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近视,保护心灵之窗
宣化区新华路小学 葛宏建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生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近视人群越来越多。那么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导致小学生近视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又有哪些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呢?这些严峻的健康问题,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结合课题指南六年级第二学期“对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近视的成因、后果有切身的体会,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对科学用眼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预防近视要从生活点滴做起,更好地改正不良习惯,懂得保护好眼睛。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近视的成因。 2.知道如何科学用眼。 3.知道真的近视了要怎么办。
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培养查找、搜集并简单处理资料的能力。 2.学会访谈的调查方法和访谈的技巧。
3.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的对象及课时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课时:10课时左右
课时采取弹性课时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口语交际课、品生课等)打通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并争取家长的支持。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伙伴。 5.在进行总结评价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五、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六、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题生成 制定计划 (2课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分组活动 解决活动中的阶段性难题 (5课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 (3课时)
七、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自由组合 制定计划
具体目标:确定子课题,建立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准备实施。 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
1、提出问题
在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课题指南,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填写《研究意向表》:
研究意向表 姓名
问 题 我身边最感兴趣的东西或现象 我想了解这几方面的问题 建议或要求 内 容 其中“对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这一话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密切,是学生最集中、票数最高的项目。主题产生了,不等于学生都有积极性和兴趣。果然有一些学生一脸沮丧。我觉得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一年级刚入学到现在,身边同学的变化。孩子们很快发现,除了身高长高、容貌变化,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眼镜”。于是,我借势引导,为什么身边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近视?果然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举手发言。这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认识统一了,就可以开始确立子课题或研究主题了。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形成近视的原因。 2)近视的危害。
3)怎样预防近视。 4)近视以后怎么办?
3、建立子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根据途径的不同,分成三大组:采访组、考察组、网络组。)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但以学生意愿为主,不必过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
(3)、引导学生思考在遇到问题时除了问老师、家长外怎样自己找答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然后老师总结学生说的方法。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师生共同评议,完善方案并完成表格。(见下页) 注意事项:
一般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上网、图书馆或书店看书、采访(同学、家长、路人、专家等)可能学生还会想到其它的方法,这时老师要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老师预期审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在收集资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上网搜索的技巧问题、采访时有要注意的事项(如采访前准备好本次采访的问题,衣着整洁,有礼貌)、采访专家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等。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研究探究方法和具体措施。这里由学生自己活动,老师已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给学生提出。但是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还是要审视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活动安全,尽量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活动。
小组研究主题 小组名称 组长 组 员 了解近视,保护心灵之窗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活动计划(小组)
活动准备 小组研究内容及过程 采访员: 记录员: 调查员: 摄影师: 其他工作: 小组分工 资料整理员: 研究方法 预期困难及 应对方法 查阅资料( ) 拍照/拍视频( ) 采访记录( ) 调查统计( ) 写活动日记( ) 亲手实践( ) 其他(请注明) 注意事项 自编小报( ) 歌舞( ) 小品( ) 活动日记( ) 调查报告( ) 统计图( ) PPT( ) 作文( ) 模型( ) 实物展示( ) 心得体会交流( ) 其他(请注明) 预期成果 了解近视,保护心灵之窗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活动计划(班级)
班级:
课题名称 研究时间 指导教师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活 动 实 施 步 骤 成果呈 现方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分组活动,解决活动中阶段性的难题 一.具体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数据并分析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能力,引导学生作好记录等工作。
二.研究形式1、 调查、访谈2、 统计、资料汇编 活动时间:课外1——2周 三.活动过程:
1、分组搜集,确定搜集的内容。各“研究小组”分头行动,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调查、访问他人对本组课题进行研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家长、老师一起探讨、研究。
2、作好活动记录和研究工作。各“研究小组”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及过程进行整理。
3、交流阶段性难题,教师课上统一指导。
各小组分工协作在收集信息之后各组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整理 四、活动指导:
(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运用上网、访问、调查、观察等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要客观真实,不能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4)、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问题。课外外出活动,必须先征得教师和家长的同意,告知具体的活动地点。
(5)、引导学生克服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技能障碍,提高学生交际、口语等能力。
(6)、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过程的碰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
具体目标:(1)、整理资料,提炼认识,撰写结题报告。
(2)、交流活动,反思汲取经验,体验成功。
(3)、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能
等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进一步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
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课外一周 活动过程:
(1)、课前各小组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归类、汇总、筛选、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教师作相关指导(如资料有效性分析,剔除无关材料,表述语言的斟酌,还需要补充调查的材料收集等)。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反思。
(3)、撰写结题报告和体会文章,教师重点指导课题报告的撰写。
(4)、课前组内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并完成“说说我的心里话”评价表。(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各种表现的手段和形式,如展示小报、表演小品、朗诵、图片课件展示等,鼓励创新展示。)学生通过填写“说说我的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得与失,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你对近视有什么新的看法。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说说我的心里话”评价表
评价项目 你对本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 不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学生的话 你想对指导老师说什么? 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 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的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这样的活动,你愿意继续参加吗?如果 不愿意,谈谈你的看法 (5)、课上各小组将自己收集整理好的信息,按照预期的形式在全班展示,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能有个别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解决。也可以借势引导,成为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6)、针对本次成果展示情况,开展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并评选出相关奖项。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表彰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涉及面广一些,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