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第一单元:师生 总第( )节
《师恩难忘》导学案 审核人:
授课 年级 课型 教 材 分 析 四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 题 《师恩难忘》 任课 教师 发现生成课 课时 2课时 问题解决课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地教学方法,歌颂老师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有什么影响;阅读课文时,再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并联系些摘录笔记。 过程与方法: 体会在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使学生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渗透尊师感恩教育。 2、学会在自读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问 题 体会“师恩”。 教 学 方 法 1.情境体验法:通过朗读,融入情境,感受课文语言美。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自我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展示,让其个性得到张扬。 4、练习法: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教材等。 学生准备:预习学习内容;与老师共同完成问题生成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能通过结构化预习,自主完成导读单上的问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程序 (要素) 通读课文,学会发现对本文学习有用的问题 创设 情景 时间 教师行为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师恩”是指什么? (师是指老师,恩是指恩情,“师恩”是指老师的恩情;师恩智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恩施是老师对我的教育)“师恩”中蕴含着很深的意味,同学只有仔细的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做读书批注。 2、教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文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3、指导学生谈预习收获 4、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期望的学生行为 能根据课文前查找资料和课堂交流资料,对课题进行了解。 谈话揭题 导入新课 5 分 钟 创设 语言 情境 朗读课文 交流收获 10 分 钟 学生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语,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单子跟进 预习评价 15 分 钟 创设 自主 学习 情境 1、检查学生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的情况。 2、指导学生合作解决单子中的难点,顺便将本节课中1. 相互评价单子的完成情况。 2. 解决单子中的疑难点。 的教学重难点渗透到其中。 3.多元评价。 3.归纳讨论完成《问题4、教师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导读—评价单》。 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指导。 1.指导学生整理问题。 1.结合自己的学习发 收集疑难生成问题 7 分 钟 创设 说话 情境 2.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问现问题,提炼问题。 题进行相互解答。 2.踊跃发言,帮助同学3.收集学生不能自解的并解决疑难。 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班级2.归纳有价值、有代表定性问题,成为下节课讨论性的问题。 的聚焦点。 4.多元评价 1、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做批注笔记。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如果有疑问,要在这些地方做3 回顾收获 分 归纳小结 钟 创设 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小结 同时,在同学们交流或在教情境 师讲解后,在已解答的问题旁做记号或简短的答案。 2.作业布置:熟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师恩”。 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程序 (要素) 时创设情景 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1、小组合作复习生字,新 复习巩固 积累词句 词。 1、积极回顾上节课内4 谈话引入2、自由朗读课文。 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回分激发求知3、说说你读后的真实感答问题。 钟 欲 2、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受。 参与兴趣。 4、谈谈自己对“师恩”的理解。 教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读完创设 朗读课文 再谈收获 5分钟 朗读 思考 情境 后,小组间再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朗读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从更深的角度畅谈读文感受。 3、学生之间进行补充课文。 2、教师对学生的读文感受评价。 进行适当点评。
教师:大家读的很认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想,我们一定能够解决1、组长要发挥作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下面,我们带着这情况。 些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创设 合作解决 细读品味 12 分钟 组内 合作 交流 情境 论解决疑难问题。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生成-评价单》,3、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并引导学生浏览讨论题行多元展示,并相互补目。 充。 2.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4、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论学习,解决问题,并进概括内容。 5、学生能有感情的读行多元展示。 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3、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并蕴含的道理。 让学生学会做旁批。 4.抓注重点词句指导朗读课文。 1、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创设 朗读训练 拓展提高 8分钟 朗读 拓展 情景 式的朗读及评读。 1、小组长组织同伴在2、师:如果你是文中的组内朗读。 2、学生通过情感朗读“我”,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更深地体会“师恩”的含义。 气读课文。 3、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总结概括 提升意义 3 分钟 创设 总结 情境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问题训练巩固提高 4 分钟 4 分钟 创设 反思 情境 创设 练习 情境 总结: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使“我”成功的走上了文学之路,让“我”至今任感恩不已,足见师恩之深厚;田老师四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大好年华贡献给学生,可见师恩之深广。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师,记住这难忘的师恩吧!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 1、学生大胆地展示,尽情表达。 2、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分组交流学习体会。 1. 下发《问题训练—评价1. 小组合作完成。 单》。 2. 小组评价。 2. 在组间巡回指导。 板书 设计 师恩难忘 师 恩 难忘 培育:播下文学的种子——深深感念 教后反思
《语言的魅力》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孙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掌握7个新词,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2、抓住关键词,体会语言的魅力,以及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高贵品质。 三:知识链接
塞纳河发源于朗格勒高原,全长776公里,流经的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塞纳河从盆地东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形成曲河,穿过巴黎市中心。 三、预习收获板
1、预习课文后,我认识了这些是我那个字 。学会写着几个生字 。
2、预习课文后,我积累的四字词语有 。 3.预习了课文后,我觉得“语言的魅力”是:
四、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衣衫褴褛: 。 姗姗而去: 。 无动于衷: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 华丽( ) 叹息( ) 悲伤( ) 万紫千红( )
反义词: 繁华( ) 匆匆( ) 悲伤( )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五、问题归纳 自己在阅读中生成的问题
小组评价: 学习同伴评价: 老师评价:
问 题 我的看法及理解
《语言的魅力》 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 班级: 设计者:孙萌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思考讨论后认真完成下面各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准备多元展示。 问题一:朗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看行人的穿着,应该都是有钱的。为什么却不给盲人钱呢? 问题三:彼浩勒只在牌子上写了几个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给盲人钱呢? 问题四:“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问题训练-----评价单
同学们,这篇课文你都学的怎么样?考考你吧! 1、火眼精金,辨字组词。
斑( ) 衷( ) 衫( ) 班( ) 衰( ) 杉( ) 2、补充词语。
言不由( ) ( )玉( )言 言而有( ) ( )( )陈词 ( )言又止 ( )所欲(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话语 ( )的行人 ( )的( ) 匆匆地( ) 满意地( )
兴奋地( ) ( )地( ) 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 ) ②、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 ( ) 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 ④、对看到、听到的事情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 ) 5、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①、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
的老人。
缩句: 。 ②、给我。
礼貌句: 。
评价: 老师: 学科长: 小组长: 自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