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质量分析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质量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年8月第14卷第4期Chin J of Public Health Eng Aug.2015.Vo1.14 No.4 ・331・ ・论 著・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质量分析 庞立 ,朱方艳 ,李锋 1.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安全环保局安全科,江苏 张家港摘要: 目的215634; 2.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对总体布局和 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方法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等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因建设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法 规标准的原因,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机构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质量分析 应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书编写工作的认识;加强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的建设;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 11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199(2015)04-0331-04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ssessment report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PANG Li ,ZHU Fang—yan,LI Feng Department ofSafety,Zhangifagang Free Trade Zone Safety&Environment Protection Management Bureau,Zhangfiagang Jiangsu 21563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assessment repor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valuation works.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assessments,eight evaluation items were analyzed such as overall layout,facility layout and SO on.Results There wer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reports mainly on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agency,the professional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Conclusion The measures solving above problems are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ssessment reports,to strengthen the constuctir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OCCU— pational health,to enhance the surveillance o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agency,and to advance the capacity of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agenc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Control effect 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 hazards;Quality analysis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在建设 1.2方法对报告书中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 项目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 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作 出综合评价u J。评价的结论作为部门对建设项目 竣工卫生验收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简称“报告书”)质量的好坏不 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职业病 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 用品调查与评价,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 价,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情 况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与建议等内容进行分析。 2结果 仅影响评价机构的声誉,而且对项目建设单位针对 关键控制点采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具有指导作 用 。笔者现对报告书编写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月一2013年12月,张家港市 2.1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报告书仅对项目地理 位置、周边环境及项目与周边生产单位的距离进行 了简单描述,未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综合评断。 总体布局评价中车间及厂区交通组织、绿化、消防与 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参加审查的162份报告书。 应急通道、人与物流出入口等情况缺失严重。设备 布局采用检查表代替整个总体布局分析评价,内容 不全面;缺乏设备平面布置图或设备分布图或设备 作者简介:庞立(1980一),男,江苏张家港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 向:安全生产监管。 布局图,分析效果不明确;竖向布置描述不够,没有 ・332・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年8月第14卷第4期Chin J of Public Health Eng Aug.2015,Vo1.14 No.4 对车间楼层、工艺布置、坡度等进行描述。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所有报告 书都仅对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缺乏对 危害因素联合作用的识别和评价。81.5%(132/ 162)的报告书将检测结果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化学 物质、粉尘、噪声、高温等岗位危害程度作业分级分 职业病危害暴露接触情况进行分析,60.5%(98/ 162)对防护用品的宣传、使用、维保情况进行分析、 评价。 2.5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 对于全面通风简单 描述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联合使用,对各建筑物内通风的组织未能详细描述, 析,部分报告缺少超标作业岗位的风险分级数据和 结论。检测工作不规范,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 靠性,不能准确、充分反映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 个人实际接触水平。其主要表现为:(1)采样点的 设置、采样时段的选择主观性、随意性强。(2)擅自 减少检测频次和点数,存在检测项目少测、漏测的现 象。(3)采样对象和采样点选择不全面:有13.0% (21/162)的报告书采用了个体采样的方法,以长时 间个体采样的岗位选择较少,短时问定点采样点选 择不全面,导致短时间定点采样的检测数据不能与 长时间个体采样检测数据相吻合。个别项目个体采 样进行作业工人接触状况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 TWA)评价时,对存在过高浓度波动的岗位未进行 定点采样短时间接触浓度(PC—STEL)评价。 2.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评价机构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防护设施效果分 析,检测数据合格的,即判断为防护设施设计合理, 符合要求,未能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指出需要进一 步完善的地方;检测不合格的,仅少数对防护设施的 防护效果进行检测,并分析超标原因。报告中防护 设施安装维护情况也无具体表达内容。涉及设置局 部排风设施的报告,91.7%(121/132)对排风罩类 型、材质及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了描述、介绍;仅 6.1%(8/132)对排风罩的排风量、罩口风速、控制 风速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在存在检测超标的情况 下,很少有报告对通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很少 有报告对排风罩风速不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 价。