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31(李商隐七律10⾸)
《锦瑟》
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五弦。 2、⽆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弦:这⾥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五弦。 4、庄⽣句:意谓旷达如庄⽣,尚为晓梦所迷。庄⽣:庄周。 5、望帝句:意谓⾃⼰的⼼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其泪能泣珠。 7、蓝⽥:⼭名,在今陕西,产美⽟。
赏析:
这⾸《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它⼜是最不易讲解的⼀篇难诗。⾃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是。
诗题“锦瑟”,是⽤了起句的头⼆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诗与瑟事⽆关,实是⼀篇借瑟以隐题的“⽆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般的咏物体,可也并⾮只是单纯“截取⾸⼆字”以发端⽐兴⽽与字⾯毫⽆交涉的⽆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已“⾏年五⼗”,或“年近五⼗”,故尔云云。其实不然。“⽆端”,犹⾔“没来由地”“平⽩⽆故地”。此诗⼈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或“过错”;诗⼈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不过借以遣词见意⽽已。据记载,古瑟五⼗弦,所以⽟溪写瑟,常⽤“五⼗”之数,如“⾬打湘灵五⼗弦”“因令五⼗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原⽆特殊⽤意。
“⼀弦⼀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字。⼀弦⼀柱犹⾔⼀⾳⼀节。瑟具弦五⼗,⾳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绝没有让⼈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繁⽽绪乱,怅惘以难⾔。所设五⼗弦,正为“制造⽓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瑟。宋词⼈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案》)元诗⼈元好问说:“佳⼈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年五⼗”这才追忆“四⼗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种迂见罢了。
起联⽤意既明,且看他下⽂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了《庄⼦》的⼀则寓⾔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化为蝶,栩栩然⽽飞,浑忘⾃家是“庄周”其⼈了;后来梦醒,⾃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溪此句是写:佳⼈锦瑟,⼀曲繁弦,惊醒了诗⼈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等义。试看他在《秋⽇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但⼀经⽟溪运⽤,已经不⽌是⼀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于⼝中流⾎,其声哀怨凄悲,动⼈⼼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怨曲,引起诗⼈⽆限的悲感,难⾔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送春归去。⼀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于杜鹃,也写了佳⼈之托春⼼于锦瑟,⼿挥⽬送之间,花落⽔流之趣,诗⼈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个⾼潮。
看来,⽟溪的“春⼼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佳⼈锦瑟怨华年”提出⼀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溪之题咏锦瑟,⾮同⼀般闲情琐绪,其中⾃有⼀段奇情深恨在。写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暗喻对⾯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律诗⼀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抵前⾯⽂情已然达到⼩⼩⼀顿之处,似结⾮结,含意待申。在此下⾯,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法可以不尽相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溪就写出了“沧海⽉明珠有泪”这⼀名句来。
珠⽣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明宵静,蚌则向⽉张开,以养其珠,珠得⽉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本天上明珠,珠似⽔中明⽉;泪以珠喻,⾃古为然,鲛⼈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也,珠也,泪也,三耶⼀耶?⼀化三耶?三即⼀耶?在诗⼈笔下,已然形成⼀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诗中,⼀笔⽽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溪⽣实不多觏。
那么,海⽉、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五弦弹夜⽉,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溪来说,沧海⽉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压⾚城霞”的句⼦。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于其⾼旷皓净⼗分爱赏,⼀⽅⾯于其凄寒孤寂⼜⼗分感伤:⼀种复杂的难⾔的怅惘之
怀,溢于⾔表。
晚唐诗⼈司空图,引过⽐他早的戴叔伦的⼀段话:“诗家美景,如蓝⽥⽇暖,良⽟⽣烟,可望⽽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来⽐喻的⼋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模⼀样,⾜见此⼀⽐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晋代⽂学家陆机在他的《⽂赋》⾥有⼀联名句:“⽯韫⽟⽽⼭辉,⽔怀珠⽽川媚。”蓝⽥,⼭名,在今陕西蓝⽥东南,是有名的产⽟之地。此⼭为⽇光煦照,蕴藏其中的⽟⽓(古⼈认为宝物都有⼀种⼀般⽬⼒所不能见的光⽓),冉冉上腾,但美⽟的精⽓远察如在,近观却⽆,所以可望⽽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然⽽它是不能把握和⽆法亲近的。⽟溪此处,正是在“韫⽟⼭辉,怀珠川媚”的启⽰和联想下,⽤蓝⽥⽇暖给上句沧海⽉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就字⾯讲,蓝⽥对沧海,也是⾮常⼯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明珠,境界虽殊,⽽怅恨则⼀。诗⼈对于这⼀⾼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提出“此情”⼆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当如何!诗⼈⽤两句话表出了⼏层曲折,⽽⼏层曲折⼜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溪诗之所以为⽟溪诗者,尤在于此。
⽟溪⼀⽣经历,有难⾔之痛,⾄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者⾄深。他的⼀⾸送别诗中说:“瘐信⽣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题》
昨夜星⾠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彩凤双飞翼,⼼有灵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应官去,⾛马兰台类转蓬。
【作品赏析】
所谓“⽆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认为应属于寓⾔,有⼈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已。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不猥亵,情真⽽不痴癫。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玺不缘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萤⽕,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作品赏析】
这也是⼀⾸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
