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综历史限时训练43

文综历史限时训练4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每日一练(43)

24.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

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D.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25.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

2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

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27.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术、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可以看出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 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C. “苏湖熟,天下足” D.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28.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

标志。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企业,即洋务派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两者的不同之处,表述错误的是 A.前者以重工业起步,后者以轻工业起步 B.前者由政府掌控,后者由私人掌控 C.前者不与市场相联系,后者与市场相联系 D.前者由地主阶级领导,后者的投资者演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29.“二十八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开紧急会议,决议于二十九日一律罢课,宣誓救亡。发出罢课宣言,指责北京政府‘邪正不辩,功罪颠倒’……学生联合会再发宣言,将官厅镇压学生爱国罢课运动通告全国。重申五月二十九日十七校学生三千人与全国同学诸君一致行动,实行罢课。”从材料内容判断,学生罢课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B.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C.国民党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北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30.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31.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国力的强盛 B.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32.19世纪英国的一位政治家对美国1787年宪法这样评价: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

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下列选项不支持此观点的是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D.保障实现了民主制度

33.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 法律就是自由

B . 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 . 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 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34.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的最大意义是:

A.改变了19世纪的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 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35.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

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 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逼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40. (37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

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 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 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

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

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6分)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

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 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4分)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2分)

(2)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张在经济上学

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各阶层人士在实践上述主张中进行了哪些尝试? 产生了什么影响?(11分)

材料四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12分)

4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1分)?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2 分)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4分)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1分)?说明理由(3分)。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每日一练(43)答案

CABDC BABDB BC

40. (1)6分 特点: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农村市场发展,如草市,工商业市镇兴起。③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大茶园和产棉区的出现。④农村经济结构日益调整,如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商业发展等。

(2)8分 思想: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即自由放任思想。2分 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4分 冲击: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分

(3)11分 尝试以及影响; 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5分 一些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为民主革命准备了社会基础和阶级条件 6分

(4)12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3年到1956年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和全民所有的土地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42.A题:15分

(1)要不要实行募役法。1分 材料一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理由是募役法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使人民失业。 4分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2分 (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为害大。但材料三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为害久远。 4分

(4)一致。1分 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