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6期 第34卷(总第150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门Z.34 No.6 DPf..2009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最新研究动态 安乔治 (河北经贸大学中图分类号:G516 文献标识码:A 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收稿日期:2009—10—12 文章编号:1005—6378(2009)06—0142—03 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的教育制 度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为保持人民的道德观念 和技术的延续;二是使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 步。“教育改革则正是对那些落后的教育制度或 教育思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不断获 得进步与发展的过程”lllI3。。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该法明确规定,国家 承认私立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具有与国立、公立 大学同等资格。 高等教育改革立法先行。日本立足于新世纪 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形势,调整教育理念,修改“教 育基本法”,新增“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一条,规定 了国家应为振兴教育制定综合计划和推进方针, 地方教育当局应就其方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 地制宜地实施 7]。法律的修改为高等教育改革奠 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为日本的经济恢复 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日本前文部大臣永 井道雄所说:“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可 以举出多种原因……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因为民 族国家所教育出来的一亿日本人没有流向国外, 而留在日本列岛,并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 出了贡献。,,[2134但随各种环境的变化,在新的经济 发展时期,教育改革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究其 原因,可概括为:“首先,这是日本追求新的国家目 标的需要。其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教育中 二、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El本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实现高层次化、个性 化和富有活力的教育。为实现此目的,改革内容 包括: 存在的一些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最突出 的一点是学历主义严重,再有,教育制度强行划 一(一)入学制度 日本大学的入学制度效仿的是中国科举制 度,通过入学考试评定学业成绩并作为人学的标 准。“为培养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日本对学生 的入学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推荐入学制,包括高 ,缺乏灵活多样性。,,[31 98最后,“18岁高等教育适 龄人口的减少给日本高等教育带来了生源危 柳.’’ 。。 中校长推荐和经考核某科目确系优异者免试入学 一、日本高等教育立法改革 两种”l8]。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高中校长的权威和 高中毕业生的专长,发挥了高中办学的积极性,并 保障了大学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录取新生的自 主权。 (二)国立大学 日本高等教育立法是日本高等教育稳定发展 的重要保障。El本高等教育立法是以《教育基本 法》《学校教育法》为核心并包括其他有关教育法 规的综合性立法,就高等院校的设置目的、结构、 教职员及其职责、学制、修业年限、学生入学资格 甚至高等院校的设置基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私立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对公立大学是一种挑 战,是一种竞争的威胁;并成为确定政府和个人在高 等教育筹资中的责任的尺度”_9]。国立大学在日本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由大学、短期大学、高等 专业学校及专门学校构成”[5]。《教育基本法》规 定:“大学是以学术为中心,对学生广泛传授知识 历来都具有优越的地位,始终受到“自治”和“独立” 制度的保证。“国立”就是国家保证的存续制度,“如 果一个组织的存续具有制度上的保证,那么组织就 外,还以精湛的教授及研究专门的学术和科学艺 术知识、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和应用能力为目的”; “大学可设置研究生院或只设置研究生院的研究 生院大学;在大学中还包括夜大学和函授教育及 会逐渐对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失去兴趣,转而追 求制度保证下的组织与组织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会 倾注力量使保证组织存续的规章制度得以保持下 去”_l 。国立大学的改革方向自然应该是市场化改 革,最终形成与私立大学的竞争。 1.国立大学的整合 根据日本目前的经济、财政状况和法人化发 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州 。 《私立学校法》规定了包括私立高等学校以及 其他各种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及其公共性质以及 ・142・ 展的趋势,为加强大学的管理基础建设,推动大学 的更大发展,大胆灵活地推进了大学之间的重组、 合并 。 2.国立大学法人化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提高的社 会要求及出于与世界其他大学进行竞争的需要, 日本政府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给国立大学一个 自主、自律的运营环境。其中包括:“实现弹性化、 多样化的人事制度;引入严格公正的业绩评估体 系和激励制度;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教员流动 性的增强,扩大人员录用的范围。”