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 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48分)
(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地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A.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D.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2.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诸汉代更广大、更自由。这段话论述的主旨是
A. 唐代士族门阀制度已经崩溃 C. 唐代的政治比前代又有进步
B. 察举制使政权的基础扩大了 D. 古代选官制度具有民主性质
4.《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
5.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 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6.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
第页
1
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 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 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7.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官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8.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解除了种种传统束缚(如废除封建性的把持垄断、采取简明的低税制等)后,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曾经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后期
A. 注重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B. 彻底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 改变了运动初期的政治要求 D. 发展工商业的设想取得一定成效
9.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10. 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危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A.近代民族企业 B.全民族抗战 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D.实业救国思想
11. 观察下面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12.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第页 2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的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
13.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它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14.周恩来在1953年对回国述职的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 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以下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第页 3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7.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在《法学阶梯》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A.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 D.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18.《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宪法 19. 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留在欧盟或退出欧盟”,最终结果以52%:48%的比例决定退出欧盟,同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辞职声明,宣布将于今年10月辞职,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投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B. 公投仍是代议制民主的体现 C.公投冲击了代议制民主 D. 卡梅伦的辞职体现议会至上
20.“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的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这一论述
A. 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D.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21.1871年3月26日,巴黎举行选举,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前往投票,像盛大节日一般。3月28日举行公社成立大会,市政厅广场上人山人海,热烈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这表明巴黎公社
A. 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 B. 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 C. 是巴黎人民掌权的政府 D. 与古雅典民主制度相似
22.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
A. 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 B. 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 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D. 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23.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第页 4
A.国家利益的竞争 B.国际霸权的争夺 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 24.下面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图1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漫画 图2 “不平衡的跷跷板”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力不从心 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共3小题,其中第25题16分,第26题21分,第27或28题15分)
25.(16分)监察制度是对行政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一种政治制度, 是政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国家的监察制度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在西汉初年,丞相总理朝政,往往也行使监察权,可以随意地弹纠百官。汉承秦制,同样中央由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负责监察。而地方上则将天下郡国分为13部州,分设刺史监察地方。与庞大的行政机构相比,监察机关只是一个小系统,人员少而且官阶低,但却是一个独立的、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系统。明朝的监察系统是都察院,是跟六部平起平坐的独立机构。如果说,东厂和锦衣卫是皇帝鬼蜮式的耳目,那么都察院就是皇帝正常的耳目。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各方面官员的监察。监察事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当廷弹劾。二是检查档案。主要是检查各衙门的公文处理情况。三是出外巡查。巡查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地方上的教化推行、司法业务、税收任务、公共事务,甚至还连带着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等。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公元前6 世纪至前4 世纪, 古希腊雅典国家就逐步确立和实施了奴隶制民主共和政体。其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民众大会, 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利机构, 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 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 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劫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 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 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 雅典国家并
第页
5
没有独立的专门监察机关出现, 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
——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监察制度的相同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监察制度对当今中国监察机制改革的启示。(2分)