对存在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 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的项 目,大多数报告仅对事故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和换气 次数的设计值进行了简单描述,但对事故通风机开 关的设置位置、事故排风的进风口、事故排风装置排 风口的设置及通风换气的实际效果等未进行详细描 述和评价。 2.4个人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所有报告书 均对各有害因素岗位配置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 型号、数量进行了描述。但仅9.3%(15/162)参照 《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 1651—2008)的要 求对现有配置的有效性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仅 9.3%(15/162)对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时问结合 没有对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是否合理进行评价。没 有将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 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的调查、检测与作业场所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结合起来评价分析。大多数 评价报告中没有分别对各评价单元进行车问卫生特 征分级分析,部分报告仅简单地进行卫生特征分级 评价。 2.6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不能 反映建设项目实际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 。评价 报告书普遍缺乏针对现有职业卫生制度可操作性和 执行情况的详细描述,只要有制度就评价合理。应 急救援只重视评价预案,忽视对应急措施、设施与急 救人员、周围应急救援机构能力的评价,不能针对行 业不同去重点评价 。项目应设置有毒气体报警 仪的,绝大多数的报告简单描述为“设置了有毒气 体报警仪”,仅9.3%(15/162)的报告详细描述了有 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配置种类,但无一报告对有毒 气体检测报警仪的精确设置位置、毒物警报值和高 报值的设置隋况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 2.7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所有报告书照抄职业健 康体检报告的评价结论,不能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综合分析。42.6%(69/162)没有对上岗 前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归纳;62.3%(101/ 162)未针对具体岗位人群按工种、涉害种类、检查 周期、检查项目进行分析评价;33.3%(54/162)未 能跟踪建设单位对个人体检结果的处理情况。 2.8其他所有报告书均能按照《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把建设 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一般和严重,或按照国家 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目录》) 的规定分为职业病危害一般、较重、严重。对于部分 《目录》里没有规定或“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建设项 目拟采用的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可能产 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与其在《目录》中所列 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有明显区别”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判定,不科学、不合理,不能反映 职业病危害的实际存在状况。报告书的建议缺乏针 对性、可操作性,经常照抄标准要求作为建议。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年8月第l4卷第4期Chin J of Public Health Eng Aug.2015,Vo1.14 No.4 ・333・ 3讨论 张家港市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历来重视报告书的 质量。2002年10月,张家港市职业卫生监管部门 就在网上公布了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流程,同时 建立了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化工、毒理、检验、通 风等专家组成的职业卫生审查专家库,承担报告的 技术审查工作,保障审查质量。针对张家港本地评 价单位数量、能力不足的情况,张家港市职业卫生监 管部门在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初期,主 动引进省内的评价单位,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 通过适度竞争,间接促进了报告书质量的提高。但 从结果看,报告书仍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1)相关法规、标准不具体、不完善,可操作 性差。(2)个别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 价工作不重视,与评价单位的配合程度差,工作不积 极。(3)部分评价机构不具备合理的技术结构、足 够的技术力量,硬件配备不足,实验室检测能力不 足;同时内审和质量把关走过场,没有真正做好质量 控制。(4)一些评价人员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 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卫生工作经验、评价标准应用 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不足,现场调查准备不充分,调 查工作不仔细、不深入和不全面,评价检测不规范。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书编写工作的认识报告书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 设施竣工卫生验收的技术性报告,反映了项目职业 病危害的控制水平,是企业开展日常职业卫生管理 的依据,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实施分类管理、综合 治理的依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并不是将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转移 给了技术服务机构,其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 主体。建设单位应该积极配合评价单位开展现场调 查、监测采样等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如 生产负荷满足评价检测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机构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准确地提 供技术服务,为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2加强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的建设修订《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 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量化指标纳入其中,为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合理分类提供基础依据,使分 类更科学合理,增加可操作性;减少由于评价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评价能力不同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防 尘防毒通风系统的评价规范,落实防尘防毒通风系 统本质有效性的测定和评价 。开展技术研发以 完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 限值和检验/检测方法的匹配程度;借鉴国际标准及 时制定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评价覆盖率 J。 3.3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 进一步 改进评价报告质量考核评分表,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直观性,实现每份报告质量的量化评分,定期公示, 引导企业主动选择报告质量佳、服务质量好的技术 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健全职业健康技 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工作程序、审定标准、审定条件 和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审 查、批准、年检、资质续展等工作 J。特别是注重对 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技术人员资质的审 查。加强对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区域从事职业卫 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 目,出具虚假证明文件,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等违 法行为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其相应资质。 