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关于阑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B.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 C.阑尾附于结肠起始部 D.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E.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2.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 ( )
A.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 cm处
B.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C.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 cm处 D.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 E.位于左侧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 cm处 3.门静脉是由 ( )
A.肠系膜上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 B.脾静脉和胃右静脉汇合而成 C.脾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 D.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E.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4.AB型血者红细胞膜外表面有 ( )
A.C抗原和D抗原 B.D抗原和E抗原 C.A抗原和B抗原 D.A抗原和C抗原 E.A抗原和D抗原 5.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 ( )
A.心输出量和大动脉弹性 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C.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和心率 E. 大动脉弹性和心率
6.使瞳孔缩小的原因是 ( )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 暗光刺激 C.交感神经兴奋 D.去氧肾上腺素 E.动眼神经麻痹
7.下列激素中不是肾脏分泌的是 ( )
A.促红细胞生成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前列腺素 D.1.25(OH)2D3 E. 肾素
8.无菌操作是 ( )
A.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杀灭物体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杀灭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D.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E.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9.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 )
A.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B. 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C. 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D. 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10.能高亲和抗体IgE的细胞是 ( )
A.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11.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 )
A.淋巴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 B.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病灶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2.高渗性脱水患者常有 ( )
A.皮肤弹性下降 B. 明显脱水征 C.周围循环衰竭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 口渴、尿少
13.心力衰竭概念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 )
A.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B. 心输出量相对降低
C.心输出量绝对降低 D.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E.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14.肝病患者摄入过量蛋白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 ) A.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B.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C.肠道产氨增多 D.脑组织中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E.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增多
15.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 )
A.慢性肾盂肾炎 B.肾结核 C.多囊肾 D.全身性红斑狼疮 E.慢性肾小球肾炎
16.某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蛋白尿3年,1年前医师告诉她有肾损害,近
l周来因恶心、呕吐和厌食就诊。血气分析:pH 7.30,HCO39 mmol/L,PaCO2 20mmHg。该患者应诊断为 (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7.体温升高i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 A.5次 B.10次 C. 15次 D. 18次 E.20次 18.阿司匹林发挥解热作用,其作用部位是 ( )
A.大脑皮质 B.丘脑下部 C.丘脑中部 D.丘脑上部 E.延髓腹侧 19.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 ( ) A.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B.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的时间 E.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的时间
20.与肝癌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 )
A.黄曲霉毒素 B.紫外线照射 C.镍和镍的化合物 D.砷和砷的化合物 E.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 [B型题] 问题21~23 A.颈内静脉 B.锁骨下静脉 C.颞浅静脉 D.耳后静脉 E.前额静脉
21.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的是 ( ) E.前额静脉
22.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的是( ) C.颞浅静脉
23.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的是 ( ) D.耳后静脉 问题24~27
A.维生素A B.维生素Bl C.维生素B2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24.脚气病的原因通常是缺乏 ( ) B.维生素Bl 25.小儿佝偻病的原因通常是缺乏 ( ) E.维生素D 26.坏血病的原因通常是缺乏 ( ) D.维生素C 27.夜盲症的原因通常是缺乏 ( ) A.维生素A 问题28—30 A.糖尿病 B.呆小症 C.侏儒症 D.巨人症 E.肢端肥大症
28.幼年期生长激素不足可导致 ( ) C.侏儒症 29.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起 ( ) A.糖尿病 30.幼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 ( ) B.呆小症 [C型题] 问题31~33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1.Ⅰ型呼吸衰竭患者 ( )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32.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 ) C.两者均有
33.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 ) C.两者均有 问题34~35 A.游离型药物 B.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34.有活性的药物是 ( ) A.游离型药物
35.暂无活性的药物是 ( ) B.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 [X型题]
36.化脓性球菌有 ( )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37.细菌合成的产物有 ( )
A.干扰素 D.热原质 C.毒素 D.抗生素 E.维生素 38.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 ) A.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B.纤溶系统被抑制 C.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维生素K严重缺乏 E.大量FDP产生,它有抗凝作用 39.长效的糖皮质激素有 ( )
A.可的松 B.氢化可的松 C.地塞米松 D.倍他米松 E.泼尼松龙 40.氧中毒患者主要损伤 ( )
