眼底检查, 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及其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盒。 经眼科医院专业化培训的内分泌科医师进行DR的诊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定量资料组 断。采用多功能血管病变检查仪检测下肢踝肱指数 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 (ABI)了解下肢血管病变情况。糖尿病肾病(DN)的 用 检验。 诊断依据: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 3O g/mg,上述诊断均依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 2 结果 病防治指南》 ]。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BMD)检 2.1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人选的T2DM患者慢性 查,以T值≤一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依据 。分别以 并发症总体发病率较高,见表1。 BMI>I24 ks/m 、BMI>128 kg/ITI 分别为超重和肥胖的 2.2不同年龄组间HbA1c达标情况分析将研究对 诊断依据 ]。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疾病 象分为青中年组(年龄<60岁)和老年组(年龄≥60 之一者诊断为大血管并发症。伴DNP、DR、DN之一者 岁),其中青中年组再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 诊断为DM微血管并发症 。血脂异常的诊断依据 (45—59岁),老年组再分为60—70岁、>70岁两组,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 ,总胆固 比较4组间HbA1C达标情况。 表1糖尿病人群的基本资料( ) 刃 (岁) (年) ( 竺! 竺! 竺! 竺! 竺! 竺 ! 广 — — 了— 一5.1 ̄1.1 1.3 ̄0.4 3.05 ̄0.93 7.6+1.6 HbA1 c<7% BMI SBP DBP ABI 开厦堑 ! 竺 组别 In(%)](kg/m2) (m竺 竺竺生2 垄 查 里 里 总人群 T ————— — —————————————— 2 264 959 42 4 () 26 2+3 5 . . 135 ̄20 80 ̄11 1 05 ̄0 11 . . 一1 07 .· 07 ̄0.12 · 12 824 30 4 824(36.4)·) 1 217(53 8)21 33. 279(12.L 1Z.6)0, 组刺 In(%)] In(%)] [n(% [ !! [ 3 垄壅! !I 2 2 !! 窒 皇 ———— — —— — — —一— 。 一 人群 2 264 1 649 72 8 (.) 349 15 4 (.) 997 (44.)0 362 16 0 (.) 201 8 9 (.) 550(24.3)550 24 3 ·) 1 528(70.6)1 528 (’ 700(75.1)‘ 970(42.8 ‘) 男性 1 273 904(71) 139(10.9) 555(43.6) 191(15.0) 130(10.2) 31l(24-4)818(68·0) 985( 7 7·4) 5l4 4u’4) 古幛 991 745(75.2 210(21.2)442(44.6) 171(17.3) 71(7.2) 239(24.1) 710(73.9) 715(12一) 竺 !!:竺1 4组平均HbA1c水平及HbAlc<7%的比例比较 表2不同年龄组间HbAlc达标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各组间多重 组别 n HbAlc( ̄ ̄s,%)HbAlc<7%【n(%)] 比较结果显示,HbA1c均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5岁组 406 7.6±1.7 182(44.8) 926 7.6±1.5 (P>0.05),见表3。 45~59岁组 375(40.5) 465 7.4±1.4 284(44.0) 2.3不同年龄组间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分析 生化指 60~7O岁组 >70岁组 287 7.6±1.5 118(41.1) 标结果显示两组间Cr、BUN、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F或 值 1.491 3.249 值均为0.000),老年组较青中年组Cr、BUN高,而TG P值 O.215 0.355 低。两组间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组较青中年组SBP高、DBP低,且差异有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8月第38卷 计学意义(P=0.000),提示老年患者脉压较大。两组 问并发症比较老年组较青中年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 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 0.000);而老年组中合并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糖尿 症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 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病家族史者较青中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均<0.05)。见表4。 表3 4组多重比较结果 95%可信区间 上限 O 1 2 95%可信区间 卅诅左 2 0 1 下限 0.193 0.351 。咀 0.100 0.062 上限 —0.351 —0.301 下限 0.031 0.0o8 0.O13 2 0.160 1 0.885 0.100 —0.166 一O.031 —0.16O 1 —0.146 9 3 1 0 2 3 0.009 3 一O.013 2 0.146 9 —0.004 0 0.938 0.885 0.O62 0.970 -0.223 —0.193 一O.oo8 —0.207 0.242 0.166 0.301 0.200 3 3 0 1 2 —0.150 9 一O.0o9 3 O.O04 0 0.150 9 0.166 0.938 0.970 0.166 —0.365 —0.242 —0.200 —0.063 0.063 0.223 0.207 0.365 0为<45岁组,1为45~59岁组,2为6O~70岁组,3为>70岁组 表4年龄<60岁和>160岁组问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分析(i ) 3讨论 DM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 并发症是DM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HbA1 c作为反 研究显示,在DM患者中有2/3伴有BMD降低 ]。老 映长期血糖水平的有效指标,不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 年组血脂异常占比尽管低于青中年组,但仍占较大 DM血糖控制与监测的金标准,而且临床研究表明其 比例。 与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 本研究提示T2DM患者综合防治整体水平较差, 2013年版DM指南中,将HbAlc<7.0%作为血糖控制 老年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血压和血脂 的标准 。 控制不理想,综合达标率很低。对于老年DM患者的 高蕾莉等 进行的(2009—2012年)全国范围血 治疗,除控制血糖外,还应给予有效的降压、降脂、预防 糖控制状况调查结果显示,HbAle达标率为30%~ 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DM作为终身性疾病,老年患 35%,本研究中HbAlc达标率明显高于此结果。尽管 者群将逐年增大。老年DM患者包括60岁以后发生 如此,本文中总体血糖达标率尚不足一半,且研究中发 的DM或者60岁以前发生DM延续到60岁以后的患 现,HbA1 c达标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者,国内外文献H 均显示老年DM患者明显多于非 本研究发现,与青中年患者相比,老年'r2DM患者 老年患者,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临床上不伴有其他代 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均明显偏高,高血压、骨质疏松 谢异常的单纯DM患者较少 。