3.4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3.4.1加强硬件建设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反映 了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认 识、评价和控制危害的必要手段。技术服务机构应 当配备质量可靠、配套完善、通过计量认证的仪器仪 表和设备设施,具备能够检测评价本地区用人单位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能力 。 3.4.2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 育,注重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 及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服 务质量和水平,不得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 业秘密,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 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 务知识、技术能力的培训,尽快开展卫生工程相关专 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公 立技术服务机构重点引进工程专业类的人才,非公 立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医学专业背景的人才,充 实技术力量,完善队伍结构。 3.4.3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调 查的质量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 规范和技术考核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则是保证质 量的根本措施 ]。质量控制应贯穿在“评价”工作 程序中的所有环节,特别是体现在关键控制环节,如 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的现场采 样。职业卫生调查是评价工作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 段,因此建设项目评价人员应在熟悉、掌握各有关法 规、标准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和内容 制定各调查项目的方案,设计调查表格,进行调查方 案、表格的评审、修订并编制质量控制程序图。调查 时要严格按方案进行,遵循质量控制程序,抓住每一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年8月第l4卷第4期Chin J of Public Health Eng Aug.2015,Vo1.14 No.4 个细节、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重要的或可疑的可多次 反复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直接影响 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3):146—148. [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 [EB/OL].(2011—08—17)[2014—07—25]http://www. 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0817/145131/c0ntem145131.htm. 一评价质量¨ ,因此现场采样应严格遵循《工作场所 有害物质采样规范》(GBZ 159—2004),采样点、采 样频率、采样方式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物质在作业 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作业人员接触的方式、接触时间 及工艺状况等详细的情况写实确定。 4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916/201 1/ [7]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 意见[EB/OL].[2014—07—25]http:// w ̄tr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I201 1/1 103/154688/content154688.htm. _— 5916/ (8]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 与中毒控制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M].北京:中国 人口出版社,20o3:30—7 8_ [2] 彭言群.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质量与水平分析 (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6):379—381. [9] 叶炳杰,林文敏,林嗣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职业卫 生调查的质量控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2): 143—145. [3] 张玉慧,王斌,张灏.山东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5):3l】一3l2. [1O] 沈革,孙德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08—209. [4] 刘秉旭,查林,张迎建,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 价报告书存在问题的探讨[J].现代医学,2013,41(9):642— 646. [收稿日期2014-12-09) (编校唐旭) [5] 谢禾,迟美娜,李克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量化性探 (上接第330页) 示标识;⑤根据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工业企 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要求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噪声检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 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 有:噪声、粉尘、生物因素(螨、羌、蚤)以及不良照明 和视觉紧张,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粉 尘。因此该项目存在作业人员发生听力损伤、呼吸 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危害 、引起过敏反应 等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 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检测中发现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超标的工作场所或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 度)超标的情况下从事的作业等。针对关键控制 点,建议企业采取如下措施:(1)控制职业病危害的 录保存等方面内容;⑥作业人员在关键控制点作业 时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并依据关键控制点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合理佩戴符合职业卫生防 护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关键控制点的各项防护措 施只要落实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职业 病危害。 4参考文献 [1] 李变兰,刘东山,陈丽,等.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防护[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4):236— 238. 措施:①对高噪声设备和环境采用综合降噪措施,如 安装隔声罩、消声器等措施进行隔声、消声、吸声降 噪,针对纺织厂以高中频为主的噪声可采用吸声吊 顶进行降噪 ;②设备布局适宜,不宜太密集;③加 强机器设备的密闭防尘工作,根据纺织厂的生产工 艺特点可选用旁侧吸尘罩或下部吸尘罩进行尘源控 制。(2)加强职业卫生管理:①加强噪声、粉尘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并制定细致、完善的检测 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检测的周期、频率以及检测的范 围;②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按规定进行上 岗、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③合理安排 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其在关键控制点的 停留时间;④在上述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相应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邓建和,阮一帆,黄德祥,等.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 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6):38—39. [收稿日期2014—11-01] (编校唐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