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实验指导书
尚雪梅 编
班 级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
3
目录
实 验 守 则 ..................................................................................................................................... 5 实验一 金属模拆装实验 ................................................................................................................. 6 实验二 塑料模拆装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 冲模安装调试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 注射成型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 虚拟模具装拆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 曲柄压力机结构、工作原理与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验 守 则
1. 按时进入实验室,不得无故迟到或擅自离退。
2. 进入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整洁,不得喧哗、打闹、吸烟、随
地吐痰及乱扔纸片等杂物。
3. 课前应认真预习本次实验内容及有关仪器设备介绍,基本了解
实验基本原理,明确实验要求。
4. 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仪器及设备的构造、基本原理、实验要求、
注意事项等的讲解。
5. 爱护仪器设备,细心操作,注意安全,不得乱动与本实验无关
的仪器设备。如有不遵守纪律或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并作相应处理。实验中如发生意外或异常现象,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安全措施。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需经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结束实验。
6. 要有文明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的仪
器及设备恢复为初始状态,将所用的量具、工具等整理好,收拾好桌凳,做好清洁工作。样品不要随便乱扔,将其放在指定的木箱里,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
7. 实验报告是处理实验结果的总结资料,是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
主要依据之一,必须认真独立完成,课后一周内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5
实
实验一 金属模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模具拆装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真实的模具正确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模具结构设计及理论学习,解决现场问题奠定实践基础。
模具拆装绘图实验要求:
1.熟悉模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各个零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2.掌握各模具零部件的拆卸装配顺序、方法,正确组装模具; 3.分析和解决模具拆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模和产品检测方法; 4. 熟悉制图、公差配合、零件材料及成型工艺基础,为后续模具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设备、模具和工具 1.五金冲模; 2.实验台;
3.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实验组一套;
三、冲模概述
1.单工序冲裁模: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个冲压工序的冲裁模。
图1所示为一副无导向的开式单工序冲裁模。模具工作时,条料沿导料板送进,并由定位板7定位;压力机的滑块带动上模部分下行,凸模与凹模配合对条料进行冲裁;分离后的冲裁件靠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依次推出。紧箍在凸模上的条料则在上模回程时由固定卸料板
6
(左右各一块)刮下。照此循环,完成冲裁工作。
1-上模座 2-凸模 3-卸料板 4-导料板 5-凹模 6-下模座 7-定位板
2.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分离工序的模具。
设计难点:如何在同一工作位置上合理地布置好几对凸、凹模; 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有一个既是落料凸模又是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优点:生产率高,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高,板料的定位精度要求比级进模低,冲模的轮廓尺寸较小。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适用: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7
图1 无导向单工序落料模
图2所示为一副正装式复合冲裁模。模具工作时,将条料沿两个导料销送进,并由挡料销定位;滑块带动上模部分下压进行冲裁,凸凹模外形和凹模进行落料,同时冲孔凸模与凸凹模内控配合进行冲孔;然后滑块带动上模部分回程。
1-打杆 2-模柄 3-推板 4-推杆 5-卸料螺钉 6-凸凹模 7-卸料板 8-落料凹模 9-顶件块 10-带肩顶杆 11-冲孔凸模 12-挡料销 13-导料销
图2 正装式复合模
3. 级进模是一种工位多、效率高的冲模。整个冲件的成形是在连续
8
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优点: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工件精度较高,便于操作和实现生产自动化。
缺点: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 适用: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
图3所示为一副双侧刃定距的冲孔落料级进模。模具工作时,沿导料板将条料送进,并由侧刃挡块定位;上模部分下行对条料实施冲孔,侧刃与侧刃凹模配合,在条料的边缘上冲切下一块长度等于送料步距的料边,在条料上形成一个台肩,为后续送料做准备;上模部分回程,橡胶推动卸料板将紧箍在凸模上的条料刮下;沿导料板将条料继续送进,并由侧刃挡块对条料的台肩定位;上模部分下行进行落料并在冲孔的工位上冲孔;侧刃又将在条料的边缘上冲切下一块长度等于送料步距的料边,在条料上形成一个台肩;然后上模部分回程并卸料。
9