因此,针对老年DM 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考虑与老年患者DM 患者的特点,应强调早期个体化、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病程长、老年人机体功能的退化有很大关系。随着年 尽早实现全面达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龄增长,动脉硬化逐渐加重,大血管壁弹性下降,血压 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卫生资 尤其是SBP将逐渐升高,而高血压是大血管病变的危 险因素 。DM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有 16 ·3857· 源的消耗。 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8包玉倩.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解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 4参考文献 (1):114. 1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 9高蕾莉,纪立农,陆菊明,等.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 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280-4. 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22(7): 594—8. 2李月,沈冬云,张伟,等.北京永定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动态观察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0叶明.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 16(9A):2969H1. 科大学学报,2011;46(8):811_4. 3 W0rJ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1l李普爽,孙远新,马永文,等.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 。diagnosis and classiifcation of dia— betes mellitus.Repoa of a WHO consulation[R].Geneva,1999.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47(3):284-6. 12 Masumiya H,Tanaka Y,Tanaka H,et a1.Inhibition ofT.type and L.type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6(7):447-98. 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J].中国骨肿瘤 Ca(2+)currents by arnaidipine,a novel dihydropyridine Ca(2+)antag 骨病,2009;8(5):287-91. onist[J].Pharmacology,2000;61(2):57-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 (2017-05-25修回】 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_4. (编辑徐杰) 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高压氧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徐蓓王蓓朱永刚 杨茹 朱学涛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HB0)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T)患者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6例 ACT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及椎动脉(VA)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收缩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 (Vm)等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CA与VA的Vs、Vd、Vm值均 显著上升、PI及RI值均显著下降(P<O.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 (71.05%; =4.07,P=0.03)。结论ACT患者采用HBO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区脑部血流循环,促进脑部功能恢 复,疗效满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压氧;电刺激;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8)16-3857-03;doi:10.3969/i.issn.1005-9202.2018.16.OO7 急性脑梗死(ACT)是由于脑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I资料与方法 导致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因 1.1临床资料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连云港市 缺血低氧而发生病变坏死¨J。ACT发生较为突然,由 第一人民医院的76例老年ACT患者均经头颅CT或 于脑部组织受损,患者表现为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MRI)确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症状,并伴随偏瘫、认知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 组38例。研究组男24例,女l4例;年龄60—82岁, 效的治疗,不仅会遗留多种脑功能障碍后遗症,甚至会 平均(72.24+5.63)岁;发病时间23.1—57.4 h,平均 威胁其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在ACT发病后迅速增 (31.62+5.74)h;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3期2l 加局部脑血流灌注,改变组织缺血低氧状态,尽量将脑 例、<3级17例;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3期25 损害减少至最低是治疗ACT的关键。本研究分析高 例、<3级13例;梗死部位:丘脑12例,脑干23例,其 压氧(HBO)联合电刺激治疗ACT的疗效。 他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2~85岁,平 均(74.72±5.68)岁;发病时间22.4~56.7 h,平均 (30.54_+5.62)h;基底核区脑梗死22例、脑干梗死4 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 例、多发性脑梗死12例;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 2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化验室 3期21例、<3级17例;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t3 通信作者:王蓓(1961一),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癫痫 期26例、<3级12例;梗死部位:丘脑11例,脑干22 研究。 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第一作者:徐蓓(1973一),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昏迷不能配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