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7月)
【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面积居世界第7位。
【人口】 12.1亿(2011年),居世界第2位。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
(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675.3万(2011年)。 【国家元首】 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2012年7月25日就职。
【重要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 况】 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
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2世纪灭亡,小国分立。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 治】 印度独立后长期由国大党统治,反对党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两次短暂执政。1996年后印度政局不稳,到1999年先后举行3次大选,产生了5届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瓦杰帕伊任总理。2004年,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在左派政党外部支持下,组成联合政府,曼莫汉·辛格任总理。
2009年4月16日至5月13日,印度举行第15届人民院选举,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以较大优势胜出,再次组成联合政府,曼莫汉·辛格连任总理。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议会】 联邦议会由总统和两院组成。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议会两院及各邦议会当选议员组成选举团选出,任期五年,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现任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2012年7月25日就任。两院包括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联邦院共250席,由总统指定12名具有专门学识或实际经验的议员,和不超过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的代表组成,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4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现任联邦院议长哈米德·安萨里(Hamid Ansari),2007年8月10
日当选,2012年8月7日连任。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2009年选举产生的第15届人民院组成为:国大党及其盟党262席,国大党获206席,为第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党157席,印度人民党116席;左翼政党及盟党80席,其余政党44席。2013年3月,印执政联盟第二大党德拉维达进步联盟(DMK)退出政府,6月印度人民党(联合派)退出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目前,国大党及其盟党在人民院拥有议席228席,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党有130席。现任人民院议长梅拉·库马尔(MeiraKumar),2009年6月3日当选。
【政府】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最高行政机关。总理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多数党的议会党团领袖担任,部长会议还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内阁是决策机构。
本届政府于2009年5月28日组成,2011年、2012年、2013年共进行四次改组。改组后,内阁部长共32人:总理兼人事、督察和养老金部部长、计划委员会主任、原子能和空间署署长曼莫汉·辛格
(Manmohan Singh),国防部长A.K.安东尼(A.K.Antony),农业和食品加工工业部长沙拉德·帕瓦尔(Sharad Pawar),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卫生与家庭福利部长古拉姆·纳毕·阿扎德(Ghulam Nabi Azad),内政部长苏希尔·库马尔·沈德(Sushil Kumar Shinde),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维拉帕·莫伊利(M.Veerappa Moily),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长法鲁克·阿卜杜拉(Dr.Farooq Abdullah),科技和地球科学部长S.贾伊帕尔·雷迪(S.Jaipal Reddy),劳动和就业部长西斯·拉姆·奥拉(Sis RamOla),城市发展部长、议会事务部长卡迈尔·纳特(Kamal Nath),民航部长阿吉特·辛格(Ajit Singh),海外印人事务部长瓦雅拉尔·拉维(Vayalar Ravi),铁道部长马立卡军·卡吉尔(MallikarjunKharge),道路交通和公路部长奥斯卡·费尔南德斯(Oscar
Femandes),通信与信息技术部长兼司法部长卡比尔·西巴尔(KapilSibal),商工部长阿南德·夏尔玛(Anand Sharma),社会公平和权利部长库马里·赛尔贾(Kumari Selja,),住房和城市扶贫部长吉瑞嘉·维亚斯(Girija Vyas),航运部长G.K.瓦山(G. K.Vasan),重工业和公共企业部长普拉夫尔·帕蒂尔(Praful Patel),煤炭部长什里普拉
卡什·杰斯瓦尔(Shriprakash Jaiswal),外交部长萨尔曼·库尔希德(Salman Khurshid),部落事务、乡村自治组织部长V.基索尔·钱德拉·迪奥(V.Kishore Chandra Deo),钢铁部长本尼·普拉萨德·沃马(Beni Prasad Verma),农村发展部长杰拉姆·兰密施(JairamRamesh),少数民族事务部长K.拉赫曼·汗(K.Rahman Khan),矿业部长丁夏·帕蒂尔(Dinsha J.Patel),人力资源开发部长M.M.帕拉姆·拉举(Dr. M. M. Pallam Raju),水资源部长哈里什.拉瓦特(HarishRawat),文化部长昌德雷什·库马里·卡托齐(Chandresh KumariKatoch,女),纺织部长卡维瑞·萨姆巴·斯瓦·拉奥(Kavuru SambaSiva Rao)。
独立主持部务的国务部长12人:妇女和儿童发展部国务部长克里希纳·提拉特(Krishna Tirath),消费者事务、食品、公共分配国务部长K.V.托马斯(Prof. K. V. Thomas),统计和项目执行部国务部长兼化工和化肥部国务部长斯里坎特·杰纳(Srikant Jena),环境和森林部国务部长杰严提·纳塔拉简(Jayanthi Natrajan),东北地区发展部国务部长兼议会事务部国务部长帕班·辛格·加图瓦尔(Paban SinghGhatowar),电力部国务部长J.M.辛迪亚(Jyotiraditya MadhavraoScindia),中小企业事务部国务部长K.H.穆尼亚帕
(K.H.Muniyappa),饮用水和卫生处理部国务部长巴拉特森·索兰基(Bharatsinh Solanki),公司事务部长萨钦·皮洛特(Sachin Pilot),青体部国务部长兼国防部国务部长吉坦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新闻和广播国务部长玛尼什·特瓦尼(Manish Tewari),旅游国务部长K.齐兰吉维(Dr. K. Chiranjeevi)。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现任首席法官K.G.巴拉克里希南(K.G.Balakrishnan),2007年1月就任。总检察长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现任总检察长瓦汗瓦提(G.E.Vahanvati),2009年6月任命。
【政党】 (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国大党。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12月,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长
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选举中再次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现任主席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