_1 除此之外,还 导入由校长领导的最高运营管理会,实现透明、机 动、战略的大学运营机制;建立审议法人经营范围 的机构——经营协议会,学校以#1-的人员应占半 数以上,导人从社会视角看待大学经营的管理 模式。 (三)第三方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 日本高等教育领域中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 《21世纪CoE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引进合 适的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价)和竞争机制(国立、公 立和私立大学都可以公开竞争),在日本大学中创 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 地,同时培养一流研究型人才”_1 。 研究基地建设费补助金是在21世纪CoE计 划委员会的组织下,由各学科领域的评审委员会 分别进行专门审查后确定的,受助 ̄,-j-象须是在研 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的学科方向,并且在获得补 助金后能够跻身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教育基地。 关于研究基地的具体申请条件,21世纪CoE计划 委员会作出如下四条规定:“第一,申请者已在研 究方面取得优异成果,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 条件成为培养卓越研究人才的研究教育基地。第 二,在校长负责制下,能够调动全校资源支援基地 的重点建设,并通过可行的发展计划和坚强领导, 建成世界级的研究教育基地。第三,能够发挥特 色,开拓学科方向,取得创造性、划时代的成果。 第四,能够在21世纪COE计划结束之后,继续作 为世界级研究教育基地开展活动。”lj (四)质量评估制度 在国立大学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条件下,学校 的效率和质量如何保证成为一个难题。作为文部 科学省行政组织,国立大学法人评价委员会成立 于2003年,其职能主要负责89所国立大学和4所 国立大学共同利用机构的非认证性评估。“非认 证评估以学校制定、文部科学省认可的中期发展 目标中确定的指标为标准,对其进行检查、核实, 衡量其是否达到预期指标。如未能按计划完成, 要求校方及时找到原因,并追究责任,将其评估结 果一方面反馈给学校,另一方面通知总务省政策 评价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直接反映在第二 轮中期发展目标的制定及其拨款上”¨l 。 面向私立大学的认证评估机构是大学基准协 安乔治: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最新研究动态 会。认证评估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的问责能力,从 效率角度考察高校在花费了大量私人(私人投资) 和公共(财政投资)钱财之后,究竟实现了什么目 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之间还有什么差距”[1 。 (五)专门学校 专门学校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不同于“一条校” 的“旁系”,“专门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专门技术、技 能人才为目标,全面而灵活的专业设置满足了就 业市场的需求,和就业密切联系的职业资格证书 的出现使专门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因此, 对于高等教育的补充作用得到很大的提升。1994 年,“关于充实、振兴专修学校教育的调查研究合 作者会议”提出了《关于充实、振兴专修学校教育》 的报告,随后,文部省对《专修学校设置标准》进行 了部分修改,从而专门学校可以更自由地编制适 应各种学习要求、有特色的教育课程了。同时规 定,在大学、短大的学习如果不超过总学习时间的 四分之一的话,其学分可以作为专门学校的选修 科目给予承认,也即三大教育机构间的真正的学 分互换制度得到了承认,专门学校具备了和大学、 短大在平等的立场上进行教育交流的前提条件。 1998年文部省又对《学校教育法》进行了部分修 改。其修改内容为,修完专修学校专门课程的学 生,根据文部大臣的规定:“学制在两年以上,并且 学完课程所需的总授课时间在l 700小时以上”, 可以插人大学继续学习。据此,专门学校在教育 制度上也被明确的定位高等教育之列了口 。 (六)研究生制度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是培 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l= 】。日本本科教育的普 及化带来了新的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 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研 究生倍增计划》《21世纪的大学及今后的改革方 策》指明了政策方向。“日本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 向高层次发展的设想恰好适应了社会发展及人们 接受再教育的需求,生源潜力得到挖掘,在一定程 度上填补了本科生入学人数的减少部分”l_2 。 “日本是以工业实验室为主的研究生层次教 育和科研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研 究生院。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关于21世纪的大学 院(研究生院)与今后的改革方针政策》的咨询报 告中谈到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指出:从事 积极开展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教育与研究,培养 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发展的活跃于诸多 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观点出发,有必要支持、形成 一批作为高水平教育与研究基地的大学院(研究 生院)。为此,应该采取这样的措施,即根据对专 攻领域(或研究科)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一定时 问内,集中、重点分配研究费、设备费等,重点投资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院(研究生院)l2 。 ・ 143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8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受理了《关于 2009年第6期 Es]李海爽,韩秀梅.战后E1本高等教育对其中间阶层形 成的影响r-J].日本问题研究,2006(2):29. E6]满达人,王汉杰.略论El本高教立法EJ].日本问题研 究,2001(1):62. 培养专门职业人员的研究生教育的报告》,从科技 领域的特点出发,详细论证了在职研究生的实践 教育、弹性教育等一些新的教育内容,并制定了职 业研究生院的相关政策,经第155次临时国会批 准,修改了有关教育法案”l2 。而且,“将国立大学 教师的人事管理从本科学院转移至研究生院,由 [7]邸存静.