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二单元

一、《秋天的怀念》

1.《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2.正音正字

瘫痪(tānhuàn) 暴怒(bàonù) 沉寂(chénjì) 捶打(chuídǎ) 憔悴(qiáocuì)

央求(yāngqiú) 神色(shénsè) 敏感(mǐngǎn) 诀别(juébié) 淡雅(dànyǎ) 深沉(shēnchén) 烂漫(lànmàn)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

3.词语解释

瘫痪 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活动能力。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 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沉寂chén 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 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 cuì:黄瘦;瘦损。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 神色shén sè:神情面色

敏感mǐn 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jué 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làn 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 絮絮叨叨xù xu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dàn 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深沉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 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二、《散步》

1.《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2.正字正音

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时 lín 粼粼 背bēi起母亲 背bèi上的母亲 三、《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1.《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2.注释:

⑴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⑵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⑶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⑷《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3.赏析: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荷叶·母亲》

1.《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词语注释:

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树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3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四、《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 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注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 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什么 似:像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即:就是 因:乘、趁 儿女:子侄辈的人。 3.翻译句子: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⑵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⑶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⑷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⑹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问题梳理:

⑴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⑶“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⑷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⑹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 1.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注释: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去: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委: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顾: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儿女: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2. 翻译句子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⑵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⑶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⑷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⑸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问题梳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

无⑶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礼的不满,体现

我赞成元方的做法:一个失信于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率真,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不赞成元方的做法: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⑷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 答: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⑸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⑹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

答:“君”: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⑺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答:敬词:陛下、令尊、足下、令郎、麾下

谦词: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⑻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答: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

第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