(2)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称有350万党员。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1996年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短暂执政。1998年至2004年两度执政。现为最大在野党。现任主席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成立。党员81.4万(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曾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2011年5月结束在该邦连续34年的执政地位。现任总书记普拉卡什·卡拉特(PrakashKarat)。
(4)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于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与党内发生分歧而被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现任总书记巴尔丹(A. B. Bardan)。
【重要人物】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统。1935年12月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国大党成员。先后出任航运、运输、税收、金融等部门国务部长,以及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2012年7月22日当选总统,7月25日就任。
曼莫汉·辛格:总理。1932年9月26日出生于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克教徒,国大党成员。曾就读于旁遮普大学和英国剑桥、牛津大学,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71年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历任财政部首席顾问、储备银行行长、计划委员会主席、总理经济事务顾问等职。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任职。1991~1996年任财政部长,推行“新经济政策”,放宽对私营经济活动限制,积极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出口,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1991年、1995年和2001年分别当选联邦院议员。1998年任联邦院反对党领袖。2004年5月出任总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注重解决贫穷、农业和失业等问题,保证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对外大力推进印度大国战略,推动印美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09年5月连任。
【经 济】 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1996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
(1997~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十五”计划(2002~2007年)期间,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实现年均经济增长7.8%,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6年,推出“十一五”计划(2007~2012年),提出保持国民经济10%的高速增长,创造7000万个就业机会,将贫困人口减少10%,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力度。2011年8月,印计划委员会通过“十二五”(2012~2017年)计划指导文件,提出国民经济增速9%的目标。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好转。2012/2013财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注: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当前价格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100.3万亿卢比(约合1.84万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
国民总收入:827666.5亿卢比(约合15187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68747卢比(约合1322美元)。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1美元=54.5卢比(2012年4-2013年1月平均值)。 通货膨胀率:7.55%(2012年4月至2012年1月)。 失业率:6.6%。
【资源】 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01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2亿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67亿吨,
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756.79亿吨,磷酸盐1.42亿吨,黄金68吨,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工业】 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五”计划期间,工业分别增长5.7%、7.0%、8.4%、8.2%、11.6%。2012年,工业同比增长3.1%,其中电力增长0.4%,制造业增长1.9%。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分别占工业生产指数权重14.16%,75.53%和10.32%。近年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11/2012 2012/2013 煤 42040 58310 原油 3819 3810 钢材 6957 8280 铁矿砂 2080 1673 发电量(兆瓦)20.65 23.64
【农业】 拥有世界1/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2%。由于投资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来农业发展缓慢。“十一五”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率3.28%。2011/2012财年增长率为1.8%。近两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百万吨):
2011/2012 2012/2013 粮食总产量 250.42 250.14 稻米 102.75 104.3 小麦 85.90 93.9 粗粮 42.08 38.47
油料 30.53 29.5 甘蔗 347.87 357.7 皮棉(百万包*) 34.09 33.8 黄麻(百万包**) 11.61 10.6 *每包皮棉为170公斤。 **每包黄麻为180公斤。
【服务业】 近年来,印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2012/2013财年预计增长6.5%,占GDP的64.8%。其中,酒店服务业、金融类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建筑业分别增长5.2%、8.6%、6.8%、5.9%,占GDP比重分别为25.1%、17.2%、14.3%、8.2%。
【旅游业】 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2010 2011 2012 外国游客(万人次) 578.0 629.0 664.8 增长率(%) 8.1 8.9 5.4 创造外汇(亿美元) 141.9 165.6 177.4 增长率(%) 18.1 16.7 7.1
【交通运输】 铁路为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世界第四大铁路网。公路运输发展较快,是世界第二大公路网。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6.46万公里。 公路:469万公里。
水运:主要海港12个,包括孟买、加尔各答、金奈、科钦、果阿等,承担3/4货运量。孟买为最大港口。