1-内六角螺钉 2-销钉 3-模柄 4-卸料螺钉 5-垫板 6-上模座 7-凸模固定板 8、9、10-凸模 11-导料板 12-承料板 13-卸料板 14-凹模 15-下模座 16-侧刃 17-侧刃挡块
图3 双侧刃定距的冲孔落料级进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工作
(1)、读懂拆装模具装配图,查阅有关资料,熟悉其用途,动作过程,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10
(2)、清理整洁拆装现场;
(3)、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验结束时,按清单清点工具,交指导老师验收;
(4)、向实验室领取模具;
(5)、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
(6)、自备绘图工具及图纸。 2.拆卸步骤
(1)、拟定模具拆卸工艺及拆卸方案,作标记后按拆卸工艺顺序拆卸;
(2)、将模具分部件拆卸,拆卸后的部件摆放整齐;
(3)、将各部件拆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有的部件不允许拆卸的不拆,通过图纸及其它资料了解内部结构);
(4)、拆卸过程中,深入了解零部件结构形状、结构特点(特别是成型腔)、在模具中的作用,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机构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
(5)、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3.测绘零件草图;
(1)、根据模具分析零件的几何形状,测量尺寸并勾画零件草图,标注尺寸、加工精度、配合公差、材料及其它技术要求;
(2)、根据零件草图绘模具装配草图,校对草图修改错误。 4.模具装配步骤和方法 (1)组件装配
将零件组装成部件,按照确定方法装配好。(组件装配内容视具体模具而确定)并注意装配精度及检验;
(2)确定装配基准
11
在模具总装前,根据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赖关系,易于保证装配精度来确定装配基准;
(3)制定装配顺序
根据装配基准,按顺序将各部件组装、调整,恢复模具原样。 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并注意工作零件的保护。
四、绘图
手(或计算机)绘总装图(注意:计算机绘图不允许操袭,发现操袭必需重新补做模具拆装绘图实验)。
五、模具拆装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 (一)、拆装模具基础知识
1.拆装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制定方案,拆卸顺序(可作记号),提请实验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拆卸时一般先将上模和下模分开,分别将上、下模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具各主要板块拆下,具体针对各种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拆卸方法和顺序;
3.一般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如冷冲模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4.装配时首先要确定装配基准件,按照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装配顺序。
(二)、操作注意事项
1.模具搬运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搬运,注意轻放、稳放;
12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使用铜棒、撬棒拆卸模具时,姿势要正确,用力要适当; 5.使用螺丝刀时:
a.螺丝刀口不可太薄太窄,以免紧螺丝时滑出; b.不得将零部件拿在手上用螺丝刀松紧螺丝; c.螺丝刀不可用铜棒或锤子锤击,以免手柄砸裂; d.螺丝刀不可当凿子使用。 6.使用扳手时:
a.必须与螺帽大小相符,否则会打滑使人摔倒; b.扳手紧螺栓时不可用力过猛,松螺栓时应慢慢用力扳松,注意可能碰到的障碍物,防止碰伤手部;
7.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8.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9.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10.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六、实验报告
1.简述所拆卸模具的用途,工作原理 2. 填写模具零件汇总表;
3.画出所拆装模具装配图,各工作零件图, 详细列出模具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根据实验进程定);
4.测绘草图。
七、结束工作
13
1、清理拆装现场,归还实验室领取的模具及拆装工具; 2、交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附:表1 模具名称 零件序号
零件名称 数量 备注 14
实验六 曲柄压力机结构、工作原理与参数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1.熟悉开式曲柄压力机的结构。 2.了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深刻理解设备各参数的含义。
4.为冲压件的设备选型和模具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验设备、模具和工具 1.压力机; 2.活动扳手;
曲柄压力机外形如图11-1所示。
三、实验内容
了解曲柄压力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该设备由哪几部分组成。观察压力机外形,看压力机的结构组成,绘制出曲柄压力机的传动简图。了解压力机的工艺参数,包括公称压力、曲柄半径、滑块行程、公称压力角、压力机闭合高度、连杆高度调节量、模柄孔尺寸、工作台面尺寸、漏料孔尺寸。掌握连杆长度调节的方法,了解连杆长度调节的意义和作用。思考设备参数与模具设计及工艺选择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1.按照事先分好的实验小组准时到达实验室。 2.从原动机开始,追随机器的动力传递轨迹。 3.找到机器的执行单元,看执行元件的运动特性。 4.寻找控制单元,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
15
5.了解机器执行单元与模具的连接方法,记录相应的连接尺寸。 五、实验报告
1.弄清结构图与传动简图的区别,对照机器,画出曲柄压力机的传动简图;
2. 记录曲柄压力机的参数,并说明每个参数的意义以及该参数对模具设计的约束;
3.弄清压力机闭合高度调整原理,实际测量压力机当前的闭合高度;
4.为什么曲柄压力机需要装飞轮?
5.为了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模具的闭合高度与压力机闭合高度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六、结束工作
1、关闭压力机并整理工作台面,把凳子归还原位; 2、交实验报告。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