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国民收⼊核算⼀、名词解释1.潜在GDP
答: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平下,使⽤最佳可利⽤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的利⽤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潜在的GDP不是⼀个实际产出量。⼀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潜在产出由⼀国所拥有的⽣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产要素投⼊以及实现技术进步。2.流量与存量
答:流量是与⼀定时期对应的量,如⼯资。存量是与⼀定时点对应的量,如年底存款。任何存量都有相应的流量与之对应,存量因流量⽽发⽣变动,存量是流量的结果,如年初存款、当年存款增加额和期末存款三者的关系。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存量与之对应,如税收、进⼝、出⼝等。3.⽀出法
答:⽀出法⼜称产品流动法、产品⽀出法或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使⽤出发,把⼀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出加总,计算出该年⽣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出的货币加在⼀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出法通常是宏观经济研究中计算国内⽣产总值的最有⽤的⽅法,在进⾏实际计算时,⼀般要将个⼈消费⽀出、私⼈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这四类⽀出相加在⼀起。综上
所述,若以C表⽰个⼈消费⽀出,I表⽰私⼈国内总投资,G表⽰政府购买,X表⽰出⼝,M 表⽰进⼝,(X-M)表⽰净出⼝,则从社会消费的⾓度可以得出以下公式:GDP=C+I+G +(X-M)。⼆、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国内⽣产总值的有()。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B.出售股票的收⼊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D.为他⼈提供服务所得收⼊【答案】D
【解析】A项,不在市场上交易的家务劳动不在计算范围之内,因此不计⼊GDP。B项,出售股票仅仅涉及到产权转移,⽽并没有新的最终产品增加。C项,GDP是⼀定时期内(往往为⼀年)所⽣产⽽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因此拍卖他⼈作品的收⼊也不计⼊GDP。D项,国内⽣产总值计算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因此为他⼈提供服务所得计⼊GDP中。2.“⾯包是最终产品,⽽⾯粉是中间产品”这⼀命题()。A.⼀定是对的B.⼀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法判断【答案】C
【解析】⾯包作为继续加⼯⾷品的原材料时,属于中间产品;⾯粉不⽤来⽣产⾯包,⽽是被直接使⽤时,就属于最终产品。
3.按百分⽐计算,如果名义国内⽣产总值上升______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国内⽣产总值将______。()
A .⼩于,下降B .超过,不变C .⼩于,不变D .超过,下降【答案】A
【解析】实际GDP =名义GDP/GDP 折算指数,GDP 折算指数反映价格⽔平,也就是当年价格与基期价格之⽐。所以如果名义GDP 上升的幅度⼤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 将上升。三、简答题1.试说明在计算国内⽣产总值或国内⽣产净值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国内⽣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国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计算GDP 时应注意以下⼏个⽅⾯:
(1)GDP 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国内⽣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内⽣产总值计算所依据的市场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因此存在以下公式:1GDP i i ni p q ==∑
式中,p i、q i分别为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为了能准确计算国内⽣产总值,规避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般采⽤增值法进⾏处理。
(3)GDP是⼀定时期内(往往为⼀年)所⽣产⽽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在计算国内⽣产总值的时候有⼀个时间界限的约束,时间界限可以是年、⽉、季度甚⾄⽇。⼀般计算的是⼀个年度的国内⽣产总值,有时也为了其他需要⽽计算⼀个季度的国内⽣产总值。
(4)GDP是计算期内⽣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是流量⽽不是存量。(5)GDP是⼀国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是⼀个地域概念。
(6)GDP⼀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因此不在市场上进⾏交易的商品和劳务不在计算范围之内。这⽆疑会导致依照国民⽣产总值测度的结果与真实国民经济活动的偏离。家务劳动、⾃给⾃⾜⽣产等⾮市场活动不计⼊GDP中。另外,⼤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7)国内⽣产总值计算应当包括劳务的价值。劳务在当今经济⽣活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如果在国内⽣产总值计算中只计算产品价值不计算劳务价值,将⽆法准确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2.为什么要计算实际国内⽣产总值?名义国内⽣产总值和实际国内⽣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1)计算实际GDP的原因
①为了准确地⽐较各年的总产出⽔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直接⽤名义GDP指标⽐较各年的总产出⽔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实际GDP是指⽤从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剔除了价格对实际产出的影响。
②实际国内⽣产总值概念的引⼊成功地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产总值成为衡量福利⽔平的重要指标。
③实际国内⽣产总值概念的引⼊还构建了⼀个衡量社会总体价格⽔平变动的指标,即国内⽣产总值折算数。国内⽣产总值折算数是名义国内⽣产总值与实际国内⽣产总值之⽐。国内⽣产总值折算数是衡量⼀国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更准确的衡量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平。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计算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区别:两者使⽤的统计⼝径不同,名义GDP是采⽤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是采⽤基期价格计算;实际GDP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即价格的因素,名义GDP并没有。
3.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国内⽣产总值,⽽⼈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国内⽣产总值?
答:⼈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们⼿中借到了钱作⽣产⽤,⽐⽅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要素提供⽣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当然要计⼊GDP。与之不同的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定投⼊⽣产活动,⽽往往是⽤于弥补财政⾚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上取得的收⼊加以⽀付的,因⽽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付,因此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GDP。四、计算题
1.假定⼀国有下列国民收⼊统计资料:表10-1某国国民收⼊统计表
试求:
(1)国民⽣产净值;(2)净出⼝;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付后的收⼊;(4)个⼈可⽀配收⼊;(5)个⼈储蓄。
解:(1)国民⽣产净值=国民⽣产总值-资本折旧,⽽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民⽣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NP=C+I+G+(X-M)中可知GNP-C-I-G=NX,因此,净出⼝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付后的收⼊,则有BS=T-G,从⽽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可⽀配收⼊本来是个⼈收⼊减去个⼈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可⽀配收⼊,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