空运: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国际航空公
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飞机334架。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飞机201架。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共有机场345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分别位于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金奈和特里凡特琅。。 【财政金融】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3月,印外债3454亿美元,占GDP的19.7%。2012年4月至9月,印度财政赤字约78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截至2012年9月,外汇储备2948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形势、卢比贬值等因素影响,印对外贸易增长缓慢,由于进口增速大于出口,贸易赤字扩大。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0/2011 2011/2012 2012年4月至12月 总 额 6315.29 6343 5753.72 进口额 3810.61 3915 3612.72 出口额 2504.68 2428 2141.00 差 额 -1305.93 -1478 -1471.72
【外国资本】 1991年起积极引进外资。毛里求斯是印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11/2012财年,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329.5亿美元,2012年4月至9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约162.5亿美元,对印投资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新加坡和英国,吸引外资较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
【外国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11/2012财年,外援总额63.8亿美元,其中贷款56.7亿美元,赠款7.1亿美元。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外援总额33.24亿美元,其中贷款30.10亿美元,赠款3.14亿美元。近年来外援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国际开发协会 36.09 23.74 12.54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8.22 32.39 4.22
亚洲开发银行 15.53 12.82 10.49 英国 1.98 0.34 1.26 德国 3.32 6.19 0.68 日本 5.71 33.84 15.97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12/2013年度《经济调查报告》) 【人民生活】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新贫困标准(日生活费用1.25美元以下),印度目前有3.55亿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9.8%。印人口出生率2.18%,新生婴儿死亡率4.46%,人均寿命为66.1岁。医院和诊所共3.2万家,各类郊区、基础和社区卫生中心17.2万家。电话用户约9.35亿,固定电话用户约3095万,移动电话用户约9.04亿。
【军 事】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现陆军参谋长比克拉姆·辛格(Bikram Singh),空军参谋长布朗(N.A.KBrowne),海军参谋长乔什(D.K Joshi)。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现役兵力为127万,其中陆军110万,海军5.3万,空军1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2012/2013财年,国防预算约为1.93万亿卢比(约合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文化教育
【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还包括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印有高等院校31868所,其中综合性大学544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印全民识字率74.04%。
【新闻出版】 印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截至2008年底,共有报刊69323种,总发行量2.07亿份。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
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第二大通讯社。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种方言播音。对外使用27种语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年9月试播,1976年脱离全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至2011年3月,全国共有56家电视台,515个卫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77.5%和人口的89.6%。
【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印与所有国家积极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
在人权问题上,主张推进人权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问题优于民主和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从而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统一。
重视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环保的主要责任应由发达国家承担,建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从事研究和开发来解决环境问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列名支持《哥本哈根协议》。
近年来,印政府继续推行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印中关系,优先发展与美关系,巩固印俄传统关系,推进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推行东向政策。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注重发展经贸科技合作,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同中国的关系】见“中国印度双边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6年3月,美总统布什访印。双方就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协议,制定两国贸易三年内翻番的目标,宣布成立科技委员会,探讨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国会通过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10年4月,印度总理辛格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并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财长盖特纳访问印度,双方建立印美经济金融伙伴关系。6月,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美,举行首次印美战略对话。7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琼斯访印。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印。 2011年5月,美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访印,同印内政部长齐丹巴拉姆举行首轮印美国土安全对话,并发表《联合声明》。6月,印美第二次经济金融伙伴关系对话在华盛顿举行。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印外长克里希纳在新德里共同主持印美第二轮战略对话,并发表《印美战略对话联合声明》。
