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的文学社团是 D 。
A、 新月派 B、新感觉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2、小说《海滨故人》是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 A 创作的。 A、庐隐 B、叶灵凤 C、冰心 D冯沅君
3、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涌现的小说创作新潮流是 B 。
A、“反思小说” B、“新写实小说” C、“文化寻根小说” D、“伤痕小说”
4、后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提倡“为艺术”变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是 C 。 A、语丝派 B、象征诗派 C、创造社 D、鸳鸯蝴蝶派
5、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被称为善于制造“叙事圈套”的是 A 。
A、马原 B、格非 C、余华 D、孙甘露 6、30年代与中国诗歌会、新月派三足鼎立的诗歌团体是 A 。 A、现代诗派 B、七月派 C、九叶诗派 D、创造社 7、中国的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是 C 。
A、冯至 B、闻一多 C、李金发 D、徐迟
8、哪个小说人物形象最能体现知识分子在肉体磨难中所承受的灵魂洗涤的心理历程 B A、秦书文 B、章永璘 C、张贤亮 D、陆文婷 9、《芙蓉镇》是作家 C 的代表作。
A、汪曾祺 B、余华 C、古华 D、梁斌 10、《西线轶事》是作家 B 的作品。
A、李存葆 B、徐怀中 C、朱苏进 D、周大新
1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属于语丝派的作家有 ABC 。
A、周作人 B、徐志摩 C、鲁迅 D、林语堂 2、以下哪些作品是属于郁达夫的 ACD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子夜》 C、《过去》 D、《沉沦》 3、京派文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
A、朱光潜 B、周作人 C、胡风 D、穆时英 4、以下作品,属于韩少功的有 ABD 。
A、《爸爸爸》 B、《暗示》 C、《红高粱》 D、《马桥词典》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乡土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特指当时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2、九叶诗派
它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派过去被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直到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在40年代的国统区,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手法,继承“五四”新诗的艺术传统,抒写中国社会现实,审视自我生命,创造了新诗的优秀成果。 3、寻根文学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
2
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4、现实主义冲击波
90年代中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由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他们的创作了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底层社会艰难的生存现实,对人的生存本质及困境予以了思考。代表作家作品: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价值与局限是什么?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小说揭示的文化大革命给孩子留下的内伤,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发表,引起轰动,成为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也是文学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1978年8月,卢新华的《伤痕》(写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所造成的悲剧,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残酷的“阶级斗争”和反动的“血统论”给人们心灵造成的重大伤痕。)发表(伤痕文学名于此),逐渐形成伤痕文学创作热潮。
这阶段的文学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和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带有文革泄愤的倾向,缺少深刻的悲剧性思索。但在文学上具有开拓意义,是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全面复苏的信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在美学风格上张扬和确立了丰富的悲剧意识,是社会主义当代文学第一批悲剧文学,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的性质。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
2、先锋小说的特征是什么?
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具有现代派小说的一些特点,有的还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有人把其称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这类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深度;二是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把小说的叙述和语言视其为小说的全部。四是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
3
3、简述简述《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答案要点)(1)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2)鲁迅小说中的新人物、新题材、新主题、新视角是对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3)注重揭示人物深邃、丰富的内心世界,开现代心理小说创作的先河;(4) 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
4、简述新月诗派关于诗歌的理论主张。
(1)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国传统中和之美的承续。用理性节制感情,把主观情感化为对象,诗人应该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诗歌应该做到蕴藉含蓄,有鲜明的形象性。(2)“和谐”与“均齐”的“唯美”的审美追求——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观念的认同,“抒情之作,宜整齐也”,强调诗歌的艳柔美、新奇美、情感美。(3)新诗的格律化。闻一多主张“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律师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新诗的格律是在表达需要情况下建立的,而非古典律诗,表达是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一种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一种是限制了表现,二者间有根本的区别。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分析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答案要点)(1)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个性化的追求;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2)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它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 摒除文言文,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
2、《受戒》是怎样表现汪曾祺的世俗理想的?
《受戒》以随意漫谈的笔调,自然地营造了小说的虚构世界。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
4
“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猾、恶意,众多的人物之间的朴素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乐的生存空间。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没有丝毫的冬烘头脑与迂腐习气,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梦幻色彩。不过明海和小英子虽然不能完全算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们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却确实可以给这种理想赋予一个灵魂。在汪曾祺笔下,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朴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呈现出浪漫的、纯真的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恰恰股以成为这个桃花源的灵魂的象征,所以作者把它表现得特别美。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正所谓“饥来便食,困来便眠”。庙里的和尚是如此,当地的居民也是如此,英子一家的生活,男耕女织,温饱无虞,充满了一种俗世的美。汪曾祺善于通过地域风情的描写,衬托那种纯朴的民俗,而明海与小英子的纯洁的爱情,也通过这种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得纯朴、温馨、清幽,表现汪曾祺的理想境界。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