⾸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荡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玺落到了李渊的⼿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龙⾈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数斛,“夜出游⼭放之,光遍岩⾕”;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是开运河,诏民献柳⼀株,赏绢⼀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了“于今⽆”和“终古有”,暗⽰萤⽕⾍“当⽇有”,暮鸦“昔时⽆”,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杨⼴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揭⽰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杨⼴很熟。后来杨⼴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曲《⽟树后庭花》。此曲是陈所为,是反映宫廷⽣活的淫靡,被后⼈斥为“亡国之⾳”。诗⼈在这⾥提到它,其⽤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死国灭,为天下笑。
全诗采⽤⽐兴⼿法,写得灵活含蓄,⾊彩鲜明,⾳节铿锵。
《⽆题·其⼀》
李商隐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远,更隔蓬⼭⼀万重。
【作品赏析】
这是⼀⾸艳情诗。诗中⼥主⼈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帐可闻。末联写其⼈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的艳情诗,善于把⽣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也因此,李诗却⽐较深奥费解。
《⽆题·其⼆》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蟾啮锁烧⾹⼊,⽟虎牵丝汲井回。贾⽒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莫共花争发,⼀⼨相思⼀⼨灰。
【作品赏析】
这也是艳情诗,是回忆前情的。诗写⼀位闭锁深闺的⼥⼦追求爱情⽽失望的痛苦。开⾸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蟾虽坚⾹烟可⼊;井⽔虽深,辘轳可汲,我岂⽆隙可乘?接着⽤贾⽒窥帘,幸⽽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说明相聚皆成幻梦,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相思⼀⼨灰”的奇句。
全诗善于运⽤⽐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种动⼈⼼弦的悲剧美。
李⽒的爱情诗写得最佳的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概与他沉沦的⾝世遭遇有关。⾃⾝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在诗歌创作中有可能融⼊⾃⼰⾝世的感受。像这⼆⾸在蓬⼭远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难道没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触?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命欲何如。他年锦⾥经祠庙,梁⽗吟成恨有余。
【作品赏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般的赞颂,⽽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了抑扬交替的⼿法。⾸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扬;颔联却⾔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愧于管仲、乐毅,⼜⼀扬;对句写关⽻、张飞⽆命早亡,失却⽻翼,⼜⼀抑。抑扬之间,似是“⾃相⽭盾”,实则⽂意连属,⼀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时⽆英主,结果社稷覆亡,⼀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时⽆良将,结果未捷⾝死,⼜⼀恨。末联“他年锦⾥经祠庙,梁⽗吟成恨有馀。”是说,昔⽇经过锦⾥(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吟》,犹觉遗恨⽆穷。⽽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是作者“隐然⾃喻”。以⼀抑⼀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诗的⾸联,⽤的就是这种⼿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然景物。是拟⼈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氛的作⽤,使⼈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氛描写,⽽是化实为虚,实景虚⽤,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主体。
李商隐好⽤典故。宋魏庆之《诗⼈⽟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罗致笔下,⾃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张飞为其同时⼈,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乐毅是战国时⼈,远在三国之前,是古。⽤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且对得极为⾃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却⼜不⾜为奇。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光寒。蓬莱此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品赏析】
就诗⽽论,这是⼀⾸表⽰两情⾄死不渝的爱情诗。然⽽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多姿,落笔⾮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伤,是⾃计;良夜苦吟,⽉光披寒,是计⼈。相劝⾃我珍重,善加护惜,却⼜苦情密意,体贴⼊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春⾬》
李商隐
怅卧新春⽩袷⾐,⽩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相望冷,珠箔飘灯独⾃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珰缄札何由达,万⾥云罗⼀雁飞。
【作品赏析】
这⾸诗是借助飘洒迷离的春⾬,抒发怅念远⽅恋⼈的情绪。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写隔⾬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步紧逼⼀步,怅念之情恰似⾬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调、⽓氛都是⼗分清晰明丽,优美动⼈。“红楼隔⾬”与“珠箔飘灯”⼆句,简直是⼀幅⾊彩明丽的图画。
《⽆题·其⼀》
李商隐
凤尾⾹罗薄⼏重,碧⽂圆顶夜深缝。扇裁⽉魄羞难掩,车⾛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烬暗,断⽆消息⽯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作品赏析】
这⼤概是抒写⼀⼥⼦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情。诗的⾸联写⼥主⼈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颔联回忆最后⼀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深情地回味的复杂⼼情。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榴花开,所思之⼈断⽆消息。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尾联写⽇夜思念的⼈,或许相隔⾮远,只是咫尺天涯,⽆缘会合罢了。诗活⽤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深厚。看来⼥主⼈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望,然⽽追求却⼗分执着。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
此诗或以为是写男⼦思念⼥⽅的。像这样的艳情诗,本来就很难揣摩的。
《⽆题·其⼆》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涯原是梦,⼩姑居处本⽆郎。风波不信菱枝弱,⽉露谁教桂叶⾹。直道相思了⽆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作品赏析】
诗是抒写⼥主⼈公⾃伤不遇的⾝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神⼥和乐府《青溪⼩姑曲》的“⼩姑
所居,独处⽆郎”的典故,抒写⾃⼰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反抗,桂叶⾃有清⾹,却⽆⽉露润⾹;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很好的爱情诗。
这两⾸诗,历来有⼈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的艺术价值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