2012年5月,美国务卿克林顿访印。6月,美国防部长帕内塔访印。印外长克里希纳与美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共同主持第三次印美战略对话,发表《2012年印美战略对话联合声明》。10月,印美第三次经济金融伙伴关系对话在新德里举行,美财长盖特纳率团出席。
【同俄罗斯的关系】 印俄双边关系密切。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年度峰会机制。
2009年6月,印度总理辛格赴俄罗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正式会晤。9月,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俄罗斯。12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俄罗斯,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签署包括核合作、军事防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6个协议。
2010年3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总价值上百亿美元的一系列协议。12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双方签署数十项协议,发表印俄联合声明,举行了庆祝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活动。
2011年10月,印国防部长安东尼赴俄参加印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例行会议,双方就军事项目落实情况和武器设备配套零部件出口等进行磋商。12月,印总理辛格对俄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印俄第12次峰会。辛格分别与梅德韦杰夫总统及普京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同意深化两国间特殊、优先的战略伙伴关系,扩大经贸、投资、防务、科技、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合作。
2012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双方发表《为了共同繁荣和更好的世界的联合声明》,签署了两国外交部磋商议定书、科技与创新合作备忘录、2013-2015年文化合作计划、投资合作及两国通讯导航公司谅解备忘录等5项合作文件,并达成总额29亿美元的武器购销合同。
【同日本的关系】 印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4年起,印成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象。2006年12月,印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建立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游交流年”。
2009年12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访问印度,双方发表《新时期印日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声明。
2010年6月,印度总理出席加拿大多伦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同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开发发电技术等民用领域加强合作。6月底,印度与日本就出口核能发电技术举行第一轮谈判。7月,印度与日本举行首轮外交与防务副部长级对话(“2+2”)。8月,日
本外相冈田克也访印,与印度外长举行第四轮外长级年度战略对话。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日,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会谈,双方发表《未来十年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愿景》的联合声明,签署《关于缔结印日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联合宣言》。
2011年2月,印日签署《印日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履约协议》,以推动贸易自由化、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改善商业合作环境。4月,印外秘拉奥琪访问日本,举行印日外交磋商,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目前陷入停滞的印日民用核能对话,并同意建立印日美三边对话机制,就涉及共同利益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开展对话。10月,印外长克里希纳对日进行正式访问,与日外相举行第五次印日战略对话。12月,日首相野田佳彦对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六届印日峰会。
2012年4月,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访印,与印外长克里希纳共同主持召开日印第一届经济对话暨第六届战略对话,与印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主持召开日印第五届能源对话。双方同意建立就网络安全和海上安全开展对话的新机制。10月,印日第二轮外交与国防副部级对话(2+2对话)在东京举行,第三轮印美日三边对话在新德里举行。 【同欧盟及欧盟国家关系】 2000年,印度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2005年双方正式确立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作为整体是印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
2010年4月,印度总理辛格出席美国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期间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6月,印度总理出席加拿大多伦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及法国总统萨科齐。7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印。12月,印度总理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1轮“印度—欧盟峰会”,并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比利时首相莱特姆、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洲领导人会晤。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印,双方签署总额约150亿欧元的框架合作协议。
2011年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印,与辛格总理共同主持首轮印德政府间磋商。两国正式启动政府间磋商机制。6月,法国财长拉加德访印。11月,印度—欧盟在新德里举行首次外交政策磋商。 2012年1月,印度—欧盟第22次部长级会议在印班加罗尔召开。法国达索集团与印度国防部达成售印126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2月,印度-欧盟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双方签署《印统计和项目实施部和
欧洲统计局统计合作备忘录》、《印欧研究和创新合作联合宣言》,并发表《关于印欧加强能源合作的联合宣言》。6月,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访问印度,并出席“德国与印度2011-2012:无尽的可能”德国年系列活动。
【同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印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积极参与东亚合作。