A.泌尿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毛果芸香碱为 M胆碱 受体激动药,使括约肌收缩而缩瞳,使房水回流通畅,从而降低眼压而治疗青光眼。
2.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nmol/L,称为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称为高钾血症。
3.疾病是机体在体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机体 自稳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 异常生命活动 活动过程。
4.大动脉弹性主要影响脉压,老年人大动脉弹性 降低 ,脉压 增大 。
5.房水由 睫状体 产生,自后房经 进人前房,最终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6.肘正中静脉短而粗,通常于肘窝处连接 贵要 静脉和 头 静脉,临床上常用此穿刺抽血或进行静脉注射。
7.看近物时, 副交感 神经兴奋,睫状体 环状 肌收缩,睫状体向前移动,悬韧带松弛,晶状体 前凸 ,曲率增加,分散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 1.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 + )
2.临床上通常把鼻、咽称为上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 - )
3.肺循环始自右心室,止于左心室。 ( -)
4.胆汁有乳化脂肪和激活胰脂肪酶等多种作用。 ( + )
5.心脏疾病牵涉心前区、左臂尺侧、左肩痛;肝胆疾病牵涉右肩胛区痛。( + )
6.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的方法。 ( - )
7.脑膜炎奈瑟菌的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等极为敏感,55℃5分钟内即被破坏。 +
8.临床上应用含芳香族氨基酸多而含支链氨基酸少的特制的复方氨基酸液治疗肝性脑病。 ( - )
9.长期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钾血症。 ( - )
10.某些磺胺类药在偏碱性尿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及其尿路的上皮细胞。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4.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5.炎症介质:是指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输血前不仅要鉴定ABO血型,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交叉配血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只有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时才能输血。其目的包括:①复查血型,避免原来血型检查错误;
②发现亚型,如A型有Al和A2型,B型有B1、B2、Bx等型。
2.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IgG、IgM、IgA、IgD、IgE。各类特点与功能如下。 ①IgG:是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它还可分为IeG,、IgG2、IgG3、IgG4 4个亚类。主要有抗菌、抗毒素、抗病毒及固定补体等功能。②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又称巨球蛋白,包括IgMl和IgM,两个亚类。具有溶菌、溶血、固定补体等作用,且在B细胞上起受体作用,能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③IgA:有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SIgA)两种。前者在血清中无明显免疫功能;后者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鼻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液中,具有抑制黏附、调理吞噬、溶菌及中和病毒等作用,在黏膜局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④IgD:血清中含量极低,其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与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⑤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性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3.正确监护休克患者补液量的方法如下: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有条件的话还可测定肺动脉楔压。若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低于正常,说明补液不足,若超过正常值,说明补液过多。如果没有条件测上述两个指标,应动态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等,特别是尿量是很实用的指标。
4.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其原因如下:
(1)肺通气功能障碍:①限制性通气不足;②阻塞性通气不足。 (2)气体交换障碍:①气体弥散障碍;②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5.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如下:①解热作用;②镇痛作用;③消炎抗风湿作用;④防止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E 4.C 5.B 6.A 7.B 8.D 9.D 10.B 11.C 12.E 13.A 14.C 15.E 16.A 17.D 18.B 19.B 20.A 21.E 22.C 23.D 24.B 25.E 26.D 27.A 28.C 29.A 30.B 31.A 32.C 33.C 34.A 35.B
36.ABCDE 37.BCDE 38.ACE 39.CD 40.CE 二、填空题 1.M胆碱 房水 2.3.5 5.5 3.自稳 异常生命 4.降低 增大 5.睫状体
6.贵要 头 7.副交感 环状 前凸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四、名词解释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4.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5.炎症介质:是指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
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五、问答题
1.输血前不仅要鉴定ABO血型,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交叉配血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只有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时才能输血。其目的包括:①复查血型,避免原来血型检查错误;
②发现亚型,如A型有Al和A2型,B型有B1、B2、Bx等型。
2.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IgG、IgM、IgA、IgD、IgE。各类特点与功能如下。 ①IgG:是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它还可分为IeG,、IgG2、IgG3、IgG4 4个亚类。主要有抗菌、抗毒素、抗病毒及固定补体等功能。②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又称巨球蛋白,包括IgMl和IgM,两个亚类。具有溶菌、溶血、固定补体等作用,且在B细胞上起受体作用,能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③IgA:有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SIgA)两种。前者在血清中无明显免疫功能;后者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鼻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液中,具有抑制黏附、调理吞噬、溶菌及中和病毒等作用,在黏膜局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④IgD:血清中含量极低,其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与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⑤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性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3.正确监护休克患者补液量的方法如下: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有条件的话还可测定肺动脉楔压。若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低于正常,说明补液不足,若超过正常值,说明补液过多。如果没有条件测上述两个指标,应动态观察颈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等,特别是尿量是很实用的指标。
4.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其原因如下:
(1)肺通气功能障碍:①限制性通气不足;②阻塞性通气不足。 (2)气体交换障碍:①气体弥散障碍;②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5.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如下:①解热作用;②镇痛作用;③消炎抗风湿作用;④防止血栓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