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二节 气候

标题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包括“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三部分。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提供了六幅地图,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了解我国气候特征“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通过了解夏季风、冬季风的性质,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来认识到这一气候特征。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通过图片和知识之窗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灾害性多发,以及对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有一定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灾害性预防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度带和干湿区,认识到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 2、认识我国季风气候典型的特征,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认识我国气候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掌握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基本常识,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农业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运用课本提供的6幅地图,在读图分析基础上认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进而去分析其影响因素。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差异大,这些与南北纬度(纬度位置)、东西经度跨度大(海陆位置),地形复杂等因素有关。 2、季风气候显著 让学生读“我国的夏季风”和“我国的冬季风”,了解风向和影响范围,从季风的特点去理解气候的特征。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认识到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1、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让学生说说本地的灾害性天气,引入本部分教学,结合实际,说明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防灾和减灾。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 地图册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展示西北沙漠图、东北滑雪图、海南海滩图等。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国各地的气候和景观差异大? 教学活动 气候 课时 2 2、认识我国的气候类型 3、认识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 读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参与活动: 1、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与我国面积、地形有什么关系? 读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区图,参与活动: 1、有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区? 2、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跟什么有关系?(温度带根据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有关,干湿区跟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3、比较温度带和干湿区界线,那两条大致吻合?(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4、你知道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差异?(不同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不同,不同干湿区农作物、建筑、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读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分布图,学生看图参与活动: 1、我国7月份哪些地区气温超过28度? 2、哪些地区1月份气温低于-24度? 3、哪些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哪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讲述: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1月份0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又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我国1月份和7月份温差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最南气温 16℃ 28℃ 最北气温 -32℃ 16℃ 温差 48℃ 12℃ 温差大小 南北温差大 南北温差小 全国最冷地方 漠河 青藏高原 4、认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 冬季温差大,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5、降水分布有什么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小 5、课堂总结 由学生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要点 2

6、目标检测 1、下列叙述中,不是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雨热同期 C 气候复杂多样 D 海洋性显著 2、在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下面的哪条线分布 : A 长江 B 阴山—黄河 C 秦岭—淮河 D 黄河 3、关于我国降水量季节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B 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 C 降水量集中在冬春季节 D 降水量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A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B 塔里木河主要位于中温带 C 台湾和海南全部都位于热带 D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5、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东暖西冷,东西温差大 B 南温北寒,南北温差大 C 全国各地普遍寒冷 D 全国各地普遍温暖 6、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来看,下列省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陕西 B 福建 C 新疆 D 湖北 7、巴中市的气候类型、温度带和干湿区? 在我国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原因是什么? 读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回忆7年级下第七章亚洲气候的内容。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 第二课时 1、问题导入 2、认识季风显著的原因 3、认识夏季风、读夏季风、冬季风图,比较分析,思考: 冬季风 1、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如何?有什么性质及对降水的影响是什么?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来源 内陆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降水 降水少 降水多 2、我国高温与多雨同期,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使农作物和植物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高得多。 4、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参与活动: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与什么季风有关?(夏季风,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那条等降水量线重合(400毫米) 3、四川是否属于季风区? 思考:夏季风过强或过弱会给长江流域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天气? (夏季风过强,异发生洪涝灾害,过弱异发生干旱) 读灾害性天气图,参与活动: 1、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哪些?(霜冻、洪涝、台风、干旱) 2、洪涝和干旱是怎样产生的?(夏季风强弱,进退早晚) 5、认识洪灾与旱灾 6、认识灾害性天气 3

7、 台风寒潮 阅读知识之窗:台风 寒潮 说说台风和寒潮的危害、特点和预防措施 危害 寒潮 剧烈的降温、大风、风沙及常伴随霜冻、结冰,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给农作物的生长也带来危害。 剧烈的降温,伴有大风 台风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发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在海上掀起巨浪危机海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 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特点 预防措施 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 8、目标检测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容的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景象: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2、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优越性是: A 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B 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C 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D 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气候原因是: A 地形复杂多样 ,以山地为主 B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C 地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 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地的结果 4、读图 (1)在图中分界线上,填上各分界山脉的名称。 (2) 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 (3)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来自________(海洋或陆地),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进退决定的,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_____________灾害。 (4) 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______,且受到________(地形)的阻挡。 (5) 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季。 七、板书设计 4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我国的气候类型。 2、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3、 干湿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4、 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5、 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 讥讽气候显著 1、 成因: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大 2、 冬季风和夏季风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来源 内陆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降水 降水少 降水多 3、 特点:夏季雨热同期 4、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 三、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 灾害性天气:霜冻、洪涝、台风、干旱 2、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洪涝和干旱 成因:与夏季风强弱有关 3、 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措施 八、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