2009年10月,第七次印度—东盟峰会在泰国华欣举行,印总理辛格出席。12月,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出席在缅甸举行的第12次孟印缅泰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2010年10月,第八次印度—东盟峰会在越南河内举行,印总理辛格出席。2011年3月,印度—东盟第三次德里对话举行,印外长克里希纳出席。11月,第九次印度—东盟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印总理辛格出席。
2009年2月,印度副总统安萨里访问缅甸。2010年7月,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访印。2011年6月,印外长克里希纳访缅,会见了缅总统、副总统等领导人,并与缅外长举行会谈。10月,缅总统吴登盛对印进行国事访问,会见了印总统、外长,并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
2010年9月,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老挝和柬埔寨。2011年1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希洛访问印度。3月,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访印。4月,泰国总理阿披实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越南、马来西亚。
2011年10月,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会见印总统帕蒂尔、外长克里希纳、议会反对党领袖斯瓦拉吉,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印石油与天然气集团与越南国有石油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南海所谓127、128油气区块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合作项目,后因技术原因,印公司退出两区块勘探。
2012年1月,泰国总理英拉对印进行国事访问。5月,辛格总理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11月,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访印。7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印进行国事访问。12月,印度——东盟纪念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庆祝双方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暨首脑级别会议10周年。峰会主题为“东盟——印度促进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伙伴关系”。会
议由印总理辛格和东盟轮值主席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主持。
【同南盟及南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印于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办南盟首脑会议。作为南盟最大国家,印强调加强南亚各国联系,积极推动在南盟范围内实现物流、人员、技术、知识、资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南亚经济共同体。2008年8月,印度总理辛格出席在科伦坡举行的第15届南盟峰会。2010年4月,印度总理辛格出席在不丹举行的第16届南盟峰会。2011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出席在马尔代夫举行的第17届南盟峰会。
2004年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和平对话进程,双边关系继续缓和。2008年11月,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后,印指责巴境内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制造了此次事件。印巴关系骤然紧张,和平进程中断。经国际社会斡旋,两国紧张局势有所降温,但尚未根本缓解。2009年6月,印总理辛格在俄罗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统扎尔达里。2010年4月,印总理辛格在不丹第16届南盟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统扎尔达里。7月,印外长克里希纳访问巴基斯坦。
2011年2月,印外秘和巴外秘在不丹廷布举行会见。3月,应印总理曼莫汉·辛格邀请,巴总理吉拉尼抵达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的莫哈里,观看在印巴两队之间进行的板球世界杯半决赛。这是自2008年11月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后,印巴两国领导人第一次在印度举行会晤。7月,巴新任外长希娜·拉巴尼·哈尔访印,同印总理辛格、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人民党领袖阿德瓦尼、人民院反对党领袖斯瓦拉吉会见,并与印外长克里希纳举行会谈,发表《印巴外长联合声明》。11月,印巴在新德里举行贸易对话,同意携手实现两国贸易正常化,并发表联合声明。12月,印巴重启核及常规安全的“建立信任措
施”(CBM)谈判,这是两国CBM对话中断四年后再度恢复。2012年4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对印进行“私人访问”,同印总理辛格会见。 2011年1月,尼泊尔总统亚达夫访问印度,印外秘拉奥琪访尼。2月和10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两次访问印度,两国签署首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4月,印外长克里希纳访问尼泊尔。5月,斯里兰卡外长佩里斯访印。7月,印外长克里希纳访问马尔代夫、孟加拉国。9月,印总理辛格访问孟加拉国。10月,尼泊尔总理巴特拉伊访印。11月,印总理辛格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
2012年2月,印总理辛格特使、外交部西方事务秘书贾纳帕提
访问马尔代夫。4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对印进行非正式访问,与辛格总理等印高官会晤。9月,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问巴基斯坦,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访问印度。11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对印进行国事访问。12月,尼泊尔总统亚达夫对印进行正式访问。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利克首次访问印度。
【同非洲国家关系】 印独立后,支持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和国家民族解放斗争,在非洲国家中赢得了良好声誉。近年来,印加大对非洲的重视和投入。印在非重点推进与南非、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家关系,也借重非盟、东非共同体、“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印度—巴西—南非”倡议等区域组织促进对非关系。2004年,印总统卡拉姆访非。2005~2007年,辛格总理三度访非。2008年,印举办首届“印非论坛峰会”,宣布5年内对非信贷总额增至54亿美元。2011年3月,“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部长级会议在新德里举行;10月,“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第五届峰会在比勒陀利亚举行,辛格总理出席。5月,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首脑峰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发表《亚的斯亚贝巴宣言》和《印非加强合作框架文件》。双方确立到2015年印非贸易额达700亿美元的目标。非盟积极评价印非合作,表示将尽快设立驻印办事处。
2012年1月,马里总统杜尔对印进行正式访问。3月,赞比亚总统萨塔对印进行私人访问。4月,印总统帕蒂尔访问塞舌尔和南非。9月,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对印进行国事访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