日本学校教育系列法律修改趋势分析——评 2007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主旨[J].El本经济 问题,2007(4):40. 此促进研究生院实体化,,Fz ̄7j。日本政府通过“21世 Es]王谦,史青宣.中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EJ].日本问题 纪CoE项目”对具有特色的职业研究生院给予重 点扶持。 (七)大学教育的信息化改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也 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因此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变 化、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教育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改革成为重点。 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实施信息处理教育,包括设置或调 整信息学科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信息学 科方面的师资,这主要是‘软’的方面,侧重于为社 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园信息网,包括通 讯卫星、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这主要 侧重在‘硬’的方面,为校园信息化提供迅捷的服 务”2 5l。 在上述基础上,日本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学 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施。提出改革措施有:“大 学设置夜间课程和函授教育;设置专攻科和特别 科,专攻科的学习内容大多为人文和社会学科,以 大学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者为对象,修业年 限为一年以上。特别科的学习主要内容是技术、 技能相关的科目,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改革入 学考试制度,2001年开始大学入学资格检定改为 每年两次,Y ̄J,J为8月和11月进行,社会人员获得 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L2 。 而且在20O6年12月22日公布开始实施的新 的《教育基本法》中,专门新设“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项,就公众所关心的终身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 定:“为使每个国民能够磨炼自身的人格,安度多 彩的人生,要实现国民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 毕生开展学习活动,并活用其学习成果的社 会”[。 。 [参 考 文 献] 口]祝淑春.战后日本民主化教育改革与现代教育体制的 确立EJ].日本问题研究,2005(4):30. [2]崔巍.战后日本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J].日本问 题研究,20o3(2):34. [3]崔世广.浅议当前日本的教育改革[J].日本学刊, 2002(2):98. [4]张玉琴,郑爽.“生源危机”中的日本战后高等教育改 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0. ・ 144・ 研究,2006(3):34. [93翟亚军,赵海利.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 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7(3):4O. [-lO]王晓峰.市场原理的有效性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 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0. [11]吴海涛.Et本高等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 问题研究,2004(1):51. ElZ]吴琦.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中的人事制度改革 r-J].日本问题研究,2003(3):33. r-13]徐辉.日本高等教育考察记r-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6(2):1. r-143杨栋梁.El本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21 世纪COE计划》评述[J].日本学刊,2003(5):122. r-153张玉琴,周林薇.日本大学质量保障体系转换的重要 举措r-J].日本学刊,2oo8(3):129. [-16]徐国兴.日本高等教育外部评价制度的多视角解读 r-J].中国高等教育,2008(9):61. E173关守义.日本专门学校的就业与学科专业设置r-j]. 日本问题研究,2006(1):47. [18]陈曦.日本专门学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 用[J].日本问题研究,2003(2):32. r-193王文利,林巍.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El本 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EJ].日本问题研究, 2008(2):29. [2o]张玉琴.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与研究生教育数量的 扩大rj].日本问题研究,2OO2(4):50. r-z1]柳艳鸿.美日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比较EJ].日本问题 研究,2o02(3):49. [22]刘向虹.20世纪9o年代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 发展探析r-J].日本问题研究,2007(2):35. I-z3]武德庆.日本大学教育改革综述EJJ.高教发展与评 估,2005(2):49. Ez4]曹海静,孟红艳.美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嬗变及启示 [J].日本问题研究,2007(1):43. Ezs]黄建华.关于Et本高等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 日本问题研究,2003(4):54. [26]水志国,聂国欣.Et本大学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措 施与作用研究[J].Et本问题研究,2003(4):46.  ̄-zT]夏鹏翔.日本终身教育政策实施现状分析EJ].日本 学刊,2008(2):127. [责任编辑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