26.(21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国家等方面进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研究角度一:各具特色的民主政体
“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它在封建领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甚至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1分)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举措?(6分)
研究角度二:法制化与民主化进程
《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2)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2分) 结合所学阐明其依据。(6分)
(3)有人说“妥协”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必要的妥协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因为它能大大减少社会进步的成本。
试举一近代中外历史史实论述上述材料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第页
6
请考生在第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都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到南朝宋刘裕为皇帝时,社会阶级已起变化,士族地主势力趋于衰落,庶族寒门走上政治舞台。但九品中正制度的存在,致贵族、门阀垄断高位,皇权还需取得他们的支持。为加强皇权,南朝君主把重权寄给原系微不足道的小官,这种小官既为重权所寄,渐次变成真宰相大臣,“至如中书所司,掌在机务。……,常为重寄。”
门阀士族把持的“高官”职位,逐渐变成空名义或一种安慰而已。地方上,皇帝把刺史之权交给典签(典签是南朝在地方长官之下典章机要的官制,用以制约刺史),这样位高者无权,有权者位低,谁都反不了皇帝。文武官职实际管辖权力可互换,文官预军事,武将预政治,也都可为宰相。“宰相者……或掌机密,或录尚书,或综机权,或管朝政,或单侍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皆为宰相也。”以致有人叹息“政出多门,乱其阶矣。”南朝官制的变动,包含了社会变动的意义,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官制变动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官制变动的原因。(9分)
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行政集权会腐蚀人们的公民精神,会使它治下的人民萎靡不振;它虽然可以迅速有效地积累力量,但会损害这些力量的再生,更会损害一个民族的持久繁荣。在无限权力影响下,公民将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逐渐习惯于顺从这种权力。
制度的保障和乡镇的民主精神共同孕育了美国的乡镇自由。在新英格兰,他们从乡镇的管理及其组织形式中获益。他们有发自内心的对秩序的遵守和维护,他们对义务和权利的关系有深刻的、科学的理解,最终创造了一种权力的和谐局面。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注:托克维尔(1805—1859 年),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生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1838 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9 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代表著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托克维尔的民主观的表现。(6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高度关注“美国民主”的原因。(9 分)
第页 7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目 答案 题目 答1 D 16 B 2 C 17 D 3 C 18 D 4 5 B 20 B 6 D 21 C 7 A 22 D 8 D 23 D 9 B 24 A 10 B 25 11 D 26 12 D 27 13 B 28 14 D 29 15 B 30 A 19 B 案 二、非选择题(其中第25题16分,第26题21分,第27或28题15分,共52分) 25.(16分)(1)变化特点:监察权渐与行政权分离,形成独立系统;由位卑权重到位高权重;由通过正常机构履职到辅之以厂卫等特殊机构来发挥作用;越来越成为皇帝的耳目,维护君主专制的色彩不断加深。(6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①监察官员的权力来自皇帝,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监察官员惩治贪官污吏,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监察官员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2分,任答两点即可)②不断地增设监察机构导致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司空见惯。(2分) (2)相同点:历史悠久;地位重要;突出对行政和行政官员的监察制约;职权庞杂,职能分工不明确(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启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反腐倡廉;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等。(2分)
26. (21分)“独占的政治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1分)举措: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确立了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政治制度;通过议会改革完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6分)
(2)评价:称赞(或肯定)1787年宪法为防止专制做出了贡献;认为还有不足(或也有局限性),没有给黑人奴隶自由权利。(2分)依据: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体制有效防止专制(1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各州也保留较大的自主权;在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4分)1787年宪法未取消奴隶制或种族歧视。(1分) (3)评分标准:(事例2分,每一事例论述3分,归纳总结1分。) 示例1: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中的“妥协”(2分) 论述: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较小的代价建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政治前提。(3分)
第页
8
示例2: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总统共和政体确立(2分)
论述:①邦联制下的美国矛盾重重,制定一部宪法,强化中央集权是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②由于各种势力的相互妥协,有效地缓解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1787年美国诞生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政体。③宪法的制定,以最小的代价暂时避免了美国内部的冲突发生,稳定了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3分)
示例3:辛亥革命中的三方势力相互“妥协”,促成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2分)
论述:①辛亥革命爆发初期,清王室、革命派、袁世凯三方势力在这场革命中各自目标不一:清政府以镇压革命,稳定和恢复统治为目的;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完全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袁世凯想武力统一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当时任何一方都未有绝对优势完全实现其目标。②和平过渡是各方的唯一选择,符合各方利益。各种政治势力通过南北和谈,相互妥协,实现了和平,使得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3分)
示例4:国共两党合作抗日(2分)
论述:①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共同意改编红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放弃暴力土改和没收私营企业政策;国民党不再“剿共”,承认中共的根据地与军事力量,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②国共两党的“妥协”,从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3分)
小结:以上事例说明了妥协是一种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更加高明的政治智慧。(1分)
(说明:本题为开放题型,参考答案所列事例并非局限于上述4例范围内,只要符合题意皆可)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表现:小官掌握重权,高官无实际权力;剥夺地方刺史的权力给典签;文武官吏相互制约;增加宰相的名额。(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社会阶级发生变化,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严重冲击了士族门阀的统治。(任答三点得9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表现:反对权力过度集中;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公民应具备法治精神(6分)
(2)原因: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革命后,法国政局动荡,共和制与君主制反复斗争,探寻贵族制瓦解后的治理模式;美国制度创新,长期稳定发展。(9分)
第页
9
第页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